從“CCTD 環渤海動力煤現貨參考價”發布的日度價格運行情況看(見附圖1),近期環渤海地區現貨動力煤價格保持平穩運行。

分析認為,盡管北方港口動力煤市場運行的環境有所好轉,但是由于下游消費企業和貿易企業的采購熱情不足,致使港口現貨動力煤價格缺乏上漲動力。
第一,沿海沿江省份電煤消費快速增加,但采購需求不及預期。一方面,來自官方的消息表明,進入8月份之后,主要受持續高溫晴熱天氣導致降溫用電負荷快速增長的影響,全國日發電量和統調用電負荷連創歷史新高。截至8月17日,華東、西南2個區域電網以及天津、山東、上海、江蘇、浙江、安徽、湖北、湖南、江西、陜西、四川、重慶等12個省級電網負荷累計30 次創歷史新高。受上述多個沿海沿江省份用電需求快速增加推動,沿海沿江地區火電產量及其電煤日耗迅速升高(見附圖2;圖中數據為江蘇、浙江、安徽、湖南、湖北和江西等6省部分燃煤電廠的電煤日耗情況),促使下游消費企業或貿易企業針對北方港口的動力煤采購熱情升溫,其直接體現是中國沿海煤炭運價綜合指數進入8月份之后呈現持續上漲態勢。

另一方面,從近期北方四港(秦皇島港、曹妃甸港、京唐港和黃驊港,下同)的錨地待裝煤炭船舶數量看(見附圖3),盡管從8月下旬的后半段時間開始有所增加,但是仍然明顯低于5月中旬至7月上旬的較好水平,表明下游消費企業的動力煤采購需求并未恢復到高位狀態,沿海沿江地區發電企業的電煤采購積極性和采購數量低于預期,給北方港口現貨煤價帶來的上漲動力不足。

第二,北方主要港口的煤炭庫存有所減少,但是仍然處于高位。統計表明,盡管8月17日大秦線發生重車脫軌事故影響了鐵路煤炭發運的到港數量,致使北方四港的動力煤庫存因為此次意外事故而明顯減少,但是從目前的庫存水平上看(見附圖4),仍然處于2020年以來的較高水平,未能對煤炭供應產生根本性影響,面對已經進入夏季消費高峰末期的動力煤消費需求,不足以動搖動力煤市場的供求關系或提振消費企業的采購積極性。

第三,部分沿海沿江地區發電企業的電煤庫存處于高位。從來自沿海沿江地區接卸港口和6個省部分燃煤電廠的電煤庫存情況看(見附圖5),盡管8月中旬以來下游中轉和接卸港口以及部分發電企業的電煤庫存有所下降,但是仍然處于2020年以來的高位水平,這一局面對下游發電企業和貿易企業的電煤采購積極性產生抑制作用。

第四,高溫天氣及電煤高日耗已經進入尾聲。一方面,8月下旬之后,從北方到南方高溫酷暑天氣將逐漸消退,降溫用電負荷將隨之下降,火電產量及其電煤消費也將確定性減少,電煤消費高峰不具可持續性,這應該是近期發電企業動力煤采購積極性不高的原因之一;另一方面,有數據顯示,7月份三峽的水電發電量為155.4億kWh,同比增幅達到了22.1%,而且從近期三峽水庫的出入庫流量看,預計8月份其水電發電量仍然有望實現近20%的高速增長局面,由此推斷,隨著各地降溫用電負荷的減少,全國范圍內水電產量對相關地區火電生產的“擠出”效應會進一步增強,包括沿江沿海地區的電煤消費將受到沖擊。
華東、華南地區部分用戶存煤下降較快,疊加港口煤價觸底。由于市場煤有一定的價格優勢,下游需求有所釋放,部分用戶存在抄底心里,整體需求量較前期有所增加。此外,部分避風船舶陸續到達環渤海港口裝貨,促使北方港口下錨船數量有所增多,沿海煤炭需求逐漸轉好。
前周,煤炭市場逐漸看穩,煤價觸底企穩。環渤海港口方面,市場看漲情緒有所升溫,低硫煤報價保持堅挺,高硫煤種按指數小幅下浮出貨,港口詢貨和采購以低硫煤種為主。此外,華南地區部分用戶存煤下降較快,疊加港口煤價觸底。由于市場煤有一定價格優勢,下游需求有所釋放,部分用戶存在抄底心里,整體需求量較前期有所增加。此外,部分避風船舶陸續到達環渤海港口裝貨,促使北方港口下錨船數量有所增多。截至目前,黃驊港和秦皇島港下錨船合計已經達到84艘,較一周前增加了2倍。
