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慧峰

摘要:在市區軌道通行的自動售票系統中,老舊模式下的自動售票機有運行維護任務量大、設備損壞率高、乘客體驗感差和外出時間成本高等缺陷,致使公共交通安全存在一些隱患。基于此,技術人員研究出了人臉識別技術,很好地解決了上述問題,同時也為后續的大數據研究與運行互聯網供給了根本數據。文本通過分析自動售票系統中的人臉識別技術應用,找出其應用過程中的缺點,提出相應的解決辦法,促進人臉識別技術作用的良性發揮。
關鍵詞:自動售票機;人臉識別技術;解決方案
面部識別,即以人的臉部特點資料為基礎進行身份驗證的一種科技,將人物的面部特點當做一種支付憑證,載入到軌道通訊自動售票體系里,作用“刷臉”實現進站與出站的環節,可以大大降低乘客的等待時間,進而加速通行進程,有利促進體系的運行維護,使乘客獲得極高的乘車感受,為后續的大數據研究和互聯網運行提供資料。
一、自動售檢票系統中人臉識別技術概述
面部識別體系平臺與終端設備構成了人面部識別體系,面部識別體系平臺可以在清分中心設置,里面有服務器、工作站和網絡設備等。面部識別平臺通過分散性的特點獲取平臺與私有云對比平臺構成,里面私有云對比平臺旨在將并發式數據特點值和庫中現有特點值進行一對多的對比,分散性特征提取是將上傳到設備上的面部圖像特征進行提取,終端設備安置面部識別軟件和面部識別模組。
二、現階段自動售檢票系統中存在的缺點
(一)乘客角度
傳統的自動售票機需要乘客花費較多的時間進行排隊買票,乘客在購票環節也會浪費很長的時間來進行線路的選擇,并且在使用現金購票時也會有一些等待的時間,極大的削減了設備的利用效率與乘客的買票便利性。進行網絡購票時,若是處在人流量較大階段,會出現網絡售票機不夠使用的情況,這時每位乘客都在售票機上耗費較長時間進行購票,并且使用手機進行第三方付款時,若是手機的信號出現問題,手機反應界面出現延遲也會導致購票的速度降低。
其次,傳統檢票手段需要乘客先購買正規的車票,即單程車票、一卡通,進站時用自動閘機檢查車票是否正規有效或者存儲余額是否夠用,檢查無誤后閘機門開啟,乘客進站。在出站時,閘機里的讀寫器對乘客的車票進行檢驗判斷出車票行程信息是否完整、車票的車程與實際車程是否匹配、郵儲卡內余額是否充足、是否為員工票或者打折票等,以上信息檢查無誤后閘機將車票回收,一卡通用戶則由閘機自動扣除相應車費,但有些乘客習慣乘車時將車票放入包中,出站時再拿出,這會大大降低自動閘機的通行效率,經常在閘機處發生乘客大量擁堵的情況,客流量大的交通樞紐處尤其明顯。進行二維碼購票或過閘機時也會出現網絡信號延遲導致信息讀取緩慢進而降低通行速度的問題[1]。
(二)運行公司角度
現階段的地鐵售票分為兩種,第一種包括傳統售票機、現金購票和交通卡購票,第二種包括網絡購票、第三方購票,達成了無現金購票方式。以上兩大類方式都存在著一些缺點,傳統售票方面,其運行所需的維護工作量巨大,機器發生故障的頻率較高還不具備大額現金的支付與找零功能;網絡售票方面,其所需要的維護工作任務量巨大,設備出現問題的頻率高。但與傳統售票機不同的是其所需的運維工序少于傳統設備,融合了互聯網技術提高了乘客的體驗感和地鐵的形象。其次,檢票的途徑也分為兩種,一種是采用傳統的閘機檢票,乘客要拿著車票的實體進行檢票進站和出現;第二種是云檢票,也稱做二維碼檢票機,對乘客提供的二維碼進行掃描檢測乘客的進出站信息并扣費。其中傳統檢票方式的缺點與傳統售票機的相同;云閘機有對手機二維碼識別不靈敏、系統出問題頻率高等缺點。
三、自動售檢票系統中人臉識別技術的解決對策
(一)完善人臉識別售票手段
現如今信息技術越來越發達,互聯網成為了人們的時常所需,它的普及促進了地鐵二維碼售票,“刷臉”過閘等技術的使用,傳統售票設備的使用率逐漸降低,但由于一些老人或者遠離互聯網的人對于云購票、云檢票的當時并不熟悉,致使傳統售檢票方式并不能完全取消。因此,也要加快對傳統售票機的更新換代步伐,使其擴展第三方支付技能,結合人臉識別技術,可通過面部識別進行無現金買票。添加了人臉識別能力的售票機可以在進行云購票、云取票的同時也可以讓一部分不會使用互聯網的用戶進行刷臉買票過閘機,避免乘客因忘帶現金或是手機信號不足帶來的不便。與傳統的售票機相比,融合互聯網技術的售票機擁有人臉識別技術有效的降低了運維工作量和結算工作量,結合了網絡信息技術,充實了乘客的使用感受 、提高了地鐵的整體形象;添加了實名制刷臉購票環節,有效的維護了地鐵的公共安全;通過刷臉收集乘客的基本信息為后續的大數據分析提供相應的研究資料[1]。
(二)完善人臉識別過閘體系
軌道交通領域具有密集型高新技術的特點,同時對新的技術有著敏銳的洞察力,長久以來軌道交通集團竭盡全力地運用各種新科技意在為乘客提供良好的出行感受。自2017年起,我國的少數城市開始使用二維碼進行過閘,和面部識別過閘。乘客方面通行工具之外的閘機終端機械同樣是系統的核心。閘機的組成部分去除掉工控機和門單元,其余的硬件部分對應著乘客的終端、讀寫器與車票回收設備。讀寫器與交通卡、NFC虛擬手機卡對應,二維碼讀頭和二維碼過閘對應,攝像頭與面部識別過閘對應。
四、結束語
現階段因為受到算法的限制,還不能達到完全準確的人臉面部識別水平,對于地鐵通行人員流量大、通行效率高等特征,其依然存在著一些技術性的問題有待解決。依照現有的對其技術的調查研究,面部檢測技術是可以在軌道交通自動售票和檢票設備中應用的,當前我國有多個城市都在地鐵運行時加入了此方法進行試驗。通過積累有效的經驗、改善算法和,提高技術能力推動其應用范圍實現最大化擴展,為乘客提供良好的出行體驗。
參考文獻:
[1]趙靜.淺析自動售檢票系統中人臉識別技術的解決方案[J].大科技,2019,(20):216.
[2]郭銳.自動售檢票系統中人臉識別技術的解決方案[J].鐵路技術創新,2018,(2):10-13. DOI:10.19550/j.issn.1672-061x.2018.02.010.
[3]李隆.地鐵自動售檢票系統人臉識別技術解決方案研究[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9,(9):15-16. DOI:10.3969/j.issn.1673-9957.2019.09.008.
(作者單位:蘇州市軌道交通集團有限公司運營一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