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璐
·專業小百科·
本文主角:地理信息科學
專業分類:地理科學類
實力院校:北京大學、武漢大學、南京師范大學等
適合人群:本專業是以地理為依托的信息科學,與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并無太大關系,對編程能力有要求,更適合對計算機感興趣、有較強動手能力的同學
選科要求:普通高考中,只招理科生/新高考選科:物理(必選)(僅供參考,以各省份高校實際招生要求為準)
我已經記不清,當初是怎樣的沖動讓我選擇了地理信息科學作為自己的專業。或許是覺得專業譯名“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cience)聽起來十分“高大上”,或許是因為種種報告都說它有著廣闊的發展前景,或許只是為了心中那個走遍世界的不切實際的幻想。總之,我一腔熱血、毅然決然地將“地理信息科學”填在了自己的第一志愿上。
要想學得好,還得“地基”牢
對于地理信息科學,百科上有這樣的解釋:在計算機硬、軟件系統支持下,對整個或部分地球表層(包括大氣層)空間中的有關地理分布數據進行采集、儲存、管理、運算、分析、顯示和描述。聽起來十分復雜?事實上,地理信息科學也確實就是這么一個涉及學科范圍非常廣泛的專業——地理學、遙感學、測量學、計算機技術、信息技術……每一門都是進入這個領域的必修課。而不僅于此,這每一門必修課都是可以再細分下去的,地理學需要系統地學習自然地理學、人文地理學、經濟地理學三大基礎課;計算機技術實際上囊括了數據庫技術、軟件技術、數字圖像處理等諸多方向。如此,我們專業的學子從大一進校開始,四年的學習課程就已經被安排得密密麻麻了。
如果說高中三年的理科背景,讓我尚能勉強應付高等數學、大學物理這些基礎課程,那么接觸到專業課程,就著實讓曾經還天真地認為地理信息就是旅游采風的我,徹底傻了眼。課本上,是從沒見過的符號和見過卻理解不了的文字;電腦上,安裝的是看起來就十分厲害的專業級應用軟件;發下來的圖紙上,都是一圈圈讓我“蒙圈”的等高線;就連我以為只需要背一背的地理學,也要知道如何通過物理學、微積分和矩陣知識去計算變量產生的影響!而這時候,我才終于知道了一個殘忍的真相:原來在大學里,地理學是理工科。
幸好,地理信息科學專業雖然涉及面廣、知識又相對精深,但課程的安排也遵循了一個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過程,讓我們這些GIS領域的菜鳥可以逐步適應。四年的學習,收獲頗豐。通過地理學,我們了解了與地理相關的信息有哪些以及這些信息是怎樣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的;測繪學、遙感學、GPS科學,讓我們知道了地理數據是怎樣一步步被采集,并進行篩選、提取和分揀的;計算機技術則更像一個工具,它幫我們找到數據的價值,將數據包裝成實際可以服務于生活的軟件。
更重要的是,我們學到的是一種學習的方法和思維方式——如何邏輯清晰、縝密地去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當然,這也產生了一個副作用,那就是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也越來越習慣用理性去思考問題,凡事非要用科學解釋出一二三,讓身邊的朋友們屢屢抱怨太不可愛、太缺乏少女心了。比如去看《泰坦尼克號》,別的女生都在為男女主角的愛情感動得死去活來、默默流淚,我們專業的女生卻在認真討論影片中的洋流和撞冰山角度的可能性。如此想想,我們的浪漫情懷就這么被“抹殺”了,確實有點可惜。
“手殘黨”也有春天
除了專業課程安排多,實際的操作也很重要,因此實踐教學也是地理信息科學專業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自然地理實習、測量學操作、地圖學實習、遙感技術與方法應用……從大二開始,室內與野外實踐就貫穿了我們整個學習過程。
實踐操作對我來說,又是一個極大的挑戰。在上大學之前,我的動手能力幾乎等同于零,而專業的實踐也確實讓我吃足了苦頭。比如,測繪實踐的第一步就是要架設并校準儀器,而我卻連最簡單的把儀器對中、整平都無法完成,更別說后續的調整度盤、調焦、消除時差和照準目標了。那時,我的內心真是沮喪到了開始懷疑人生。
幸運的是,這樣的實踐往往都是以小組的形式組織的,我的小伙伴們從來也沒有嫌棄我的愚笨和拖后腿,反而是耐心地一步步演示、手把手地教給我看。在一次次的實踐中,我和我的伙伴們合作得越來越默契,集思廣益討論后所寫出的報告也受到了老師的夸獎。而我竟然也在不知不覺中,從一個“動手小白”搖身變為能獨立架設等人高全站儀的“女漢子”。
很多學習地理或者測繪的人,回憶起野外作業都會覺得辛苦、難熬。在酷暑的高溫下炙烤,汗水濕透全身;被不知名的蚊蟲叮咬,渾身上下都是紅腫的小包……而且作業多半都相當枯燥,比如GPS的靜態測量需要在空曠、干擾較少的戶外地區進行,而每個測量點又都需要將近數小時的觀測,才能完成最終的數據采集。剛開始的時候,我總覺得這樣的等待十分無聊,到了后來也就慢慢習慣了這樣的單調。在等待期間,我每每會眺望四野,廣闊的天空藍得純粹、云團白而輕軟,遠處山丘上的綠意看得分明。偶有鳥雀飛過,發出悅耳的啼鳴。這個時候,心突然就變得很靜,在這安靜中又生出一種別樣的愉悅和輕盈,才懂得原來人和自然可以如此和諧地共處。
當然,野外實踐也給我們留下了很多美好的記憶,同學們之間互相幫助,相處得親如一家人。收工后,我們在野地里鋪起帆布當桌子,一起分享自己帶來的零食和飲料,邊吃邊聊,笑聲傳了很遠。不知是誰吹起了口哨,又是誰唱起了歌,在開始有些涼意的晚風中,我們終于忘卻了疲憊,沉沉地睡去。
朝陽產業,未來無限
隨著近年來地理信息產業逐漸向百姓的衣食住行滲透,不僅交通運輸、規劃勘測設計、水利電力、城市建設等國家政府部門或事業單位需要本專業的畢業生,而且許多互聯網企業也有許多相關的崗位。比如招聘需求量較多的GIS工程師崗位,主要負責GIS數據庫建設、軟件開發、平臺維護等工作,需要具有一定的計算機語言編程開發能力以及開發組件的實操經驗。
作為一個新興專業,地理信息科學在20世紀70年代才開始出現在國外的大學中,而目前我國只有不到200所高校開設有該專業。因此,相較于其他專業,我們的老師就顯得更加年輕,有些甚至是博士畢業不久的新人講師。或許也正是因為如此,我們的專業才更加充滿活力。年輕導師的授課方式沒有受到陳舊教學模式的束縛,在課堂上常常引用我們日常生活中最感興趣的話題、時下熱點、甚至是電視劇中的片段作為切入點,講述的方式也更加生動有趣、更接地氣。
利用地圖軟件,我們在蔚藍的地球上找到了自己的學校;一張張遙感影像,讓我們看到了太湖越來越嚴重的藍藻問題;在閑暇之時,老師還會組織大家一起去爬山和參觀地質博物館……在地理信息科學專業的“女漢子”,大學生活或許沒有白衣飄飄的寫意,可那是我和我的老師同學們共同奮斗、共同忍耐、共同享受、共同消磨過的神話般的歲月,值得被永久珍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