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曉陽



摘要:本文針對現有高壓輸電線路巡檢機器人技術尚不成熟,及當巡檢機器人在地線上出現故障時需人工上線拖回所存在的弊端,提出一種單檔段救援作業機器人。設計了救援機器人的總體結構形式和各總成的具體結構,并對所設計的結構進行了三維建模仿真。
關鍵詞:高壓輸電線;救援機器人;結構設計;分析
引言
隨著高壓輸電線路巡檢機器人技術的發展與應用,國內外電力系統越來越多的使用巡線機器人完成巡檢任務。近年來,國內外的巡線機器人功能逐漸多樣化,巡檢設備逐步完善,機器人結構及控制方法日趨復雜。在機器人結構和控制方法復雜化的同時,伴隨出現的一些故障也隨之增加,如在巡檢過程中可能出現的電池電量不足、溫度過高導致工控機死機等,這些故障都可能引起巡檢機器人滯停在巡檢線路上。當機器人滯停在兩塔之間的檔段地線上時,目前國內外都是采用人工上線拖回機器人的方式處理這類問題的。但是人工上線操作危險性高,效率低下,勞動強度大,同時受到地理條件的限制,且多數情況需要停電操作,而高壓輸電線路停電不僅流程繁瑣且會造成較大的電能損失。
1 救援機器人設計原理及作業規劃
根據線路的結構,以及對作業任務的分解,救援機器人設計成單機械臂懸掛雙滾輪式結構,且在兩行走輪中間配一對壓緊輪,以此達到護線和增加摩擦力的作用。由于穿/跨越機器人機械臂較長,且機械臂處空間較大,易于夾持,故選擇救援機器人夾持穿/跨越機器人機械臂的救援形式。救援機器人整體設計機構簡圖,如圖1 所示。行走機構提供機器人沿地線的移動(滾動),壓緊機構提供護線所需的壓緊運動,救援夾爪末端提供夾持被救援機器人所需的運動。
2 救援機器人機械結構
由圖1知,救援機器人由行走機構、壓緊機構、機械臂、救援夾爪及控制箱組成。其中控制箱由各種控制元器件和電池組成,安裝在機械臂的下端。
(1)行走機構的結構設計,如圖2(a)所示。行走機構由行走輪、行走輪軸、行走電機及減速器、編碼器、行走電機罩、驅動盤、軸承等組成。行走電機與驅動盤相連,驅動盤帶動行走輪轉動,行走輪與行走輪軸之間裝有軸承,實現機器人沿地線的滾動運動,其中編碼器接在電機的后端,實現對機器人行駛路程的記錄與反饋。其中,行走輪采用“V”型槽回轉結構適應地線形狀,當巡檢機器人在地線上行駛時,行走輪將地線包覆。“V”型槽結構能使行走輪與地線接觸面積增加,與壓緊輪一起,將地線約束在結構中,使得機器人在行駛中過程具有高安全性。
(2)壓緊機構的結構設計,如圖2(b)所示。壓緊機構由壓緊輪、壓緊輪支架、壓緊輪輪座、壓緊彈簧、壓緊螺母、碰檢擋板、磁鋼、霍爾傳感器等組成。壓緊機構通過絲桿螺母與機械臂連接,壓緊輪支架一端與壓緊螺母相連,一端套入壓緊輪輪座孔內,并可使壓緊輪輪座繞壓緊輪支架軸線左右擺動,以適應不同傾斜角的導線。壓緊輪采用尼龍66 材料制作,使壓緊輪耐磨、耐熱,且電絕緣性好。在壓緊輪的斷面均布四個磁鋼,壓緊輪每旋轉一周,安裝在壓緊輪輪座上的傳感器就會檢測到四個信號,由此可以計算壓緊輪轉速和行走距離。碰檢擋板通過兩彈簧與壓緊輪輪座側面柔性連接,并且擋板上裝有磁鋼,對應壓緊輪輪座上固定有霍爾傳感器。當機器人行走遇到防振錘等障礙物碰到碰檢擋板時,碰檢擋板受壓力與壓緊輪輪座貼緊時,傳感器傳出信號,從而告知前方有障礙物,此時電機驅動壓緊絲桿轉動從而帶動壓緊螺母及壓緊機構向下移動,以避開障礙物前行。
(3)機械臂的結構設計,如圖2(c)所示。機械臂總成由行走輪架、上下軸承座、壓緊絲桿、機臂、壓緊電機、軸承等組成。壓緊絲桿通過軸承和上下軸承座與機臂相連,壓緊機構的壓緊螺母與壓緊絲桿螺紋連接,兩行走機構通過行走輪軸與行走輪架相連,機械臂總成連接了行走機構、壓緊機構、救援夾爪機構和控制箱,并使它們相互配合與協調。根據地線上的路況,壓緊電機帶動壓緊絲桿轉動,從而通過壓緊螺母帶動壓緊機構上下移動,以調整姿態適應不同的路況。
(4)救援夾爪機構的結構設計,如圖2(d)所示。救援夾爪機構由電機、電機罩夾持座、移動螺母、連桿、絲桿、絲桿保護套、夾爪和橡膠等組成。電機罩與夾持座固定在救援機器人機械臂上,電機罩內的電機轉動帶動絲桿轉動,從而帶動移動螺母沿絲桿軸向方向的移動,通過連桿實現夾爪的開合。夾爪終端裝有橡膠材料,防止夾爪磨損被救援機器人的機械臂。絲桿末端裝有塑料材料的絲桿保護套,防止絲桿直接與被救援機器人的機械臂接觸,保護了絲桿與穿越機器人的機械臂。
采用Solidworks 三維建模軟件對救援機器人各總成進行實體建模并完成裝配,其虛擬樣機,如圖3 所示。
3 試驗運行
根據以上設計開發出樣機。穿越機器人在對杭州市某松長甲線上巡檢時,出現了一次故障,停滯在一檔段內,使用救援機器人將其拖回。由于救援機器人的結構設計緊湊,故其重量也較輕,只需一個工人背動其攀爬至桿塔上,并將其掛在底線上即可,操作簡單方便且需作業的人數很少。
救援機器人在救援過程中,機器視覺效果良好,碰檢系統判斷準確,控制系統控制機器人各運動流暢且高效。機器視覺、碰檢系統及控制系統的良好配合使救援夾爪與穿越機器人對接精準,拖動穿越機器人行駛平穩,并成功將其安全拖回至桿塔處。避免了高壓輸電線路停電及人工上線操作,既節約了電能也保障了工人的人身安全。
參考文獻:
[1]無配重欠驅動輸電線路巡檢機器人研究與試驗[J]. 張利霞,楊志成,張景勝.機械設計與研究.2017(03).
[2]輸電線路檢修作業風險及安全監督管理分析[J]. 周耀湘.中國高新技術企業.2016(33).
[3]可全程越障架空輸電線巡線機器人設計[J]. 劉國平,孫茂文,繆航,秦科技,俞振東.工程設計學報.2016(05).
(作者單位:杭州市電力設計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