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銘
【摘 要】在新時代社會快速發展過程中,現代化科技水平的不斷提升,對電視編導行業的發展產生積極影響,同時也對電視編導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更好地滿足廣大觀眾的需要,就必須把電視編導人員的素質提升上去,對電視欄目進行創新。本文對我國電視編導的素質要求進行分析,提出提高電視欄目創新水平的途徑。
【關鍵詞】電視編導? ?素質? ?創新
生活在互聯網時代,網絡為人們獲取信息提供了各種各樣的方式,電視行業要想更好地發展,必須改進現有的播放模式并對欄目加以創新。可以看出,當前我國電視媒體的優勢已經不如從前,一些電視節目受網絡的沖擊而停播,網絡媒體節目搶占了電視節目的風頭,如果電視行業沒有真正認識到這一問題的嚴重性,不注重電視編導素質能力的提升,很難增強自己的競爭力。
電視編導是一門涵蓋十分廣泛、內容多元的藝術,遠遠不是簡單的“編輯”與“導演”便可以概括的。提升電視編導人員的素質水平,多角度創新節目,是當前電視媒體行業走出困境的秘訣。
一、當前對電視編導的素質要求
1.要具有極高的思維敏感性。電視欄目編導必須具備思維的敏感性。這主要是由這一工作的性質和內容而決定,電視編導應根據時代的發展需要和客觀規律,篩選出更有價值和意義的節目素材,為廣大受眾朋友提供優秀的電視節目,把真實信息及時傳播出去,讓受眾感受到節目的新穎性、實用性和趣味性。
電視編導創新思維是電視傳媒事業蓬勃發展的前提和動力。新媒體時代移動傳媒技術的日趨成熟,給傳統電視媒體帶來了較大的沖擊和挑戰,電視編導需要結合當下傳播態勢,創新和改進電視編導思維,不斷豐富電視編導的理念和方法,才能適應新媒體時代的傳播需求。
電視節目不可能永遠一成不變,要在節目中融入新的創意,做出新穎性與趣味性兼備的節目,才能真正吸引受眾的注意。例如,通過鏡頭組接切換的變化,給予受眾不同的視覺沖擊力,從而增加節目的可看性和藝術性,提升節目制作的整體水平。
2.具備挖掘素材的創新意識。無論在哪一個年代,無論媒介形態如何變遷,無論表達形態如何迭代,人類核心訴求從來沒有變過,那就是表達、參與、溝通、記錄時代?!凹夹g越發達,越需要多元化高質化生長的內容作為支撐”漸成行業共識。新媒體時代,更要注重“內容為王”,注重對素材的選擇,注重節目的創意和思想性。當媒體強調“內容為王”的時候,不僅要認識到內容本身很重要,還要認識到生產內容的人更重要。如今,各行各業對創意的渴求被放大到極致,創新力的競爭大過于以往任何一個媒介時代。新媒體時代更對電視編導行業提出了新的要求,電視編導應具備一定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對受眾需求進行深入剖析,在不斷的學習中,提高自己的職業能力和創新水平。選擇的素材一定要有創新元素,使人們通過節目能夠受到正能量的熏陶,這樣就會有更多的受眾給電視節目以更高的評價。
社會現象紛繁復雜,對于制作什么效果的節目,選擇什么樣的素材,要有敏銳的觀察力和準確的判斷力。發揮自己的專業水平,制作出大眾喜聞樂見的節目,豐富人民群眾的文化生活。
3.有豐富的實戰經驗。一名優秀的電視編導在多年的工作實踐和社會生活中,一定積累了很多經驗。現階段,電視上仍缺少豐富且有內涵的節目,很多電視編導只是一味模仿其他國家或者其他地區的電視節目,造成節目的同質化。這種模仿色彩嚴重的電視節目往往缺乏內涵和價值,不能引發反思和共鳴。因此,電視編導應從生活中找靈感,挖掘出人們喜聞樂見的題材,加上現代化的元素和手段,制作出精彩的電視節目,再現現實生活,讓受眾在欣賞節目的過程中感到愉快輕松。只有電視編導有豐富的實戰經驗和生活閱歷,才能挖掘出更多有價值的素材。
