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針對目前高中生青春期的心理現狀,大部分學校都采取了一定的措施如個別咨詢、團體輔導來解決高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問題,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學生健康心理的塑造不僅僅是通過某一個人或一個心理咨詢就能完成和實現的,它的塑造途徑應該是多樣化的,需要各個科任教師共同完成。科任教師不僅是自己學科的教員,更是學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導師和道德的引路人。所以要以學科教育為載體,充分發揮各學科教育的心理功能,這樣不僅能有效地提高學科教育質量,而且能促進學生全面和諧主動地發展。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和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化學學科逐漸實現了與其他學科形成交叉和相互滲透,成為自然科學領域中一門“中心的、使用的和創造性的”基礎科學。內容非常豐富,實驗更有趣,尤其是豐富的化學史和比較相同的理論研究,每一條理論和每一個實驗都是經過化學家們盡心的付出,他們都付出了辛勤的汗水。我們可以利用他們堅持不懈、持之以恒的精神去感染學生,培養他們遇事積極應對的處事態度,這樣我們在傳授學生化學基礎知識和技能的同時還能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最重要的是還能促進學生心理素質的主動發展,形成健全的心理素質,這樣就有效地發揮學科教學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總之高中化學教材本身就蘊含著豐富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素材,我們應該充分挖掘和處理高中化學課本中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滲透。
為了能有效地發揮化學學科教學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結合自己多年來的教學實踐,我認為在高中化學課堂教學中可以通過以下途徑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1通過教學目標的制定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學目標設計,應在注重認知目標外,還要根據化學教學的具體內容,考慮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以達到知識、情感、行為目標的有機統一,以促進學生心理素質的全面發展和健全人格的形成,即教學目標與心理健康教育整合在一起,在教學中發揮指導作用。如筆者在《氧化還原反應》第一課時中心理健康教育目標的滲透。
2在設置課題引入時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培養學生的興趣
課堂教學中,課題的引入至關重要,所以教師要有充分準備,力求使學生對本節課內容有一個好的“第一印象”,為產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和進一步發展興趣打下良好的基礎。如:新進高一的學生,他們對高中的課程不了解,還是憑借對初中各學科的認識去認識高中的學科,這樣勢必就有一部分學生不喜歡化學,那么此時,如果我們開學第一課上的好,就會改變學生一部分學生認為化學無趣味的認識。我曾在開學第一課中,我是這樣上的:同學好,請問都很熟悉水可以滅火,但是你們覺得水可以生火嗎?很大部分學生很好奇,于是我就趁這個時間講了如果我們在餐巾紙上上一點過氧化鈉,然后包裹起來,再滴兩滴水,這個時候餐巾紙就會燃起來。講完故事后給學生放這個實驗視頻,充分激起學生的興趣。最后告訴學生學好化學還可以防止受騙,看透農村街上一些利用化學實施詐騙行為,所以化學史一門很有趣的學科。通過這節課,學生對化學有了一個好的印象,為化學學習奠定了基礎。
又如筆者在《氧化還原反應》第一課時的開課引入時,時通過如下情節引入,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通過古詩詞,通過利用學生熟悉的詩歌,給學生營造輕松地學習氛圍,同時能使中樞神經處于較強的興奮狀態,產生滿意和愉悅等情感體驗,進而有力地促使學生主動地進行化學學習。
3通過化學教學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讓學生體會化學之美
布魯姆曾經說過“認知可以改變情感,情感也能影響認知,學生成績差異的四分之一可由個人情感特征加以說明。學生的心靈需要美的滋潤,學生的智力和非智力活動需要美的激發,教學的優質高效需要美的推動。在化學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努力挖掘美感因素,使學生感受到化學學習是美好和愉悅的。如學習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時,讓學生感受到毫不相關的元素知識可以用一個共同的原則聯系起來的和諧統一之美;講解同系物、同分異構體概念時,讓學生體驗其統一中有變化、變化中有統一的形式美;如在制備硫酸亞鐵并觀察其變為硫酸鐵過程,我們可以把在試管中完成的實驗改在濾紙上做,這樣可以讓學生觀察到明顯的顏色變化之美,體會化學奇異美;如:在學習最簡單的有機物甲烷這一節時,由于甲烷的結構式空間結構,其化學性質之取代反應歷程學生更是抽象,此時我們就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和新的教育軟件,模擬取代反應的歷程,或者可以讓學生用模型自己模擬,變靜態為動態,變抽象為具體,讓化學課堂更活躍,讓學生的學習活動變得趣味無窮。
在化學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不僅可以改變學生的認知,還可以是提高學生化學成績的一種途徑之一,最重要的是可以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作者簡介
綦世艷(1988.06.04—),單位:貴州省銅仁市石阡縣石阡民族中學,學歷:研究生,職稱:中學化學一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