鄺歡
摘 要:談到納比派,許多人對其概念都沒有清楚的認識,由于納比派從出現到解散時間不長,很多人覺得其僅僅就是曇花一現,但納比派卻為許多藝術思想提供了重要的指引。基于此,文章對納比派的短暫歷史、納比派的色彩處理方法、納比派作品中平面化的特征以及納比派的代表人物四個方面進行詳細分析。
關鍵詞:納比派;色彩語言;代表人物
就人類歷史的發展來看,各個時期藝術和文學的發展都與當時社會的很多方面有緊密的關聯,比如政治思想以及經濟等。納比派是以印象主義和象征主義為前提的派別,由于受到當時哲學思想以及文化藝術背景的影響,革新可以將大量生命力和活力注入傳統藝術,而納比派也是如此,他們有獨特的風格,色彩語言輕松歡快,凸顯自由的特點,所以具有重要的藝術價值,被全世界很多現代畫家認可,很多畫家在作品中融入納比派的色彩語言特征。
一、納比派的短暫歷史
納比派最早是法國的一個藝術社團,19世紀90年代在巴黎誕生,其成員以巴黎朱利安美術學院的學生為主。就“納比”來講,其屬于希伯來語,意思是先知,之所以取這個名字,目的在于清楚表明其創作理想、信念和宗教之間的緊密聯系。
納比派由于受到高更的影響,開始探索新的事物,簡單來講,就是高更的綜合理論造就象征主義變形、莊嚴以及簡化的裝飾風格,換言之,將自然向想象和智慧的領域轉移。變形的類型有很多,比如根據裝飾以及純美學的設想、著色和構圖技術原則進行客觀的變形,將畫家自己的感受融入繪畫表現中的主觀的變形。納比派的起點是塞呂西耶的“護身符”,終點是德尼的《向塞尚致敬》。這表示納比派本身的價值只是介紹高更與塞尚的視覺表現手法。1899年納比派正式解散,之后納比派分解成很多小派,比如綜合派以及分離派等。此流派標榜創新和改革繪畫技術,普遍吸收高更以及塞尚等人的有利的創作因素,提倡在感性與理性的領域中“重新安排”自然,注重創造詩意的現實,強調象征意義的表達以及平面的裝飾效果。這是一場持續時間不長的藝術運動,參與對象以雕塑家、畫家等為主。
二、納比派的色彩處理方法
通常欣賞一幅畫最先看到的肯定是色彩,而最能展示繪畫者風格和內心情感的也是色彩。在印象派出現前,很多色彩都是利用灰褐色調呈現,這與繪畫題材有一定的聯系。初期繪畫題材很多都是宗教,氣氛莊嚴肅穆,使人們的思想受到極大的束縛,無法按照自己的想法用色彩將生活充分表現出來,后來馬奈的出現將該常規徹底打破。馬奈的代表作《莫奈在船上作畫》,使用具有自然意味和鮮明的色彩。新印象畫派畫家修拉,其代表作是《大碗島星期天的下午》,該作品是美術史發展歷程中的里程碑。這幅作品采用科學方式來分析,根據光譜原理的單色光構建物體色彩的基本原理,通過在畫面中使用小筆觸,進而將色彩充分表現出來,混合色光是指調和顏色直到獲得鮮明的畫面視覺效果。
納比派的很多藝術家都不愿意直接看著景象進行寫生,原因在于其擔心受到眼前的色彩影響,受到現實情況的約束。在他們看來,一幅優秀的藝術作品必須要融入個人真實情感,從某個角度來說,是創作者與物象的心理溝通。若看著景象寫生,容易被景物迷惑,進而不能融入個人的想法,最后僅僅就是再現,談不上是優秀的作品。其實,多數納比派畫家普遍提倡的是單一的色彩和簡單大方的構圖形式。
三、納比派作品中平面化的特征
納比派作品的平面裝飾趣味是對主觀以及變形的處理進行表達,而變形包含畫家自身主觀的情感表現,客觀是為了滿足畫面構圖的需求,然而就畫面形式而言,平面化的特點在高更的作品中得到體現。油畫剛出現時,人們都希望可以在二維平面中獲得良好的三維立體效果,使人們感覺畫中還有其他的畫。現代藝術出現時,許多畫家都開始積極尋找重要的突破口,打破此種在平面中傾向于三維的形式,不僅重視畫面裝飾,而且改變畫面空間與遠近虛實之間的關系,淡化畫面空間,這樣就會體現出平面的特點,充分體現現代流派藝術和印象主義出現前藝術的象征意義與裝飾效果的特征,采用大范圍淡化空間的透視方式,進而獲得顯著的畫面裝飾效果和平面效果。色彩是語言的范疇,構圖是重要的形式之一,二者是不可分割的。 由于反傳統以及革命的思想對畫家的內心世界造成影響,在畫面中表現就是簡化畫面,他們不想完全照搬前人,仿佛每個畫面都是真實刻畫的,空間感相當強,這樣納比派畫家就會有目的地表現平面化畫面。象征主義自身的裝飾趣味性要求強化畫面的平面化,在平面化空間中無需過多考慮色彩的冷暖變化以及層次,將三維空間表現出來,只需要分割色彩大小,接著將其放置在畫面中所需的位置。從博納爾的作品中可以發現,畫面的暗部通常都有人物的形象,如果觀看者不認真看,就很有可能忽略這些形象。由于這些人物幾乎都與背景完全融合,人物與墻體無顯著的空間劃分,其將帶有真實感的三維空間控制在平面空間內。這是在繼承前人的同時發展出的屬于個人的繪畫理念,而且在很大程度上為野獸派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四、納比派的代表人物
