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倩
《小魚大夢想》系列是由“全國科普教育與創作標兵”、著名少兒科普科幻作家陸楊創作的一套海洋科普小說,講述了江豚江曉迪為了尋找父親,只身從長江來到太平洋,結識了其他五只海洋生物,組建“海洋冒險團”一起探索海洋和尋找父親的故事。
創作科普小說最難的地方在于把講好故事和傳播知識巧妙且自然地融合起來,還要仔細琢磨兩者所占的比重。正如書名的“玄機”一樣,作者陸楊在小說中也精心布局了幾組“小”與“大”,而這也是讓《小魚大夢想》能成為好讀和耐讀的科普小說的關鍵。
1.小家鄉到大家園,彰顯對“海洋強國夢”的勇敢追求
故事是以主角之一江曉迪的“尋親夢”為開頭的。江曉迪的爸爸具備可以在海里生存的超能力,為了探尋大海的秘密,他在江曉迪一歲生日那天離開了家。為了尋找爸爸,江曉迪不顧媽媽的反對,只身從長江來到大海,在一系列驚險刺激的經歷中加深了對大海的向往與喜愛。
作者選江豚作為小說主角,可以說是別有用心。作者賦予江豚超能力,將其不可能在海里生存變為可能。這是作者的美好愿望,更是向小讀者傳遞一種觀念——要有勇于創新的筑夢精神和堅持不懈的逐夢精神。
2.小人物到大聯盟,描繪“藍色伙伴關系”的友好建立
《小魚大夢想》中也有因為“海洋夢”而建立起的“跨越時空的友誼”。來自長江的江豚江曉迪和亞馬孫河的海豚波西米以及太平洋的劍魚卡羅、旗魚菲爾德、章魚比爾蓋亞組建“海洋冒險團”,體現了友誼不分地域,也不分種族。“海洋冒險團”乘坐時空機器來到16世紀,和麥哲倫成了朋友。父親的反對、世俗的偏見、物資的匱乏、惡劣的天氣都沒有擊垮麥哲倫,“海洋冒險團”跟隨他率領的船隊一起出發,見證了新航路的開辟和人類歷史上首次環球航行。
3.小動作到大功效,歌頌對“藍色海洋夢”的執著守護
海鳥被油污沾滿翅膀而無力起飛,貓咪因吃了汞污染的海產品而走路搖晃,魚兒因海水污染而長出兩條尾巴……《小魚大夢想》中描繪的這些令人觸目驚心的海洋污染事件都是現實中發生的。
江曉迪覺得一定要做些什么來警醒人類。“海洋冒險團”的其他成員最初認為憑借他們幾個的力量是不足以讓人類注意到,但江曉迪堅持可以和其他種族的生物建立聯盟,“藍色伙伴”們可以攜手保護海洋。于是,海灘上出現了幾十只海龜組成的“SOS”,海下出現了幾百只水母組成的“SOS”,最后這些壯觀的景象引起了人類的注意并最終采取了處理海洋垃圾的措施。
4.小知識點到大知識面,輕松穩步實現“知識達人夢”
《小魚大夢想》作為一部科普小說,“小說”部分傳遞了追求“海洋強國夢”和堅守“藍色海洋夢”的正能量,而“科普”部分也是干活滿滿。
多領域的知識點——既有海洋環境、生物進化、天文宇宙等自然知識的多方面呈現,比如蟲洞、海洋颶風、進化論;又有文學作品、社會學原理等人文知識的多角度補充,比如蝴蝶效應、“阿凡達項目”“瘋狂科學家悖論”“圖靈實驗”。
由“知識點”到“知識條”——講述一個知識點時,并不局限于單純介紹這個知識點,而是深挖與之相關的小讀者會感興趣的內容,從而豐富小說的知識圖譜,培養我們的發散性思維。比如由介紹箭毒蛙而延伸出 “大自然中的一些具有毒性的動物”這個專題,選取了最具代表性的六種致命動物;比如介紹麥哲倫時,將單純介紹麥哲倫的生平擴充為介紹歷史上著名的五位航海家。
多元化的講述方式——跨頁圖圖解、科普小貼士和趣味習題的多重設置,讓我們快速記憶知識、快樂鞏固知識。比如在“海洋冒險團”跟著麥哲倫航行的故事結尾,設計了一道填空題,結合跨頁地圖和箭頭指示,幫助我們顧麥哲倫的環球航行路線。
(作者單位系安徽少年兒童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