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28日,復星集團郭廣昌在微博上宣布:復星醫藥獲德國BioNTech授權的新冠病毒mRNA疫苗Ⅰ期臨床試驗首批36位志愿者成功接種。
這意味著,新冠疫苗很快會在中國上市!該消息使得復星集團股價大漲,總市值飆升至1500多億元。與此同時,郭廣昌和復星集團,再次成為了大眾關注的焦點。
回想當初疫情的重災地,武漢的一舉一動依然牽動著大家的心,那些在戰疫期間做過卓越貢獻的人也依然持續地做著貢獻。郭廣昌就是其中一個,他領導的復星集團覆蓋23個國家的龐大采購網絡緩解了疫情期間的醫療物資短缺,并且還承諾會加大在武漢大健康方面的投入,特別是公共衛生服務領域和健康生活方式。這個被稱為“東方巴菲特”的傳奇人物,親手扭轉了原本鄉村教師的命運,騎著自行車,一步一步建造了一個享譽中外的商業帝國。
1967年,郭廣昌出生于浙江省東陽市一個偏遠的農村,母親是農民,父親是石匠。生活雖清貧倒也其樂融融。父母鼓勵郭廣昌學習,自小就培養了他愛看書的好習慣。然而,好景不長,14歲那年,郭廣昌的父親在采石場防雷管炸石頭時發生意外,右手炸成了殘疾,無法再干重活,一家子的重擔落在了種地的母親身上,生活的艱難可想而知。
初中畢業后,父母希望他報考師范,不僅免學費,還有補貼,畢業后可以成為一名公辦老師吃“國家糧”。為了幫家里減輕負擔,郭廣昌同意了,可是,當他拿到錄取通知書后,卻猶豫了,他不想一輩子當一名鄉村教師,那微薄的工資無法讓家人過上好日子。于是,他做出了人生中第一個重要決定,考高中上大學,用知識改變命運。
他的性格有些“張狂”,班主任有時讓學生寫活動總結,全班只有他沒有交,“沒必要總結,也沒什么可總結的,與其說大話套話,還不如緘口不言。”
后來,他不負眾望,考上了復旦大學。讀大學時,老師問他們:是雞生了蛋還是蛋生了雞?這是個無解的問題,但郭廣昌卻相信是蛋生了雞,他覺得有生命力的雞生蛋不是什么稀奇事,而蛋卻是在等待了20個漫漫長夜后才能孵出一只雞。他相信奇跡比常識更有吸引力。
郭廣昌自己的奇跡是騎著自行車一步一步踏出來的。1987年暑期,他騎自行車沿大運河一路北上,半月后到達北京。5年后,他與同學梁信軍創辦廣信(后改名復星),也是靠騎自行車去做市場調研、發傳單、找項目一步一步爭取來的。
這是他人生中第二個重要決定,也讓他篤信了“只要你每天堅持雙腳一直踏下去,你每天這樣去做的話,你就到了。”
28年時間,復星發展成為一家創新驅動的家庭消費產業集團,深耕健康、快樂、富足三大業務,并于2007年在香港聯交所主板上市。2019年公司總資產高達7157億元,位列2020福布斯全球上市公司2000強榜單第371位,郭廣昌是復星集團董事長。

2020年開年的這場疫情從武漢暴發,牽動了全國人民的心。自2020年1月24日除夕開始,郭廣昌指揮復星全球醫療物資調配行動,從全球20多個國家和地區調運物資馳援國內,同時復星旗下醫院全力投入抗疫行動。不到一個半月的時間,復星全球采購網絡就覆蓋了23個國家,累計從全球調配運回防護服112萬件、口罩155萬只、護目鏡9.3萬副、醫用手套20萬副等,總計296.3萬件,另加900臺呼吸機。
郭廣昌本人也在4月10日,武漢解除離漢通道管控的第三天到訪武漢,并要求復星在支援最重要的紅區醫療物資到武漢外,也把物資支援給了上海、浙江、重慶等疫情嚴重的省市和湖北其他地區。復星在全國27個具有發熱門診和接待傳染病院區的醫院,也都投入戰疫中。
當國內疫情漸好、全球疫情暴發之時,復星又迅速調集資源支援日本、韓國、意大利等疫情嚴重的國家。
這次疫情讓世界了解到了復星全球化的價值,特別是對于中國的價值。但對郭廣昌而言,他想得更多的是疫情背后深遠的原因,就如他在一篇文章里說的:“我們要深刻地認識到,為什么我們遇到疫情這樣的危機呢?我覺得主要的原因還是我們科技的發展沒有跟上需要。所以從根本上來說,是人類的能力還不夠,是科技水平的提高還不夠。
我們要應對下一次這樣的危機,就必須進一步地加強全球的合作,而不是因為一次危機互相扯皮,互相推諉。特別是不能因為某些政治家拿這次疫情作為借口,讓這個世界出現撕裂,讓全球化倒退。”
知名管理咨詢公司羅蘭貝格曾把復星定義為“一個成功的故事”。可郭廣昌并不認同,創業的第28年,他覺得復星仍然在創業的過程中,如果要說“成功”,那就是復星已經基本完成了服務家庭客戶的產業、地域的布局。未來計劃要把產品繼續做大、做強,持續在全球布局,在一些細分行業補強復星的生態系統和產品線。
提到創業,郭廣昌很感慨,他說做企業就像是爬山,到了一個山頂后,永遠有另一個更高的山峰在那里。如果一定要說“成功”的秘訣,他就分享一個創業不變的決策,那就是做企業永遠在跟不確定性打交道,所以絕大多數時候不存在所謂的關鍵時刻和關鍵決策。很多事后看起來很成功的案例,實際上都是在不斷試錯、不斷修正過程中干出來的。
此外,企業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作用,就是通過創新研發,通過科技產品,來幫助人類渡過危機,因為任何一場戰爭最后PK的都是科技能力、供應鏈能力,這次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戰爭也是一樣,如果醫護人員都是赤手空拳、赤膊上陣,那人類就輸了。郭廣昌說復星一直堅持把利潤的30%投資在科創,持續進化和打造智能中臺,數據中臺、技術中臺。
在創業之初,郭廣昌和幾個復旦的同學立下了“修身、齊家、立業、助天下”的初心,這些年,他一直在踐行自己的初心,鍛造自己成為一名合格的企業家,同時也結交了許多優秀的企業家。當被問到未來的市場是困難更多還是機遇更多,郭廣昌毫不猶豫地回答機遇更多,因為企業是這個社會最有活力的組織之一,特別是民營企業。而且絕大部分的企業家都很有家國情懷,因為離市場最近,所以當企業看到國家有難、世界有難的時候,不會袖手旁觀,因為救別人也是救自己。所以在這次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行動中,很多民營企業紛紛挺身而出,動用一切力量去支持抗疫工作,這背后不止是經濟的支持,更是科技在閃光,人性的偉大。
如何成為成功的企業,郭廣昌覺得就是一直在堅持做對的事、難的事、需要時間積累的事。成功的企業無一例外都是這么走過來的,有這樣優秀的社會組織,中國未來的市場又怎會危機大于機遇呢?
半生創業,郭廣昌還是那個狂人,也依然赤誠,就如他自己所說的那樣“相信人類的智慧,相信全球化的浪潮,相信未來會更好,因為相信,所以我們一定能看到更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