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銀環
(甘肅省永靖縣農業農村局,甘肅永靖731600)
近年來,永靖縣在川源區大力發展設施蔬菜和高原夏菜產業,明顯提高了農民群眾的生活質量。但蔬菜在生產環節和銷售環節產生的尾菜被任意堆積在田間地頭、鄉村道路、溝渠邊,嚴重影響了永靖縣的農業生態環境。尾菜中的主要成分是水分、糖、蛋白質、脂肪、纖維等,具有腐解快、腐解徹底的特點。因此,對蔬菜尾菜進行肥料化利用試驗、示范,既能讓菜農看到尾菜肥料化利用的效果,又能加快尾菜資源化利用的步伐,從而為永靖縣尾菜處理利用工作提供理論依據。
蔬菜尾菜、微生物菌劑、塑料棚膜、活性有機肥、史丹利(三銨)、尿素、金美皇娃娃菜種子。
試驗設在永靖縣三塬鎮海塬村羅進忠的水澆地,面積0.2 hm2。
一是將蔬菜尾菜堆制成有機肥。二是將有機肥施入田間進行對比試驗。詳細記載娃娃菜的物候期、經濟性狀、抗病性,進行測產,分析尾菜有機肥的肥效。
7月3日,第一茬蔬菜收獲后,清理干凈蔬菜尾菜里的雜質,如線繩、廢舊農膜等,然后將尾菜剁成長5 cm的碎片,在地頭挖一個深0.5 m、直徑3 m的坑。先在坑底覆一層10 cm厚的干土,然后鋪30 cm厚的尾菜碎片,均勻撒施微生物菌劑或活性有機肥,再鋪一層10 cm厚的干土,30 cm厚的尾菜碎片,以此類推,直到堆成2.7 m高的圓錐形堆,再用塑料棚膜將周邊壓嚴壓實。7月15日進行第一次翻堆,繼續用塑料膜把堆體蓋好。7月25日解開塑料膜,堆肥呈黑褐色,略帶霉味,沒有刺鼻的臭味,堆內團粒結構良好,具有灰白色菌絲。
7月28日制成尾菜有機肥進行施用對比試驗,共設2個處理,處理1:施入尾菜堆肥;處理2(CK):不施尾菜堆肥。試驗隨機排列重復3次,6個小區,每小區占地面積0.03 hm2。首先,在試驗地施入600 kg/hm2史丹利三元復合肥,進行旋耕、耙耱處理,在相應處理小區施入尾菜堆肥1 500 kg,然后起壟、覆膜。8月6日各小區直播娃娃菜,娃娃菜密度120 000株/hm2,每小區3 600株。9月上旬,在娃娃菜包心期各小區追施尿素。
詳細記載娃娃菜物候期、經濟性狀、抗病性、產量等數據,具體見表1、表2。
從表1可以看出,處理1較處理2娃娃菜成熟期推遲5 d。從表2可以看出,處理1較處理2娃娃菜葉色深綠,生長旺盛,抗病性強。處理1株高為21.3 cm,處理2株高為20 cm;處理1縱徑為20.4 cm,處理2縱徑為19 cm;處理1橫徑為10.3 cm,處理2橫徑為9.7 cm;處理1單株毛質量為1.23 kg,處理2單株毛質量為1.13 kg;處理1單株凈質量0.62kg,處理2單株凈質量0.57kg;處理1小區平均產量4452kg,處理2小區平均產量4 080 kg;處理1平均產量148 400 kg/hm2,處理2平均產量136 000 kg/hm2,處理1比對照增產12 400 kg/hm2,增幅為9.1%,達到了顯著水平。

表1 娃娃菜物候期記載

表2 娃娃菜經濟性狀及產量記載
施入尾菜堆肥對比試驗說明:施入堆肥的娃娃菜比對照生長勢旺盛,抗病性強,生育期延長,產量高,品質好。說明蔬菜尾菜肥料化利用既能提高蔬菜產量,又能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和團粒結構,改善農產品品質,減少肥料投入,是蔬菜尾菜資源化利用和解決農業面源污染的有效途徑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