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亮 何慧東(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 北京空間科技信息研究所)

美國東部時間2020年8月2日14:48,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名為奮進號(Endeavor)的“載人龍”(Crew Dragon)飛船搭載2名航天員安全返回地球,濺落在佛羅里達州以西的墨西哥灣上。這是“載人龍”飛船首次載人再入飛行,也是1975年“阿波羅-聯盟”(Apollo-Soyuz)飛行任務后,美國時隔45年再次在海上接回航天員,標志著飛船載人飛行試驗正式完成,SpaceX公司后續將為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提供正式的商業乘員運輸服務。
“載人龍”飛船載人飛行試驗任務代號為演示-2(Demo-2),是航天飛機退役后美國首次從本土利用本國航天器將航天員送至“國際空間站”。
奮進號“載人龍”飛船于2020年5月30日發射入軌,飛行19h后將2名航天員送至“國際空間站”。飛船總共在軌飛行近64天,順利返回并回收,完成最后一項重大試驗任務,標志著美國“商業乘員計劃”(CCP)取得重要突破,實現利用商業火箭發射商業載人飛船、搭載航天員飛抵“國際空間站”并安全返回的里程碑。
“載人龍”飛船此次飛行試驗任務獲得了獵鷹-9(Falcon-9)火箭發射,“載人龍”飛船的在軌飛行、對接、返回、著陸,以及地面系統運行等全流程數據,將為飛船最終認證提供參考。
在軌飛行期間,航天員道格·赫爾利(Doug Hurley)、鮑勃·本肯(Bob Behnken)對“載人龍”飛船進行了測試,同時參與了“國際空間站”上的工作,以減輕空間站運營工作負擔。2名航天員在站上累計完成了超過100h的科學實驗,貝肯還與空間站上的克里斯·卡西迪(Chris Cassidy)完成了4次太空行走,完成空間站電池更換、電源系統更新等任務。

“載人龍”飛船航天員參與的太空行走活動
2020年8月1日19:35,NASA的2名航天員道格·赫爾利、鮑勃·本肯搭乘奮進號“載人龍”飛船與“國際空間站”分離。當對接機構解鎖后,飛船發動機實施2次離站點火。離站時,“載人龍”飛船質量約為12.5t。
隨后,“載人龍”飛船自主飛行,實施4次飛離點火,逐漸遠離“國際空間站”。數小時后,進行1次長達6min的調相點火,降低飛船軌道高度,并將星下點軌跡與著陸區對準。
在離軌減速點火之前,飛船拋掉非密封艙以減輕質量。乘員艙進行約12min的離軌點火,再入地球大氣層。拋掉非密封艙并完成離軌點火后,“載人龍”飛船質量約9.6t。

“載人龍”飛船海面濺落
飛船再入時速度約為7.8km/s,再入階段依靠大氣阻力減速,經歷最高溫度超過1900℃,黑障階段持續約6min。減至安全速度后,飛船在5500m高度(速度約156m/s)附近打開2具引導傘,在1800m高度(速度約53m/s)附近打開4具主傘進行進一步減速。2020年8月2日14:48,飛船以約7.6m/s的速度濺落在佛羅里達州以西的墨西哥灣上,著陸點位于彭薩科拉市(Pensacola)外海,著陸后飛船切斷主傘。
“載人龍”飛船濺落后,SpaceX公司提前部署在著陸場的回收船釋放2艘快艇開展先期工作。第一艘負責檢查飛船的完整性,并探測飛船附近是否存在自燃性燃料蒸汽。檢測完成后,快艇上的人員為飛船回收做準備工作。第二艘快艇負責回收落在水中的降落傘。回收船抵達后,將“載人龍”飛船抬升至甲板上固定,隨后打開艙門,醫務人員完成2名航天員的初步檢查后,航天員出艙。整個過程持續約1h。
航天員出艙后,在回收船醫療區進行初步評估。隨后,航天員搭乘直升機回到地面,并從機場換乘NASA的飛機回到休斯頓。與此同時,“載人龍”飛船隨回收船返回佛羅里達州的SpaceX公司廠區,進行進一步檢查和處理。

搜尋者號(左)和航行者號(右)回收船
此次任務中,NASA為“載人龍”飛船的返回選定了7個著陸點,分布在佛羅里達州附近外海、墨西哥灣、大西洋海岸。具體位于彭薩科拉市(Pensacola)、坦帕市(Tampa)、塔拉哈西市(Tallahassee)、巴拿馬市(Panama City)、卡納維拉爾角(Cape Canaveral)、戴托納市(Daytona)、杰克森維爾市(Jacksonville)外海。根據計算結果,濺落地點通常距離海岸線40~324km。
SpaceX公司在7個著陸點均配備了搜救人員,并分別在大西洋和墨西哥灣配備了2艘回收船,分別為搜尋者號(Go Searcher)和航行者號(Go Navigator)。每艘回收船上搭載40多人,包括NASA和SpaceX公司的飛船工程師、水上救生員、醫務人員、船員、NASA貨物專家和其他輔助人員等。回收船長52m、寬11m,滿載吃水3.1m,載貨量420t。除了完成回收“載人龍”飛船任務外,這2艘船在其他任務中還負責回收貨運型“龍”飛船,以及用于獵鷹-9運載火箭整流罩的回收。
此次任務中,NASA和SpaceX公司曾對著陸場的天氣狀況表示擔憂。在計劃任務時段內,大西洋熱帶風暴“伊薩亞斯”(Isaias)正沿美國東海岸發展,可能對飛船返回造成不利影響,如果氣象條件超出準則,則會考慮推遲飛船返回的時間。為此,本次任務主著陸場選在彭薩科拉市外海,盡量遠離熱帶風暴影響區。
“載人龍”飛船返回后,NASA和SpaceX公司團隊將檢查整個飛行試驗期間飛船的數據和性能,完成系統的認證工作,整個認證流程預計持續6周。順利完成認證后,NASA將正式進入商業乘員運輸階段,授予SpaceX公司6次乘員運輸任務,每次任務將最多搭乘4名航天員,同時向“國際空間站”運送100kg貨物。
根據計劃,第一次“商業乘員運輸服務”(Crew-1)瞄準2020年9月下旬實施,NASA的邁克爾·霍普金斯(Michael Hopkins)、維克多·格洛弗(Victor Glover)、香農·沃克(Shannon Walker)和日本籍野口聰一(Soichi Noguchi)等4名航天員將搭乘“載人龍”飛船飛抵“國際空間站”,執行為期6個月的任務。
目前,SpaceX公司正在準備“載人龍”飛船首次正式的“商業乘員運輸服務”,并已將運載火箭等系統運抵發射場。

“載人龍”飛船試驗及飛行任務安排
“載人龍”飛船攜帶2名航天員安全返回,并對發射、在軌運行、返回、再入、回收的任務全流程進行了最終驗證,載人飛行試驗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載人龍”飛船成功完成載人飛行試驗意義重大,此次任務是時隔9年美國再次自主將航天員送入軌道并安全返回,標志著美國重新具備了載人航天飛行能力,徹底擺脫了對外界的依賴,“開啟新的載人航天時代”。此外,“載人龍”飛船試驗任務驗證了美國“商業乘員計劃”發展模式,并在和波音公司(Boeing)“星際客船”(Starliner)的競賽中取得了領先,強化了SpaceX公司在美國商業航天中的地位。商業航天成為美國載人航天活動中的一個重要力量,美國后續將持續推進商業載人航天系統發展,提升近地軌道載人航天活動能力;同時還計劃在未來月球、火星探測任務中,支持商業航天企業開展活動,進一步推動美國載人深空探索能力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