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的遼陽縣下達河鄉大西溝村,層林翠綠、溪水潺潺,良田連片、蜂飛蝶舞,村民們正在其間忙碌。“日子越過越好,家門口就有活干、有錢賺,這樣的生活,我知足。”村婦聯主席沈海麗一邊干活一邊說著自己對幸福的理解。
作為大西溝村的精準扶貧幫扶單位,中國石油遼陽石化分公司(以下簡稱“遼陽石化”)堅決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主動投身脫貧攻堅一線,踐諾擔當,攜手大西溝村全面打響脫貧攻堅戰。
精準扶貧工作啟動后,遼陽石化主要領導多次深入扶貧一線調研,明確了工作目標:集全公司之力,不拔“窮根”誓不罷休。遼陽石化扶貧工作隊聞令而動,隊員們迅速拎包入駐大西溝村。
“看病先把脈”,扶貧工作隊與村干部到田間地頭深入調研,摸清家底,找出村民“增收渠道少”“致富內生動力不足”的致貧根源,并發現大西溝村發展特色蔬菜種植和養殖產業具有一定優勢。經過一番認真深入的研究,最終確立了盤活優化資源,推動集體經濟和個體經濟協同發展的工作方向。遼陽石化因地制宜,開始著力引導村民通過產業發展增加收入。

遼陽石化大西溝村扶貧工作隊隊員在援建大棚里查看葡萄生長情況
“多虧了遼陽石化的幫扶,我家不僅住上了新房子,而且還擁有了屬于自己的冷棚。”村民高素娟喜滋滋地說。和高大姐一樣,村民們由貧困走向富裕,靠的正是遼陽石化引導發展的產業扶貧項目。
遼陽石化以打造特色產業為抓手,將專題研究、入村指導、項目扶貧、走訪慰問相結合,既送“魚”又授“漁”,將扶志與扶智相結合,有效激發了村民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讓貧困戶陸續摘掉窮帽子,捧起了致富“金飯碗”。很快,32棟溫室大棚拔地而起,村集體專業種植合作社應運而生。遼陽石化邀請農業專家入村手把手地向村民傳授種植技術,幫助困難戶“良性造血”,讓種慣了大田玉米的大西溝人在設施農業大棚里嘗到了甜頭兒。
山路無言,阡陌有情。今年春季,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大西溝村的棚菜出現滯銷情況,遼陽石化主動牽線搭橋,與村里建立起固定的直銷直采供應模式,解了菜農的燃眉之急。
送錢送物,不如建個好支部。遼陽石化樹立“圍繞扶貧抓黨建,抓好黨建促脫貧”的工作思路,與大西溝村開展結對共建活動,配合村“兩委”班子考察識別優秀帶富致富人才,為脫貧工作長遠發展注入了新鮮血液,筑牢了組織保障。
架橋鋪路、治理河道、建設文化廣場……在遼陽石化的大力幫扶下,村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持續提升。“村里有果園,還有大棚和魚塘,只要不懶,就有活兒干、有錢賺。”“遼陽石化給咱村建了文化廣場,還定期組織醫療專家前來義診。”說起村企共建帶來的翻天覆地的變化,村民有道不盡的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