產地方面,坑口市場表現逐步走強,主產地供應略顯緊張,陜蒙地區煤礦漲價范圍有所擴大,內蒙古地區有的煤礦獲得部分煤管票,產能有所釋放,但整體煤管票仍然偏緊,煤價出現5~10 元/t 不等的上漲。受煤管票、強降雨以及露天礦嚴查等因素影響,煤炭主產地生產受限,坑口煤價探漲;惡劣天氣加上煤管票管控等不確定因素疊加,部分產地煤價已經開始上漲步伐,本周將延續良好態勢。
需求逐漸轉好,給港口煤炭價格帶來強大支撐。一方面,臨近09 合約交割,且09 當前持倉量較大,大約有100 萬t 左右,而港口有效交割資源有限。受煤價倒掛影響,貿易商發運積極性下降,優質市場煤到港數量不足,在一定程度上推動煤價保持堅挺;另一方面,末伏是8月15-24 日,但立秋后又有“秋后一伏”之說,秋老虎一旦發威,立秋后還有一段時間是酷熱天氣,預計南方大范圍的高溫天氣會持續到本周末,甚至下周,“悶蒸”模式下煤炭消耗將增加。華東、華南沿海地區將繼續維持高溫,用電負荷繼續保持高位,繼續增加庫存消耗數量,下游電廠招標需求或將有所釋放。預計北方港口市場繼續轉好。
盡管大秦線春季檢修結束已過去兩個半月之久,但由于復工復產加快,下游需求看好,港口運輸暢通,環渤海港口存煤保持在中位水平。截至目前,秦皇島、京唐港、曹妃甸三大港口群合計存煤21723 萬t,較5月31 日增加了560 萬t,但較2019年同期減少156萬t。因大秦線事故原因,造成秦皇島港、京唐港存煤出現快速下降。而到港拉煤船舶已經明顯增多,港口調出數量增加,兩大港口不可避免的出現存煤下降現象,在一定程度上支撐煤價保持堅挺,甚至小幅上揚。
8月17日,大秦線下莊站站內發生重車掉道事故,大秦線全線關閉,大同站與北京局配合,正在全力進行救援。目前,重車無法進入港口,空車也排不出去。8月18 日,大秦線鐵軌更換完畢,故障排除,但是收尾工作尚未結束。由于列車調度、通訊、車皮供應、站內技術作業等,需要一段時間恢復。再加上北方地區突降大雨,涉及到汛期安全隱患排查、線路檢查,造成全線運輸未完全恢復,港口空車不能及時排出去,礦站裝好的重車不能及時發出。8月19日上午,秦皇島港翻車機房外的空車陸續排出;8月19 日夜里,“大秦線—秦皇島港”運輸通道已經全線恢復,此次事故共影響港口卸車長達34個小時,秦皇島港和京唐港、曹妃甸港減少煤炭調進量約150萬t。
盡管此次維修用了不到一晝夜就結束了,但由于搶修結束后還需要進行線路調度、重新安排,以及電氣設備檢查等輔助工作,需要花費時間。此外,即使全線恢復運行,大秦線車輛運行速度需要降下來一些,日運量恢復至正常水平還需要1~2d。所以,此次事故對煤炭運輸還是有一定影響的。由于正趕上環渤海地區持續降雨,港口裝船也受到影響,秦皇島港、京唐港場存下降的并不明顯。此次事故影響港口卸車作業一晝夜,而且即使維修結束,也會在恢復運輸的前幾天影響一定發運量,促使環渤海港口調進量銳減,存煤出現下降。在港口優質煤出現緊缺的情況下,可能會助推港口煤價出現小幅上揚。
從8月上旬煤炭市場情況來看,港口交易處于僵持狀態,煤價保持穩定。期、現貨市場參與者對市場看法分歧不小,部分貿易商基于港口低硫蒙煤交割資源出現結構性偏緊,后期有望帶動現貨價格上行,挺價較為強烈。但下游用戶普遍認為庫存高位、存煤可用天數高企,疊加外來電增加,紛紛詢貨壓價,成交較少。
基于沿海地區持續高溫、09 盤面強勢、坑口煤炭價格止跌轉漲,港口煤炭價格出現上漲苗頭。而此時,發生的鐵路事故勢必會增加貿易商挺價決心。出于抄底心里,下游部分中小電廠開始派船拉運補庫,秦皇島港下錨船增至31艘。受沿海地區高溫以及第二產業經濟運行向好影響,近期沿海地區用電負荷不斷創新高,沿海電廠日耗合計再次逼近70萬t。從天氣情況來看,預計沿海高溫將延續至8月下旬,疊加期貨等因素,近期市場維持穩中略強格局,預計港口煤價將借勢出現小幅上揚。
