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穎欣,林鄧添,張靜楷
(廣東省特種設備檢測研究院中山檢測院,廣東 中山,528400)
目前,我國在用電梯總量、電梯年增長量均為世界第一,根據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的數據統計,截至2019年年底,我國在用電梯總量已達710 萬臺,比2018年增長了82 萬臺,增長率達13.1%,是2009年我國在用電梯總量的5.2 倍。電梯作為人民群眾日常生活中接觸和使用最頻繁的特種設備,是現代城市中不可或缺的公共設施。
然而,在電梯總量大幅增長的“壓力”下,如何使日漸增多的“老齡化”電梯保持總體平穩的安全態勢成為社會廣泛關注的問題。一般來說,電梯的設計壽命年限為15 ~25年,按照行業慣例,使用年限超過15年(含15年)的電梯稱為老舊電梯。目前,我國已有10%~15%的在用電梯為老舊電梯,此部分電梯已進入快速衰老期,普遍存在零部件老化、控制系統落后、安全可靠性差、部分安全功能達不到現行標準要求等問題。按照過往電梯保有量的增長速率,在未來數年內,我國每年將會有數以萬計的在用電梯跨入“老舊電梯”的“門檻”,而這些“老齡化”電梯潛藏的安全風險更為突出,將直接影響人民群眾的安全出行,一旦發生事故,必將會導致人員傷害和財產損失,還會造成嚴重的社會影響。
老舊電梯安全評估是對老舊電梯制造、安裝、改造、使用、修理質量、檢驗檢測進行綜合監督驗證,查找、降低電梯使用環節中存在的系統性風險的有效手段。通過安全評估,可進一步促進電梯使用單位和維護保養單位安全主體責任的落實,有效提升電梯使用管理水平和維修保養質量,及時消除事故隱患,有效防范電梯事故發生,增加人民群眾安全感。
本文以廣東省中山市的老舊電梯安全評估為例,通過數據統計分析影響老舊電梯運行安全的風險項,根據風險項產生的原因提出切實可行的工作建議,從而為老舊電梯安全使用提供有效的指導。
本文安全評估的數據統計針對中山市內493 臺使用年限超過(含)15年的、且用在人員密集場所或公共使用場所的老舊曳引驅動電梯。電梯安全評估項目涉及使用管理、電氣系統、曳引系統等10個評估風險項,風險項發現臺數及風險項發現率統計數據如表1 所示。
從表1 中可以看出,電梯風險項發現率最高的前三項分別是電梯試驗與功能測試、安全保護系統和曳引系統,發現率分別為76.06%、54.36%和52.13%。這三大項目的風險隱患發現率都在50%以上,說明老舊電梯本身潛在的安全隱患較大,輕者,會造成電梯故障不斷;重者,可能導致嚴重的安全事故,必須給予足夠重視。

表1 電梯安全評估風險項發現臺數及風險項發現率統計表
在“電梯試驗與功能測試”風險項中,電梯風險項發現率最高的前三項分別是制停部件的功能、轎廂上行超速保護裝置試驗和超載保護試驗,發現率分別為99.59%、94.73%和49.49%。
制停部件的功能和轎廂上行超速保護裝置試驗兩項發現率極高主要是因為標準的更新,對于2004年已經制造出廠的電梯幾乎都沒有配備這兩類安全裝置。
除因為標準更新導致上述兩項安全風險隱患發現率極高之外,超載保護裝置的問題主要表現為超載保護裝置失效、超載保護裝置動作值偏大、超載保護裝置動作值偏小。對于超載保護動作值偏小的電梯,會造成電梯資源浪費,載運能力得不到合理利用;對于超載保護裝置失效或者動作值過大的電梯,將可能造成電梯超載運行,當主機驅動動力、曳引能力或制動能力不足時,會導致運行失控,進而造成意外事故。
在“安全保護系統”風險項中,電梯風險項發現率最高的前四項分別是轎廂意外移動保護裝置、層、轎門旁路裝置功能、制動器故障保護功能和上行超速保護裝置,發現率分別為99.59%、99.59%、98.78%和94.93%。上述四項安全風險隱患發現率極高,主要是因為標準更新所致。
在“曳引系統”風險項中,電梯風險項發現率最高的前三項分別是減速器漏油程度、制動器型式和曳引機運轉噪音異響情況,發現率分別為31.44%、9.74%和6.09%。
減速箱漏油,泄露的油污容易沾到制動輪和鋼絲繩,引起制動力、曳引力下降;嚴重滲漏還可導致減速機構潤滑、散熱不良,傳動部件過熱及磨損加劇等危害。其原因主要跟減速箱制造裝配質量有關,對于已經出現漏油的電梯,應定期清洗油污并及時更換密封元件。
制動器機械部件單組設置,其風險是當唯一一組鐵芯動作卡阻時或不獨立的兩組制動臂中的其中一組制動臂失效時,制動器功能將失效,造成電梯失控、發生沖頂或蹲底,甚至引發剪切、擠壓等嚴重事故。主要原因是發現該項目的電梯都是在2003年之前制造出廠的,當時,GB7588-2003 尚未頒布執行,依據舊標準設計制造的電梯制動器部分存在機械制動部件未分兩組獨立設置的問題。
曳引機運行噪音應低于70dB(A),但超過6.09%的電梯曳引機運行噪音超標,其中多臺超過80dB(A)。噪音偏大反映出曳引機傳動機構可能存在著老化、缺損、裝配不良等問題,如長期得不到解決,將可能造成曳引機軸承、齒輪磨損加劇,甚至突發斷裂等風險。
隨著使用年限的增加,老舊電梯頻繁出現故障、維修改造無人管、籌集資金難的局面,導致老舊電梯維修改造耗時數月數年,甚至帶故障運行,存在安全隱患,容易發生安全事故。老舊電梯安全評估工作不同于定期檢驗,它是對在用老舊電梯的“全身體檢”,通過安全評估系統地排查各種安全風險、隱患,分析其對電梯安全運行的影響程度,是綜合判定電梯安全狀態的有效方法。針對本次老舊電梯安全評估發現的問題,提出如下建議:
(1)靈活調整電梯更新改造專項基金籌措政策。增設“應急通道”,憑安全評估報告啟動維修資金,支持符合條件的老舊電梯更新改造。
(2)建立強制性的電梯或零部件更新淘汰機制,推動使用管理單位自行籌集資金,主動委托技術服務機構對使用年限較長或頻繁發生故障的電梯設備進行安全評估,技術服務機構根據評價結果,向使用管理單位提出繼續使用電梯或者對電梯進行更新、改造、修理的建議。
(3)加強老舊電梯分類監督管理,實現信息互聯互通。明確各方職責,落實主體責任,提倡原廠維保,監督維保質量,加強培訓宣傳,提高安全意識,增強專業水平。
老舊電梯安全評估為在用老舊電梯大修、改造、更新提供了數據支撐,并在減少電梯故障、預防安全事故、推動節能降耗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通過數據統計分析影響老舊電梯運行安全的風險項,根據風險項產生的原因提出切實可行的工作建議,從而更有效地保障老舊電梯的安全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