4.具備較高的業務素質。電視編導工作內容非常廣泛,而且強度很大,只有具備很高的業務素質,才能勝任這一工作。編導工作屬于傳媒領域的重要專業工作,所以電視編導在政治素養方面一定要過硬。電視編導是從事精神產品生產的,精神產品具有很強的社會性,因而在政治素養方面要有較高的自覺性。作為一名電視編導,從事藝術生產,實質上就是從事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因而必須掌握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電視是一種視聽藝術,聲畫并存,構成要素的多元化決定了創作思維的立體化。電視編導要善于綜合運用景別、光線、色彩、運動、特技、聲音、字幕等要素,全方位掌握電視語言系統。衡量電視編導素質的標準之一是對視覺語言的運用,即對鏡頭的把握。電視編導只有巧妙、到位、恰當地使用鏡頭,才能清晰明確地表達意圖,闡明節目的內涵。電視臺應加強對電視編導創造性及審美性的培訓,輔以扎實的文化藝術修養培訓課程,有助于啟迪心智、提高編導的藝術理解力,提高其媒介審美力和媒介創造力。
電視節目的生產是集體創作活動,而編導是電視節目創作集體的核心,是節目的靈魂,電視編導必須有效協調各方面關系,參與前期中期和后期的各項具體工作統籌安排與操作執行。在與各部門溝通中,分鏡頭腳本要明確清晰地表達出想要展現的效果,傳達到各部門員工,將每個人的工作職責細化,保證分工明確到個人,每個工作人員都要清楚自己的具體任務,盡快投入到準備當中。編導闡述要結合實際情況,預判節目流程中可能出現的突發狀況。一旦遇到緊急狀況,快速啟動應急機制,盡快協調相關人員解決。節目結束后要做好總結,深入分析主題思想,挖掘節目的深度和廣度,分析本期節目的亮點和不足,總結經驗,研究如何在以后的工作中避免此類狀況再發生。
二、電視編導工作者素質能力提升的措施
1.提升電視編導的創新能力。提高電視編導創新能力及素材挖掘水平非常重要。電視編導選擇的素材必須有針對性和代表性,從多個角度去展現節目主題,這樣才能提高節目的收視率,吸引更多的受眾。電視編導只有不斷地研究新問題、新技術、新手段,擴充新知識,與時俱進,才能走在時代發展的前沿,成為電視理論與實踐的學術領頭人。
2.提高電視編導的藝術鑒賞力。電視編導不單要提升自己的創新水平,也需要提高自己的藝術鑒賞能力,為受眾帶來美的熏陶,幫助他們在工作和學習之余緩解壓力、放松心情。作為一名電視編導,必須具備一定的藝術素質,要愛藝術、懂藝術,具有一定的藝術欣賞和審美能力。一個人的藝術素養和審美能力不是與生俱來的,從根本上說,藝術素養是長期藝術欣賞的結果,審美能力是長期審美實踐的產物。
3.創新節目類型和題材。從2016年至2019年,入選廣播電視創新創優節目名單的電視節目共80檔,文化類、公益類節目依然是其中絕對的主角。早期入選的節目如《中國詩詞大會》《中華文明之美》《朗讀者》等,大多聚焦在古詩詞、傳統文化、書信等內容,節目形式也比較簡單。近兩年,文化類節目的內容拓展到傳統文化及國民教育等更廣闊的維度,節目表現形式也愈發豐富,呈現出多元化的趨勢。如《國家寶藏》《兒行千里》《戲碼頭》分別以文博、家風、戲曲為切入口,讓受眾看節目的同時,對優秀傳統文化形成多元認知。而在節目形式上,開創“讓文物說話”節目形式的《國家寶藏》、將文化內容與紀實尋訪相結合的《閃亮的名字》,以及場景式讀書節目《一本好書》等,都運用了嘉賓訪談、情景演繹等多種表現形式,讓文化類節目在有意義的基礎上也更有意思。
由此可見,電視編導要善于在節目題材和形式上搞創新,突出節目的年輕化表達。創新是近兩年電視節目生產的一大關鍵詞,廣電總局也通過“限模令”等一系列調控政策,從政策層面鼓勵電視節目的自主創新。而從獲得表彰的名單來看,比較容易受到青睞的往往是將創新的題材和形式結合得比較好的節目。
三、結語
總體來講,電視臺應認識到在新時代提升電視編導素質水平的重要性。只有把電視編導的業務能力和敏感度提上去,把情感融入節目中,挖掘出更多新穎的素材,提高自己的藝術鑒賞能力,才能滿足受眾觀看需求。
(作者單位:廈門廣播電視集團廈門衛視)
【參考文獻】
[1]鄭家榆.電視編導素質與欄目創新[J].新媒體研究,2016( 2) : 99-100.
[2]馬慧車.電視編導素質基礎下的欄目創新分析[J].新聞傳播,2014(12):23.
[3]張國勇.探討電視編導素質與欄目創新[J].科技展望,2015(9):240.
[4]陳加楠.電視編導素質基礎下的欄目創新分析[J].新聞傳播,2013(8):247.
[5]胡語鑫.電視編導素質基礎上的欄目創新[J].西部廣播電視,2014(3):81.
[6]陰雅婷.核心價值觀傳播視域下電視公益廣告符號整合與表意研究[J].新聞知識,2019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