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宇紅
金澤美術工藝大學,日本金澤 9200947
護身符,是一種天然或人造物品,被認為具有保護或帶來好運的特殊能力。珠寶首飾,廣義是指珠寶玉石和貴金屬的原料、半成品,以及用珠寶玉石和貴金屬的原料、半成品制成的佩戴飾品、工藝裝飾品和藝術收藏品。早在新石器時代,紅山文化玉龍(圖1)是最早呈現的龍型崇拜文化,也是一種護身符的形象。

圖1 紅山文化中的玉龍Fig.1 Jade dragon in Hongshan culture
通過對首飾以及護身符定義的分析,不難發現護身符與首飾有著許多共同點。護身符因為其功能的原因,會要求人們隨身佩戴,以起到能夠時時刻刻守護佩戴者的作用。而珠寶首飾也大體相同,都是以能夠隨身佩戴的珠寶玉石、貴金屬為主。而在這方面,兩者都會對外觀有一定的要求。隨身佩戴、能夠消除災禍、能裝飾的要求,使得護身符與首飾的聯系變得非常緊密。
國內的護身符形象種類繁多,不僅有我們信奉的神像、吉祥文字、器物、走獸、花卉等中國傳統圖案造型,還可以民間諺語、吉語及神話故事為題材,通過借喻、比擬、雙關、象征及諧音等表現手法,構成“一句吉語一幅圖案”的美術表現形式,如連年有余(蓮花、魚)、一鳴驚人(蟬)[2]。例如我們最為熟悉的玉佩,在雕刻時會借鑒許多神像,傳統的觀音、彌勒佛等形象是較為常見的。足以見得護身符元素在我國首飾設計領域非常常見。
當然,不只是限于國內,在國外也有這樣的運用,例如在古埃及,圣甲蟲、惡魔之眼等元素都有運用到首飾設計當中,滿足人們裝飾、辟邪等要求。當然也有為了護身符的美觀佩戴而設計出的首飾,例如在日本的平安時代出現了“檜筒”這一飾物用于裝帶御守,掛在自己的脖子上,以對神明展示祈愿的懇切之心,檜筒的形狀會模仿像櫻花一類的植物,在檜筒表面會鑲有金銀浮雕,甚至會刻上經文。佩戴在身上,既有著對生活平安的期望,因制作精美也起到裝飾作用。
因為古代人們對于神明十分敬畏,護身符在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見,而有關于神明的符號、象征類也常用于首飾設計中,以方便人們隨身攜帶。不僅僅在造型上有考究,在顏色和材質上也會有所考慮。例如材質本身就有著吉祥的含義,如銀本身就有著驅除惡鬼的含義。顏色也鮮少使用灰色等深色系,多數使用紅、黃、銀、白等鮮亮、明快的顏色。
從設計之初到選材再到使用,從始至終吉祥、保護這些理念貫穿著整件作品。目的也十分明確,這也就是護身符首飾所存在的意義。
2.1.1 長命鎖
在中國古代,我們較為常見的護身符以及與首飾概念較為相近的就是長命鎖,也叫“寄名鎖”,前身是“長命縷”。曾是嬰孩皆可佩戴的吉祥飾物,后又演變為一種專為嬰孩寄信祈福的護身符。經過中國各朝各代的文化演變,長命鎖發展出了多種多樣的形制與紋樣,而且一件件長命鎖的制作,都是由數百人共同協力完成,可謂是一種民間藝術。長命鎖流行于全國各個地區,成古鎖狀,一般多用金銀或者是寶貴的玉石制作而成。它是佩戴在兒童脖子上的一種裝飾物,承載著人們“鎖”住孩子的性命、希望他們能夠平安長大成人的美好愿景。因此許多兒童從出生就會獲得這么一把鎖,一直貼身佩戴,直到長大成人。鎖的作用與其他類型的符鎖相似,即保護一個人不受邪惡的傷害,帶來好運、財富、官階和長壽。