大秦線事故造成短時間的港口調入量減少,但由于下游庫存高位,上游發運也沒有明顯增量,供需雙低之下,事故對煤炭市場影響較小。近期,高溫作用下,電廠庫存消化較快,重點電廠存煤下降,部分用戶采購節奏加快,短期市場穩中略強。在環渤海港口,貿易商報價繼續保持堅挺,而低硫優質煤實際成交維持指數上浮。從電廠實際招標情況來看,貿易商報價有所上浮,電廠接受價格也有所提高,市場逐漸向好的方向轉化。值得關注的是,悶熱天氣已呈“強弩之末”趨勢,立秋過后,天氣影響下的高日耗逐漸消退,民用電將減弱,但在下游基建恢復的帶動下,水泥、建材等行業需求增加,工業用電仍存在較大提升空間,尤其水泥行業對低硫晉北煤炭需求將增加,或將帶動煤價上漲。
夏季到來之后,煤炭運輸并不繁忙,到港拉煤船舶不斷減少,港口煤價沒有出現大幅上漲。在7月份煤價出現倒寫的“V”,先是上漲24 元/t,逼近紅色區間600 元/t 之后又下跌了24 元/t。而進入8月份,煤價從576 元/t 開始下跌,直逼550 元/t,主要有以下原因。
電廠在夏季到來之前經過了積極存煤,在8月初,存煤普遍達到高位。全國統調電廠存煤1.24億t,重點電廠存煤8950 萬t,沿海六大電廠存煤超過1600萬t。北方主要港口動力煤庫存繼續增加,環渤海十大運煤港口合計存煤2215 萬t,處于中位偏高水平,與2019年同期港口存煤數接近。環渤海港口動力煤庫存保持不斷增加局面,庫存對現貨動力煤價格的消極影響逐漸增強,目前,存煤甚至高于2019年同期存煤。
而今年前期南方地區歷史少見的大范圍持續降雨,加之超長的梅雨季節,對動力煤市場的不利影響不小。使得南方地區出現“旺季不旺”。截至7月底,整體氣溫水平偏低。盡管進入8月份,降溫用電負荷有所提高,但高度及其高位運行的持續性較差,降溫用電需求低于預期。大范圍降雨引發南方地區多省出現嚴重洪澇災害,對當地工業生產、基建、施工等高耗能行業的運行造成沖擊,相應減少了各行各業的用電需求。此外,水泥等高耗能行業錯峰生產,減少了煤炭消耗,而部分地區旅游、餐飲、服務業尚未完全復工,使得第三產業耗電受到一定影響。國外疫情嚴重,對我國進出口貿易仍有一定影響,對第二產業也有一定影響。
今年夏季雨水大,使得水庫來水情況迅速好轉,包括長江中上游在內的水電生產持續發力,其中三峽水電站持續處于滿發狀態,壓減了火電企業的上網指標,減少了電煤消費需求。促使江浙滬等地火電發電量處于低位徘徊,好不容易到了8月上旬,長三角地區電廠日耗有所恢復,但出現了存煤過高的問題,需要消耗高庫存,造成煤炭市場遲遲沒有好轉。等到消耗差不多了,民用電負荷也下降了,夏季好行情可能就過去了。
8月份,高溫天氣范圍擴大,全國各地范圍均出現負荷創新高的情況,電煤消費增加,但電廠和中間環節仍處于高庫存狀態,煤電博弈狀態下,長協煤兌現率高,電企繼續壓制現貨煤的采購需求,今年夏季“旺季不旺”狀態或將繼續保持。
(慧民)
國家統計局日前公布的數據顯示,8月中旬全國煤炭價格漲跌平互現,不過漲跌幅度均較小。各煤種具體價格變化情況如下:
無煙煤(洗中塊,揮發分≤8%)價格840元/t,較上期上漲5元/t,漲幅0.6%。
普通混煤(山西粉煤與塊煤的混合煤,熱值4500kcal/kg)價格445元/t,較上期上漲1.7元/t,漲幅0.4%。
山西大混(質量較好的混煤,熱值5000kcal/kg)價格為495元/t,與上期持平。
山西優混(優質的混煤,熱值5500kcal/kg)價格為545元/t,較上期上漲1.7元/t,漲幅0.3%。
大同混煤(大同產混煤,熱值5800kcal/kg)價格為571.9元/t,較上期下跌1.4元/t,跌幅0.2%。
焦煤(主焦煤,含硫量<1%)價格為1270元/t,與上期持平。
數據顯示,8月中旬全國焦煤價格繼續維穩,無煙煤價格反彈上漲,動力煤價格走勢不一,小幅波動。
海關總署公布的數據顯示,2020 年7月份我國出口煤炭50 萬t,同比下降24.9%,環比增長127.27%。
