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國平



摘要:防洪度汛是運營水電站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防汛應急準備、應急處置、事后恢復及后評估不到位,都將直接影響防汛應急能力,形成安全隱患,因而對防汛應急能力評估,并根據評估情況進行改進提高,是十分必要的。基于此,本文對水電站防汛應急能力評估方法做出研究,以供參考。
關鍵詞:水電站;防汛應急能力;評估方法
1 評估方法
1.1 評估指標體系構建
指標體系由目標層、兩級指標層構成,如圖1所示。
1.2 判斷矩陣構造
設一個指標層有u1,u2,…un,共n 個指標,按Saaty 給出的9 個重要性等級及其賦值,對同一指標層的因素進行重要度兩兩比較,從而構造判斷矩陣A,如表1、表2所示。
1.3 特征向量及最大特征根計算
1.4 一致性檢驗
一致性檢驗是通過一致性指標CI 來檢驗判斷矩陣是否科學、合理。
CI 的值越小,表示其一致性越好,具體運用中,使用隨機一致性比例CR進行判斷。
如果CR<0.10,就認為矩陣具有滿意的一致性,否則
調整判斷矩陣A,直至通過一致性檢驗。
1.5 評估指標值確定
考慮到人為判斷的不確定性和個體認識的差異性,評分值由多位專家,對各項指標給出一個特征值區間,再通過集值統計計算出特征值。設評價指標體系中評價指標有n 個,它所構成的集合為N={N1,N2,…Nn},參與評價的專家有q 個,其集合為P={p1,p2,…pq},用區間數[aij,bij]表示第j個專家對第i個指標作出的評價,由此構成構成一集值統計系列。
評估指標Ni的特征值按以下公式進行計算:
1.6 應急能力分級
按防汛應急能力分值,將防汛應急能力劃分為四個等級,如表4所示。
2實例分析
2.1 電站概況
某電樞紐位于四川省沙溪場嘉陵江干流上,總庫容1.54 億m3,工程規模屬大(2)型水庫,電站建筑物包括左岸擋水壩、船閘、水力液壓雙控閘壩、泄洪沖沙閘、廠房、右岸擋水壩等組成,最大壩高37.5m。
2.2 防汛應急能力評估指標體系構建
根據電站實際,確定評估的目標層(A)為防汛應急能力,確定一級指標層(B)由防汛應急準備能力(B1)、防汛應急處置能力(B2)、事后恢復總結能力(B3)組成。二級指標層(C)包括:應急預案(C11)、應急演練(C12)、應急培訓(C13)、應急隊伍(C14)、應急物資(C15);指揮協調(C21)、現場處置(C22)、保障支持(C23)、監控報警(C24)、信息傳遞(C25);生產恢復(C31)、善后處理(C32)、總結提高(C33)。
2.3 判斷矩陣構建及權重計算
邀請5 位防汛應急專家,通過對比打分,構造判斷矩陣,并按照前述方法,計算權重及一致性檢驗。
2.4 評估指標值確定
邀請9 位防汛應急專家,對基本指標打分,并進行模糊集值統計計算。
2.5 防汛應急能力評估值計算
由下級指標分值與權重的乘積,算出下級指標對上級指標的貢獻值,進而相加得到上級指標得分值。
3 結語
該電站防汛應急能力評估得分為86.2 分,按照分級標準,防汛應急能力屬Ⅰ級,防汛應急能力總體強。同時,二級指標中的應急預案、現場處置、監控報警、信息傳遞得分均介于65至85分之間,得分偏低,主要原因是:防汛應急預案只進行了定性潰壩分析,未開展定量潰壩分析,預案不完善;項目庫區安裝有紅外監控系統用于監控大型漂浮物,該系統在大霧天氣效果欠佳;項目部分水情、雨情信息需由人工記錄,未實現信息傳遞智能化。
改進措施建議:增加潰壩定量分析;配備專業設備及人員;增加人工巡查等輔助手段,確保大型漂浮物出現后及時預警;完成信息系統改造,實現信息傳遞智能化。
參考文獻:
[1]重大突發事件的協同應急響應研究[J]. 陳述,余迪,鄭霞忠,陳愛華.中國安全科學學報.?2014(01).
[2]水利工程安全應急能力建設[J]. 任想明.科技創新與應用.2018(32).
(作者單位:阿壩水電開發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