長命鎖原來是一種五色的繩飾,也稱作五彩線(圖2),據《后漢書·禮儀志》記載[3],“五月五日,朱素五色印為門戶市,以難止氣”,其中朱素就是由紅、黃、藍、白、黑五股線組成,掛在門外以防邪惡。這些顏色代表五個方向,東、西、南、北和中央,被認為有保護力量。在后來的傳統中,一根五色的繩子被掛在孩子的脖子上作為保護,被稱為“長壽線”或“一百根繩子”。古人認為五色繩具有保平安、辟邪的神奇力量,所以自漢代起,五色繩作為長命鎖的前身就被賦予了濃厚的吉祥色彩以及保護佩戴者的內涵[3]。到了唐代,佩戴長命縷的習俗開始在全國盛行。宋朝時期,佩戴者的范圍逐漸擴大,從孩童漸漸普及到婦女,再到成年男子,就連宮廷中都有端午賜百官長命縷的習俗。此時這種五彩絲繩編結物也被稱為“珠兒結”、“彩線結”,可見其形制已經更為多樣化。其形式在五色絲的基礎上還加入了珍珠等裝飾材質。此時的長命縷演化成為一種索狀飾物,亦被稱為長命索,而“索”與“鎖”的古音、古意近似,后期逐漸演變為“長命鎖”。

圖2 五彩線Fig.2 Multicolored lines
明清以后,長命鎖作為兒童專用佩飾流行全國,送小兒長命鎖成為育兒習俗中必不可少的內容。北方流行的“百家保鎖”,類似“百家衣”,新生兒家長會在各家討要一文錢,熔煉后來鑄鎖,代表著百戶人家的福祉和保護,祈愿百家福壽保小兒健康長命;南方則稍有不同,把七粒白米和七葉紅茶用紙包好,送給親朋,親朋還贈碎銀鑄鎖。
長命鎖具有豐富而有趣的圖案,包括吉祥圖案、傳說、故事人物、花卉、鳥類、魚類和昆蟲等等。人物、文字和圖案的結合具有很強的裝飾效果。長命鎖的設計主要來自中國傳統的吉祥圖案:①動物圖案,如蝙蝠、蝴蝶、龍鳳、麒麟、牛、虎、鳥類和魚類(圖3);②植物圖案,如瑞桃、梅花、牡丹、蘭花、菊花、蓮花、松樹和柏樹;③場景和吉祥物,如“福祿壽堂”、“八仙過海”、“麒麟送子”、“桃園三結義”;④傳統諺語,長命鎖中常用的大多數人物和吉祥詞均來自傳統諺語,如“百家保(鎖)”、“長壽與財富”、“長壽與繁榮”、“吉祥如意”、“金玉滿堂”、“狀元及第”,反映了人們對兒童的美好愿望[2]。此外,還有吉祥的云紋和花朵圖案用于裝飾,結構的變化、拉伸產生一些美化的變形,使得外形更為美觀。通常,長命鎖文字圖案的裝飾更多的是關于中國的傳統吉祥圖案,常用的字體是楷書、行書、隸書、篆書等,字體也可以變形,使長命鎖更具裝飾性。此外,長命鎖的裝飾主題不僅限于吉祥字符和圖案,一些重大的社會或歷史事件也成為長壽鎖的制作的主題,如一些長命鎖上刻“保家衛國”、“精忠報國”等,這使得長命鎖更具有時代的氣息,代表了當時的時代特色,并擁有了深刻的歷史內涵[3]。一般來說,長命鎖的裝飾圖案所包含的是民間的傳統信仰,同時也是人民思想寄托和社會背景的設計綜合的整體表達。

圖3 刻有龍鳳圖案的長命鎖Fig.3 Long life lock with dragon and phoenix pattern
2.1.2 平安扣
平安扣是中國的一款傳統玉飾品,古代稱之為“璧”,有著東西完整、不被破壞的意思,可保護佩戴者祛邪免災,保出入平安。外形圓潤,符合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中庸之道”。在現代,它意味著平安祥和,是送給愛人的禮物,取平安之意。
《周禮·春官·大宗伯》記載:“以玉作六器,以禮天地四方:以蒼璧禮天,以黃琮禮地,以青圭禮東方,以赤璋禮南方,以白琥禮西方,以玄璜禮北方”[3],《說文》中釋璧:“瑞玉,圓器也”,可見玉璧被古人視為祥瑞之重器。璧作為禮器的主要功能是祭天,“天圓地方”,禮天之璧形狀是圓形,中間的洞也是圓形的。整體形狀比較規整,由貴族專享。