7月份煤炭出口額為5225 萬美元,同比下降42.6%,環比增長81.61%。據此推算出口單價為104.5美元/t,同比下跌33.39美元/t,環比下跌26.27美元/t。
2020 年1-7月份,全國累計出口煤炭223 萬t,同比下降38.6%;累計出口金額30700.7萬美元,同比下降49.3%。
海關總署公布的數據顯示,2020 年7月份我國出口焦炭39 萬t,同比下降19.3%,環比增長25.81%。
7月份焦炭出口額為8390.2 萬美元,同比下降32%,環比增長28.13%。據此推算出口單價為215.13 美元/t,同比下跌42.47 美元/t,環比上漲3.89美元/t。
2020 年1-7月份,全國累計出口焦炭215 萬t,同比下降50.4%;累計出口金額為47486.1 萬美元,同比下降62.2%。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7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生產煤層氣7.9億m3,同比增長4.8%;環比增加0.5億m3,增幅為6.8%。
1-7月份,全國累計生產煤層氣54.6億m3,同比增長6.4%,與前6個月增幅持平。
我國煤層氣資源巨大,約有36.8 萬億m3,居世界第三位,但各省(區)資源情況差異較大。山西省是煤層氣主要富集區,資源條件最好,主要分布在沁水盆地和鄂爾多斯盆地東緣。
7月份,山西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生產煤層氣5.6 億m3,同比增長4.2%,環比增長7.7%;1-7月份,山西省累計生產煤層氣39.1 億m3,同比增長6%,增幅較前6個月擴大0.3個百分點。
往年數據顯示,2019 年全年,全國煤層氣產量88.8億m3,同比增長13.8%。其中,山西省煤層氣產量64.1 億m3,同比增長13.7%,占全國總產量的72.2%。
目前,我國非常規天然氣處于穩步發展階段,即將進入加速發展階段,預計2030年天然氣產量中非常規將占到一半。
內蒙古發改委消息,據各盟市上報的煤炭價格監測數據顯示,2020年8月中旬,內蒙古動力煤坑口價格小幅上漲,電煤購進價格持平。
8月15 日,全區主產地動力煤平均坑口結算價格為234.93 元/t,與2020 年8月5 日相比(以下簡稱“環比”)略漲0.83%。
其中,東部地區褐煤平均坑口結算價格為218.01 元/t,環比上漲1.95%;鄂爾多斯動力煤平均坑口結算價格為275.00元/t,環比持平。
與2019年8月15日相比(以下簡稱“同比”),全區動力煤平均坑口結算價格上漲9.93%,其中,東部地區褐煤平均坑口價格同比上漲19.77%,鄂爾多斯動力煤平均坑口價格同比上漲1.85%。
8月15 日,全區電煤平均購進價格為211.67元/t,折算為標準煤(7000kcal/kg)后平均值為421.73元/t,環比均持平。
其中,東部地區電煤平均購進價格為213.45元/t,折算為標準煤后平均值為497.9 元/t,環比均持平;西部地區電煤平均購進價格為210.24 元/t,折算為標準煤后平均值為360.8 元/t,環比均持平。
另外,全區電煤平均購進價格同比上漲3.9%,其中,東部地區電煤購進價格同比上漲8.81%,西部地區電煤購進價格同比上漲0.22%。
寧夏統計局的數據顯示,7月份,寧夏回族自治區規模以上工業原煤產量669.2 萬t,同比增長5%,增速比6月份加快2.4個百分點。
1-7月份,全區規模以上工業原煤產量4592.7萬t,同比增長3.9%,增速比1-6月份加快0.1 個百分點。
其中,一般煙煤產量4266.5 萬t,同比增長5%;煉焦煙煤產量199.6 萬t,同比下降7.3%;無煙煤產量126.6萬t,同比下降10.7%。