(一)博納爾及其繪畫藝術風格
博納爾出生于法國豐特奈-歐羅斯,剛開始博納爾的專業是法律并非美術,之后才變成美術,他20歲時進入巴黎朱利安美術學院學習,就油畫藝術來講,啟發博納爾的油畫作品和思想來源于高更。在他的油畫代表作中,不僅運用色彩表現自己的想法,而且將具有裝飾趣味的繪畫當作個人的繪畫特色。他24歲時,與朗松以及維亞爾等人創設納比派,這些畫家在理論中明確提出在平面上覆蓋有秩序的組合色彩,以獲取良好的畫面裝飾效果。
博納爾在繪畫風格上已經形成自己的專屬風格,他不喜歡跟風。從博納爾的許多代表作中可以發現,其已經完全擺脫對自然的客觀臨摹和視覺看到的現實世界,但是在理性和主觀之間,博納爾的作品更側重于后者。其在西方油畫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因為他的油畫作品有著無限的色彩魅力,正是這些魅力,讓人們了解他的生活經歷以及內心的真實情感,這也是后人追捧他的油畫風格的主要原因。
(二)維亞爾及其作品的色彩處理
維亞爾是法國人,在世界美術史上有著不可替代的地位,除了博納爾,他也是納比派的一名重要代表人物。在色彩方面,維亞爾追求微妙的色彩,他的很多作品都能展現他對色彩的感知,而且從他的作品中還可以發現他喜歡身邊所有的事物。就裝飾繪畫來講,維亞爾做出重要的貢獻。他的作品由多個部分組成,比如大型裝飾畫以及肖像畫等。盡管維亞爾不完全認同納比派的所有觀點,但其繪畫裝飾目的一直都遵循納比派的準則,也就是說,一幅畫應該成為室內整體裝飾的組成部分,不可以僅僅作為一幅藝術作品孤立于裝飾外。
對于色彩的形式語言而言,維亞爾與西方美術史上不少色彩大師都具有共性,即重視形式,突破傳統藝術形式,而且將其作為個人藝術創作的源泉,然而其表現形式并不是全部相似的。在維亞爾的風景畫中,有些色彩在現實生活中是不能見到的,這些色彩是維亞爾結合自己的內心以及實際生活中的場景創作出來的。博納爾作品中的筆觸通常具有很多特征,有時是小筆觸,有時是大筆觸,這些筆觸在畫面中成為不可或缺的形式組成原則,再配上適合的色彩,就可以使畫面更加生動,產生和諧的效果。整體來講,不管是維亞爾還是博納爾,他們都不會大幅度地處理畫面空間,只是進行一些隱藏的處理,最常見的是降低色彩的純度以及明度,在空間中營造某種氣氛。在作品形式感中點線面是基礎元素,但是在維亞爾創作的作品中很多圖像都不清楚,這些形象就像一種形狀的輪廓,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強畫面的質感。
總而言之,納比派在世界美術史發展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其包含的繪畫理念對大批油畫愛好者有一定的影響,與藝術和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既要從日常生活中發現所需的繪畫素材,又要從生活空間中發現。在分析納比派的色彩特點時,往往需要從時代背景以及色彩處理方法等多個方面入手,這樣才可以更加全面地認識和掌握納比派的相關內容。
參考文獻:
[1]董帥君.納比派室內景作品的形式特點及其在創作中的運用[D].蘇州科技大學,2019.
[2]管彩露.淺談納比派繪畫中美的特性[J].戲劇之家,2018(22):142.
[3]肖瑛.詩性轉換:納比畫派藝術語言的重構[D].湖南師范大學,2018.
[4]陳竹意.論納比派繪畫的藝術形式[J].美術教育研究,2018(3):16,18.
[5]陳姝.探析納比派之博納爾繪畫色彩[J].現代裝飾(理論),2016(8):192-193.
作者單位:
南昌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