平安扣從命名上就能簡單明了地看出其代表著對平安的向往,佩戴者對于穩定、祥和的生活的期望,希望自己不要遭遇不幸。其圓潤的外觀,也符合著我們對于簡單、完美、幸福生活的定義。在制作平安扣的材質選擇方面,也常常以玉石類為主,使得整體的氣質更符合君子溫潤如玉的定義。在平安扣的發展過程中,慢慢地由貴族專享的禮器變為普通人也能佩戴的飾品,進而慢慢變成了首飾中裝飾的一部分,用于吊墜、戒指、耳墜等之中(圖4)。
平安扣雖小,但依舊有著許多美麗的含義,表達了佩戴者樸素、真誠的希望。玉石本身有著許多幸福與美麗的含義,在這之上更加上了吉祥、平安形狀的雕刻,使得玉石的平安扣,不再僅僅是一塊簡單的裝飾品,更多的是表達著人們強烈的情感和傳達美好的寓意。

圖4 以平安扣為設計元素制作的首飾Fig.4 Jewelry made with donuts as design elements
大多數古埃及人都戴著護身符,主要由金、銀和寶石制成。在古埃及文化中,護身符被認為對穿戴著它們的主人具有神奇的保護能力。對于古埃及人來說,由釉面、生銹的陶器或半寶石制成的護身符具有避開死亡和來世所有危險的魔力;人們告訴自己,如果他們穿戴著護身符,他們就會健康,從嚴重的疾病中恢復過來,并受到上帝的保護,免受痛苦和環境的危害。即使在死后,護身符也會陪伴死者到陰界。古埃及護身符的形制主要有以下幾種:
1.圣甲蟲形護身符。這種甲蟲被認為是在地面上自然生長的,它滾動糞球的行為與太陽每天在天空中的運動有關,這使得圣甲蟲成為生命和再生的象征。作為護身符,它們可以轉移、傳遞這些力量。最常見的是,它們扁平的下腹刻有非常短的銘文或符號或其它圖像,能夠進一步加深它的宗教力量。刻有主人姓名和頭銜的圣甲蟲通常被用作印章,將其底面壓成一塊粘土,然后在上面刻上裝飾的印記。因為古埃及人對于甲蟲的崇拜,圣甲蟲形的護身符非常流行。到現代慢慢演變為一種設計元素甲蟲,運用在首飾設計之中。
2.蛇頭形護身符。蛇頭形護身符被刻畫成眼鏡蛇形,蛇嘴呈圓弧形,并有著圓形眼睛。這種護身符在古埃及語中稱為“門克比特”,最早出現在中王國時期的墓葬壁畫中,放在普通人的棺木之內。它的最大用途可能是防止毒蛇咬傷,而被毒蛇咬傷也正是埃及人生前和死后最為懼怕的[7]。
3.“荷魯斯之眼”的護身符是最常見,也是最受歡迎的。它描繪了上帝荷魯斯治愈的眼睛,實際上是人和獵鷹眼睛的結合,因為荷魯斯與獵鷹有聯系。在埃及神話中,荷魯斯的眼睛被賽斯神傷害,然后又被另一位名叫透特的神恢復了視力。荷魯斯之眼體現了它所使用的治療能力,因此象征著再生。恰當地說,它的古埃及名字的意思是“那是健全的(再次)”。一個荷露斯之眼護身符被認為是將再生的力量轉移到佩戴者身上,保護佩戴者的身體。
在日本,護身符主要為御守,是愿望的象征。御守最早用來辟邪和解除厄運,逐漸衍生到交通安全、安產、良緣、學業、健康等方面。早期,神社的神官們把所奉神明的名字寫在木板或紙片上,再裝到小布袋里,出售給前來參拜的信徒們。
最早的時候的御守是用來把日本人珍貴的夙愿以最美好最慎重的形式寄托,于是從最早的奈良時代的寫著愿望的簡易竹簡,經過1000 年緩慢的習俗演變,形成了今天這一唯美又包含寓意的御守形態。而到了現在,御守大多裝在制作精良的小布袋當中,而通常在這個布袋的封口處都會有正反兩個小結,結的正面呈“口”字,結的背面呈“十”字,在日文當中,將“口”和“十”字拼在一起的“葉”字,帶有夙愿成真的意味。而表面布袋花紋的不同,也代表著御守產自于不同的神社。