1-7月份,全區規模以上工業原煤銷售量4053.2 萬t,同比下降1.8%。截至7月底,全區原煤庫存404.8萬t,庫存周轉天數21d。
此外,1-7月份,全區規模以上工業焦炭產量519.8萬t,同比增長13.4%。
1-7月份,全區工業發電量1058.4億kWh,同比增長8.6%。
其中,火力發電量848.1億kWh,同比增長7%;水電、風電、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發電量210.3億kWh,同比增長15.3%,占全區工業發電量的比重由2019年同期的18.7%提高到2020年的19.9%。其中,水力發電量同比增長7.9%;太陽能發電同比增長19.6%;風力發電量同比增長13.2%。
河南煤礦安監局的數據顯示,2020 年1-7月份,河南省煤礦共生產原煤5928.81 萬t,同比減少191.3萬t、下降3.1%。
其中,骨干煤礦企業原煤產量5669.97 萬t,同比減少61.5 萬t、下降1.1%。地方煤礦原煤產量為258.84萬t,同比減少129.8萬t、下降33.4%。
骨干煤礦企業中,河南能源集團1-7月份生產原煤2497.67 萬t,同比減少207.12 萬t、下降7.7%。中國平煤神馬集團生產原煤2075.79萬t,同比增加138.81萬t、增長7.2%;鄭煤集團生產原煤673.0萬t,同比減少10.7 萬t、下降1.6%;神火集團生產原煤304.04萬t,同比增加51.77萬t、增長20.5%;中煤河南分公司生產原煤107.58萬t,同比減少38.47萬t、下降26.3%;河南省煤層氣公司生產原煤6萬t,同比增加3.49萬t、增長171.2%;河南省地方煤炭集團公司生產原煤5.88萬t,同比增加0.42萬t、增長7.7%。
按轄區分,1-7月份,鄭州分局轄區生產原煤982.78萬t,豫西分局轄區生產原煤989.95萬t,豫北分局轄區生產原煤872.06萬t,豫南分局轄區生產原煤2303.17萬t,豫東分局轄區生產原煤780.84萬t。
8月18-24 日,受大秦線重車脫軌影響,秦皇島、唐山各港合計日均調進量大幅回落,而秦皇島、唐山各港錨地船舶總數回升至60 艘附近,較2周前上漲了30 艘,帶動港口調出量繼續上漲,調出量明顯高于調進量,秦皇島、唐山港口存煤總量大幅回落。
秦皇島港方面,受大秦線8月17日晚下莊段重車脫軌影響,8月18、19兩日鐵路運量大幅回落,雖然鐵路很快恢復正常運輸,但對整周運量影響明顯,本周日均調進40.2 萬t,環比下降7.2 萬t;調出方面,華東、華南地區高溫天氣持續,電廠持續去庫,釋放補庫需求,北上拉運船舶明顯增多,本周日均調出48.9萬t,環比上漲0.7萬t;調進量不及調出量,秦皇島港庫存震蕩回落。截至8月24 日,秦皇島港庫存520.5萬t,錨地船31艘。
周邊港方面,張唐線接入平穩,但受大秦線重車脫軌影響,曹妃甸港區調入下滑,日均調進45.8萬t,環比下降2.6 萬t;下游需求略有好轉,一方面電廠補庫需求增加,另一方面,煤價短暫企穩后再次下跌,不排除下游需求企業抄底囤貨的情況存在,港口調出量止跌大幅回升,日均調出46.6萬t,環比上漲5萬t。唐山地區港口煤炭庫存下降,截至8月24日,曹妃甸港區存煤1020.4 萬t,京唐港區存煤630.5萬t。
下游方面,前周南方部分地區高溫天氣持續,電廠日耗高位,去庫持續,釋放部分補庫需求,推動北方港口調出增加。鑒于當前來水仍偏多,水電擠出現象持續,電廠補庫釋放能否持續,仍需關注水電發力情況。截至8月24日,長達40天的三伏天結束,夏季用煤高峰結束,電廠耗煤逐步回落,隨著此番階段性補庫結束,下游需求在工業用電支撐下,或將維持穩定的剛性補庫需求,北方港口生產作業同步進入平穩波動階段。短期內,港口調出作業有望保持高位。
(張治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