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東老年大學校長 呂德義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老年大學是教育機構,是管理服務平臺,也是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養老陣地,必須堅定文化自信擔當,促進文化繁榮興盛。要始終把政治立校放在第一位,努力建設有文化有情懷有溫度有擔當的新時代老年大學,組織引導老年大學干部職工和學員一起,爭做優秀傳統文化和革命文化的傳承者、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傳播者。
陪同國際老年大學協會主席維拉斯與刻瓷班學員互動
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政黨對自身文化價值的充分肯定,對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堅定信念。它與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和制度自信共同構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四個自信”。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的講話上,專門對文化自信加以闡述,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我們的文化自信來自三個方面:一是我們擁有博大精深的優秀傳統文化。中國是文明古國,有著五千年的文化發展史。二是我們擁有鮮明獨特、奮發向上的革命文化。三是我們擁有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四是我們擁有與時俱進的意識形態文化。這就是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和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老年大學要把堅定文化自信貫穿到教學、研究、管理、服務各個環節,傳達好、展示好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為黨和人民的事業激活、凝聚、增添正能量。
文化是動態、發展的,是需要傳承的。老年大學既要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革命文化,傳承社會主義文化,還要傳承馬克思主義、傳遞黨的聲音。老年大學是文化養老的樂園、是保持本色的家園,也是傳承文化、弘揚文化的陣地。要設立傳統文化課、非遺文化課,在校園文化建設中強化黨史和新中國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宣傳和教育。要舉旗幟、聚民心、興文化、展形象,讓更多有文化的老年人、老同志走進老年大學,讓更有文化的老同志、老年人走出老年大學。
文化有開放才更顯自信。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文明交流互鑒是推動人類文明進步和世界和平發展的重要動力。老年大學的文化是包容的、開放的、交流的,老年大學的文化建設要面向學員、面向新時代、面向未來。老年大學既要保持高度文化自信,也要對外來文化和文明成果予以包容、學習的態度。老年大學作為開放的平臺,不僅要向社會開放,堅持開放融合共享,而且要對外開放,請進來,走出去,讓國外通過老年大學認識中國老年教育、認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認識中國道路和中國制度的優越性。
山東老年大學學員走進小學教剪紙,讓孩子們感受傳統文化魅力
文化發展是新陳代謝、不斷創新的過程。老年大學傳承傳統文化,應當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既繼承傳統,又推陳出新,讓老年大學成為民族優秀文化最堅定的涵養地、傳遞站。要從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和傳統文化中汲取力量和營養,充分吸收外來文化的有益成果,讓老年大學扎根中國,面向世界。要通過校園文化建設、校本課程建設、教師隊伍建設、學員素質提升,增強文化鑒賞力、包容力、創新力,爭取生產出更多的具有自主性、獨創性的校本課程、教研成果、表現形式。要壯大、穩定和依靠骨干教師隊伍、學員隊伍,使之明方向、正導向,使之有平臺、有資源,在課堂內外講品位、講格調、講責任,把老年大學自身優勢和特色文化展示出來,在文化繁榮興盛的進程中發揮老年大學作用,展現老年大學價值。
老年大學要履行好表達文化自信、實現文化傳承、推進文化開放、參與文化創新的職責,自身必須是有文化的。這個文化,既是物質的,也是精神的;既是外在的,也是內在的。這個文化需要學習、需要培訓、需要熏陶,應當成為老年大學黨的建設、機關建設的重要內容、重要方面。要在模范機關建設、過硬支部建設過程中,加強文化建設,形成風清氣正、干事創業的良好政治生態和政治文化。要以學員為中心,以服務為重心,既要仰望星空,又要眼睛向下,切實增強習近平總書記所要求的“腳力、眼力、腦力、筆力”,以良好的作風,優良的素質,推進模范機關建設、過硬支部建設,為老年大學文化建設、為老年大學參與和服務文化建設奠定更加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