在日本古代,貴族們對于首飾的追求并沒有非常熾熱,所以在畫像中較為少見佩戴首飾,就算佩戴首飾也大多以金、銀材料制作為主。例如,佩戴于日本女性頭上的“篦”,是較為常見的飾品:上文中所提到的,平安時代所出現的用金銀制作的用來裝帶護身符的“檜筒”(圖5),也是日本較為熟悉的首飾。
現在常見的護身符形式較為統一:一個通常是用錦緞絲做的布袋,在布袋上繡有一些圖案,這些美麗的圖案通常以神明或神殿的神圣形象為特征,把神殿或神殿的名字縫在封面上并不罕見。在那些袋子里,有時會有一張紙或木頭,在上面寫有不同的祈禱。以期望將這個帶有神社祝福的袋子隨身佩戴之后,能給佩戴者帶來好運。現代的幸運符有多種形式,如卡片類型、十二生肖帶、自行車反光貼紙等。

圖5 檜筒Fig.5 Cypress
在當代的首飾設計之中,更多的藝術家不再追求通過一件首飾來體現寶石的價值,她們更希望通過首飾來表達自我,因此首飾也變得更加私人化,變得更為獨特,不再大同小異。而護身符的演變也是如此,分為學業、姻緣、事業等基本的幾個方面,甚至還有關于交通安全方面, 護身符的種類變得多種多樣,以符合人們的不同需求。二者都變得從個人角度出發,從具體的問題或者壓力出發,變得各具風格,更有針對性。
Sanna Wallgren,2018 年畢業于英國皇家藝術學院,并獲得了Jplus 獎。她所研究的是將人作為一個個體看待,以及對于生病和腐爛的恐懼。她所認為的恐懼是接近內心的經驗、思想、情感和潛意識,它試圖捕捉現實主義和幻想之間平衡的分散狀態。它是關于抽象的,超現實的,甚至是可怕的心靈集合。你可以嘗試勇敢面對,打破負面情緒的循環從而走出困難的局面,我們都有辦法面對或處理我們現有感到害怕的事情。想象力可能是Sanna 的方式,她希望這能成為保護她的一種方式。
通過她所設計的珠寶(圖6),希望將身體反映為一種抽象的未明確的形狀以抵抗壓力、緊張和脆弱,這意味著它能夠成為周圍社會的一個身體。物體變得像一個曾經存在的空洞的外殼,能夠成為她和現實之間的保護,一個過濾器,一個幻想,作為身體的一部分。
她希望將她的珠寶作為過濾器,透過它能看到不一樣的世界。她對疾病和身體腐爛的恐懼變成了別的東西。通過在身體內部激發的輪廓上鉆出數千個洞,她創造了一種幾乎可以像呼吸一樣體驗的材料。它超越了顯而易見的范圍,成為身體的變異,使內心世界能夠與外在相遇。她希望能夠通過虛構現實并以俏皮的方式扭曲它。一個神秘的科幻身體,有意識地誤解現實。

圖6 Sanna 所制作的身體過濾器Fig.6 Body filter made by Sanna
在社會科學的發展之下,人們對于護身符的定義不再僅限于是為自己驅除厄運、帶來好運,更多的是希望通過佩戴護身符首飾,來緩解自身的壓力(圖7)。
珠寶可以通過刺激觸覺體驗的形式提供意想不到的緩解,帶來舒適感并緩解壓力。在Karolina Baines的研究作品中,她注重大家對于鑲嵌寶石的珠寶、普通貴金屬珠寶以及琺瑯珠寶等作品的反饋,
,以便更好地理解它們如何溝通觸覺聯想。觸覺是一個人類與事物互動的基本卻又被低估的維度。它賦予一個人認同感和現實感。不同表面紋理帶來的觸覺變化,也會使得人們對事物產生共鳴。據說,隨著表面變得越來越標準化和平滑,我們的世界變得缺乏吸引人的觸覺體驗。結果發現,雖然可以創建表面紋理,以便在觀察者的感知中始終喚起類似的關聯,但旁觀者的反應可能是不可預測的,尤其是個人生活經歷豐富和個性強烈的人。這些發現表明珠寶設計過程也需要非常個性化,從人際交互方式到設計,收集大家對于觸覺感受的反饋,因為觸覺的交互體驗,是影響購買意愿的重要因素。設計師以能夠設計出激發佩戴者自我個性的首飾、以能讓首飾變為佩戴者的一部分為目標,制作出了這套首飾。


