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康葉紅
生活離不開數學,數學離不開生活,數學知識源于生活而最終服務于生活。一元二次方程是揭示現實社會數量關系的一個重要數學模型。用一元二次方程解決實際問題時,通常要經歷以下過程:從實際問題中抽象出數學數量關系,列出一元二次方程求出它的根,進而解決實際問題。具體如下圖:
在現實生活中,許多問題中的數量關系都可以抽象為一元二次方程。用一元二次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常見題型有:圖形的面積問題、平均變化率(增長或下降)問題、銷售問題等。下面我們結合例題,一起來看一下如何用一元二次方程解決實際問題。
例1(2020·江蘇南京秦淮一模)手卷是國畫裝裱中橫幅的一種體式,以能握在手中順序展開閱覽得名。它主要由“引首”“畫心”“拖尾”三部分組成(這三部分都是矩形形狀),分隔這三部分的其余部分統稱為“隔水”。下圖中的手卷長1000cm,寬40cm,引首和拖尾完全相同,其寬度都為100cm。若隔水的寬度為xcm,畫心的面積為15200cm2,求x的值。
【分析】問題中出現的圖形是矩形,其數量關系是:矩形的面積=長×寬。正確審題,弄清題意,體會“算兩次”的數學方法,理性思考即可。
解:根據題意,得(1000-4x-200)·(40-2x)=15200。
解這個方程,得x1=210(不合題意,舍去),x2=10。
所以x的值為10。
【總結】用一元二次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一般過程為:審、找、設、列、解、驗、答。其關鍵是找出實際問題中數量之間的相等關系,列出方程。一般地,當我們經歷以上過程,便能更進一步體會建立數學模型的思想,積累數學活動的經驗,增強數學的應用意識。
例2(2020·上海)去年某商店“十一黃金周”進行促銷活動期間,前六天的總營業額為450萬元,第七天的營業額是前六天總營業額的12%。
(1)求該商店去年“十一黃金周”這七天的總營業額;
(2)去年,該商店7月份的營業額為350萬元,8月份、9月份營業額的月增長率相同,“十一黃金周”這七天的總營業額與9月份的營業額相等。求該商店去年8月份、9月份營業額的月增長率。
【分析】平均變化率問題(以增長為例)中常用的數量關系是:變化前的量+增長的量=增長后的量,增長的量=變化前的量×增長率。我們將這兩個數量關系合起來可表示為:變化前的量×(1+平均增長率)=增長后的量。
第(2)問中,如果設平均增長率為x,則可用表格表示為:

解:(1)450+450×12%=504(萬元)。
答:該商店去年“十一黃金周”這七天的總營業額是504萬元。
(2)設該商店去年8月份、9月份營業額的月增長率是x。
根據題意,得350×(1+x)2=504。
解這個方程,得x1=0.2,x2=-2.2(不合題意,舍去)。
答:該商店去年8月份、9月份營業額的月增長率是20%。
【總結】平均變化率問題的關鍵是理解平均變化率和變化量的區別,如果設變化前的量為a,變化后的量為b,平均變化率為x,則經過n次變化后的數量關系可表示為a×(1±x)n=b。
例3(2020·江蘇南京建鄴一模)某商場將進價每件30元的襯衫以每件40元銷售,平均每月可售出600件。為了增加盈利,商場采取漲價措施。若在一定范圍內,襯衫的單價每漲1元,商場平均每月會少售出10件。為了實現平均每月10000元的銷售利潤,這種襯衫每件的價格應定為多少元?
【分析】這個問題中的數量關系較多,如漲價前每件襯衫的利潤×漲價前每月的銷售量=漲價前總利潤,即(40-30)×600=6000,漲價后每件襯衫的利潤×漲價后每月的銷售量=漲價后總利潤,漲價后每件襯衫的售價-每件襯衫的進價=漲價后每件襯衫的利潤,漲價前每月的銷售量-10×漲價數=漲價后每月的銷售量等。我們可以借助列表的形式分析其中的數量關系,設這種襯衫每件的價格應定為x元,則可表示如下表。

解:設這種襯衫每件的價格應定為x元。
根據題意,得(x-30)[600-(x-40)×10]=10000。
解這個方程,得x1=50,x2=80。
答:這種襯衫每件的價格應定為50元或80元。
【總結】在運用一元二次方程分析、表達和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可以借助于適當的數學直觀工具(如表格、線形示意圖等),找出問題中的已知量、未知量,分析數量之間的相等關系,建立數學模型,解決實際問題。此外,還需要根據具體問題的實際意義,檢驗方程的解是否合理。其具體過程是:
總之,利用一元二次方程解決實際問題,需要對題目中的關鍵語句進行分析,運用各種策略,確定等量關系,建立方程模型,問題便能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