圖7 威尼斯電流Fig.7 Venice current
在筆者整個的畢業設計當中,筆者以高中時候通過喝茶來緩解自身壓力的情況為出發點。在整個高中時代,茶葉對于筆者來說是一種護身符般的存在,由此想到要做一件關于壓力的護身符首飾。調研了高中焦慮、有壓力時候的一些表現、動作,進行了一些選取、提取后再自己進行了一些形象的簡化。最后,做出一件類似于屬于自己的護身符的作品。
在筆者自己的理解中,護身符的出現,是因為人們所承受的壓力太大,當超出某些范圍時,我們就會去尋求幫助。而這些壓力來源的范圍很廣,有可能是工作、學習、家人、自我期待、未來的規劃等等。我們沒有辦法避免,也都在積極的面對,努力地想要解決或是緩解。對于筆者來說,因為一直處于學生時代,與學業方面的壓力相比較起來,其他方面都會顯得比較輕松。而在學業方面壓力最大的時候,或許是面對高考,所以選取了與學生息息相關的筆作為道具。通過調研,發現了在我們覺得焦慮、有壓力的時候,所做出的以下這些動作,如:扣拇指、雙手緊握、扣筆、用力壓筆等,都是焦慮或是壓力的表現。
在進行以上動作的調研之后,筆者又對于高中時期常見的事物進行了一些形象的變換。選取了書頁、試卷、筆尖等形象,進行了一些變形。除此之外,還把具有吉祥意義的紅線作為綜合材料加入到最后的設計當中(圖8)。將紅線進行打結,用出現的的小結點代表書本、卷子上密密麻麻的小字,從而意味著它們帶來的密集壓力。做舊的黑色的銀與紅線進行搭配,最后的顏色對比效果更為明顯,有沖擊力。而另外兩件沒有進行做舊而直接拋光的銀色,使用黃銅進行點綴,希望能夠表達出一種縫補的感覺。而通過黃銅呈現出的黃色,與銀的銀色進行對比,也能夠突出顏色的對比,使得整體的顏色不會過于單調,顯得更為豐富。希望在佩戴這件首飾時,能夠感受到在巨大壓力之下的學生們,將美好的愿望寄托于實物上,以緩解內心的壓力,以更加積極健康的心態,去面對考學的困難。

圖8 以焦慮手勢為原型設計的胸針Fig.8 Brooch designed based on anxiety gestures
在筆者開始研究護身符首飾發展過程的時候,發現首飾與護身符變得更為“專業”,更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所以從小的角度出發去設計首飾,會變得更容易表現。而從具體事物,例如筆、動作出發,也能夠更為直接傳達出自己的情緒。從自己的角度出發,能夠更強烈、貼切地表現出自己的想法。而在現在人人都追求個性化的時代之中,從個人角度去設計首飾,更能體現出一個人的風格,所制作出的首飾也會顯得更為特別。
文章總結了國內外護身符首飾的分類及發展,闡述了當代藝術家們對于護身符這一概念新的理解,從這兩個方面進行了探討和研究,重新詮釋了護身符首飾。對護身符這一元素在首飾中的運用做出了以下幾點分析:
1.在中國古代護身符首飾中,被定義為護身符的首飾存在以下幾點特征:形象的選取有辟邪的寓意;材質代表著吉祥;所雕刻、繪畫的圖案有著美好的祝福。而護身符首飾被人隨身佩戴,其護身的意義大于裝飾的意義,并且具有共通性,沒有很強的因人而異的概念。其更細致的分類是在于與護身符的用途的不同。
2.國外的護身符首飾與國內的護身符首飾定義大同小異,都是選取自古代的神話故事。在此基礎上,可選擇更為合適的材質進行護身符的制作,使得佩戴者能夠受到護身符的庇護。
3.在當代,藝術家們對于護身符有著不一樣的詮釋,護身符較古代來說,變得更有針對性,使得護身符變得更為個人化。針對自己所存在問題而制造的護身符變得越來越多,護身符首飾變得更為私人,所針對的問題也變得越來越具體。
4.以焦慮手勢為原型設計的胸針是筆者通過對古代、當代首飾的分析之后,參照現代對于護身符首飾的理解,結合其特點設計并制作的一件屬于自己的護身符首飾。首飾的材質使用的是在中國古代被認為具有保護意義的銀,同時使用中國紅的紅線進行裝飾,使得整體更貼近古代吉祥、平安的概念。
參考文獻 / REFERENCE
[1] 故宮博物院. 新石器時代大玉龍[EB/OL]. [2020-07-30]. https://www.dpm.org.cn/collection/jade/234671.html?hl=%E6%96%B0%E7%9F%B3%E5%99%A8%E6%97%B6%E4%BB%A3%E5%A4%A7%E7%8E%89%E9%BE%99.
[2] 王春陽, 鄧少波. 淺論現代首飾設計中的傳統藝術[J]. 東華理工學院學報, 2006., (04): 16-419.
[3] 宮婷. 長命鎖——中國式護身符[J]. 藝術市場. 2013, 000(018): 54-57
[3] 孔富安. 中國古代制玉技術研究[D]. 山西大學, 2007.
[4] Baidu[EB/OL]. [2020-07-30]. https://baike.baidu.com/item/%E4%BA%94%E5%BD%A9%E7%BB%B3/3869379?fr=aladdin.
[5] Pinterest[EB/OL]. [2020-07-30]. https://pin.it/X7jQqsl.
[6] Christies2020[EB/OL]. [2020-07-30]. https://www.christies.com/lotfinder/lot/an-art-decojadeite-and-diamond-jabot-4019087-details.as px?from=salesummary&pos=22&intObjectI D=4019087&sid=d9d752f1-7377-432b-88a3-bb453f12884a.
[7] 趙克仁. 古埃及護身符的制作原理、分類與文化蘊涵[J].古代文明, 2009, 000(003): 21-27.
[8] 美術展ナビ[EB/OL]. [2020-07-30]. https://artexhibition.jp/en/.
[9] Klimt02[EB/OL]. [2020-07-30]. https://klimt02.net/forum/articles/sanna-wallgrenhdk-academy-design-and-crafts-selectedgraduate-2018.
[10] The university of Edinburgh[EB/OL]. [2020-07-30]. https://www.eca.ed.ac.uk/study/undergraduate/jewellery-silversmithing-ba-h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