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清泉

【摘要】 目的 探討分析多項尿檢對系統性紅斑狼瘡(SLE)腎損害診斷的臨床價值。方法 選取90例SLE患者作為研究組, 另選取同期90例進行體檢健康人群作為對照組。兩組進行尿蛋白定性以及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α1-微球蛋白(α1-MG)、微量白蛋白(mALB)水平檢測并進行比較。結果 經SLE尿蛋白定性檢測, 對照組均呈陰性, 研究組38例患者呈陰性, 52例患者呈陽性。研究組SLE尿蛋白陰性患者NAG為(28.00±10.2)U/L、α1-MG為(42.89±24.63)mg/L、mALB為(16.54±10.41)mg/L, 陽性患者NAG為(87.92±37.30)U/L、α1-MG為(125.93±73.62)mg/L、mALB為(357.61±132.73)mg/L, 對照組受試者的NAG為(12.61±4.44)U/L、α1-MG為(9.34±3.42)mg/L、mALB為(9.3±3.15)mg/。研究組患者NAG、α1-MG、mALB水平均高于對照組, 且研究組SLE尿蛋白陽性患者高于陰性,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給予SLE瘡腎損害患者尿蛋白定性以及尿NAG、α1-MG、mALB指標等指標檢查有利于判斷患者腎損傷程度, 可作為狼瘡腎損害的判斷指標, 具有臨床推廣價值。
【關鍵詞】 尿檢;系統性紅斑狼瘡;腎損害;臨床價值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24.008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and analyze the clinical value of multiple urine tests in the diagnosis of renal damage in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 Methods? ?There were 90 SLE patients selected as research subjects, and concurrent 90 healthy persons for physical examination as the control group. The qualitative test of urine protein and the levels of N-acetyl-β-d-glucosaminidase (NAG), α1-microglobulin (α1-mg) and microalbumin (mAlb) were detected and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After qualitative test of SLE urine protein, the control group was all negative, 38 patients in the research group were negative, and 52 patients were positive. In the research group, NAG, α1-MG and mALB in patients with negative SLE urine protein were (28.00±10.2) U/L, (42.89±24.63) mg/L, (16.54±10.41) mg/L, and positive patients were (87.92±37.30) U/L,?(125.93±73.62) mg/L, (357.61±132.73) mg/L, the control group were (12.61±4.44) U/L, (9.34±3.42) mg/L,?(9.3±3.15) mg/L. NAG, α1-MG and mALB of the research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patients with positive SLE urine protein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negative patients,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Qualitative test of urinary protein, urinary NAG, α1-MG and urinary mALB indexes in SLE patients with renal damage is helpful for judging the degree of renal damage in patients, and it can be used as a judging indicator for lupus renal damage. It contains clinical promotion value.
【Key words】 Urine tests;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Renal damage; Clinical value
SLE屬于一種主要表現為免疫功能紊亂的多因素異常導致的彌漫性自身免疫系統疾病, 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 該病常累及多個器官, 其中以腎臟損害最為多見。相關報道指出, 在對確診的SLE進行腎活檢后發現, 幾乎所有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腎臟損害, 若得不到及時診斷與治療, 極易進展為狼瘡腎炎、尿毒癥等疾病[1], 嚴重威脅患者的身體健康及生命安全, 為此需盡早進行診斷與治療。腎活檢屬于臨床醫師判斷SLE患者是否發生腎損害的常用手段, 即便其臨床尚未表現出腎臟疾病癥狀依然可作出準確判斷[2]。然而受醫院條件限制, 部分醫院是尚未將腎活檢作為SLE患者的常規檢查項目, 且腎活檢會對患者造成較大創傷, 患者接受性較差。為此, 需求一種更為科學有效的SLE腎損害診斷方法成為基層醫學工作者關注的熱點內容。有研究稱, 尿液成分的變化屬于狼瘡腎炎的重要實驗室依據[3], 鑒于此, 作者選取本院2017年10月~2019年10月收治的SLE腎損害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探討分析多項尿檢對SLE腎損害診斷的臨床價值,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抽取2017年10月~2019年10月本院收治的90例SLE患者作為研究組, 另選取同期90例進行體檢健康人群作為對照組。對照組納入標準:①自愿參加本次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②經尿常規、血液常規及影像學等檢查結果提示均無異常;③查體提示無異常。研究組納入標準:①自愿參加本次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②符合2009年美國風濕病學會(ACR)制定的SLE診斷標準[4];③均經腎活檢檢查, 結果提示存在腎損害;排除標準:①臨床資料不完整者;②伴干燥綜合征、系統性血管炎、類風濕關節炎等其他自身免疫疾病患者;③合并惡性腫瘤患者;④3個月內存在感染性疾病病史者;⑤哺乳期或妊娠期患者。對照組中男38例, 女52例, 年齡30~65歲, 平均年齡(42.17±7.62)歲;研究組中男40例, 女50例, 年齡30~63歲, 平均年齡(41.89±7.04)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所有患者均于上午8:00取尿中段樣本, 對其進行10 min離心沉淀, 分離取上清液作為待檢標本, 采用全自動特定蛋白分析儀(美國貝克曼庫爾特IMMAGE800)對標本進行尿蛋白定性檢測, 根據檢測結果將SLE患者分為尿蛋白陰性組與尿蛋白陽性組, 同時包括對照組患者在內的三組患者進行尿NAG、α1-MG、mALB指標檢測。尿α1-MG、尿mALB指標水平采用免疫散射比濁法測定, 尿NAG水平采用速率法檢測。
1. 3 觀察指標 比較對照組和研究組尿蛋白陰、陽性患者尿NAG、尿α1-MG及尿mALB水平。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經SLE尿蛋白定性檢測, 對照組均呈陰性, 研究組38例患者呈陰性, 52例患者呈陽性。研究組患者NAG、α1-MG、mALB水平均高于對照組, 且研究組SLE尿蛋白陽性患者高于陰性,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當前臨床對于SLE的病因尚不明確, 但普遍認為其發病屬于藥物、化學、紫外線、感染等外源性因素及性激素、遺傳因素等內源性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5]。SLE具有復雜的發病機制, 主要包括細胞因子分泌調節障礙、免疫復合物清除障礙、補體缺陷、淋巴細胞凋亡障礙、免疫機能受損等[6]。該病臨床癥狀表現不一, 主要累及中樞神經、消化、骨骼肌肉、皮膚黏膜、心臟、肺及腎等多個系統與器官, 嚴重影響患者的生存質量與生存時間。隨著人們對于該疾病認識程度的增加及診療技術的不斷提高, SLE可做到盡早診斷與治療, 其預后已得到顯著改善, 生存期亦得到延長。相關報道指出, 近100%SLE患者病發腎損傷, 且腎損傷程度直接關系患者SLE 預后, 其中60%~86%的SLE患者進展為狼瘡腎炎, 近一半未接受正規治療的狼瘡腎炎患者在10年內發展為終末期腎病或死亡[6]。為此, 給予SLE患者及早的腎損傷診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腎活檢屬于臨床常用腎損傷檢查手段, 且具有高靈敏性, 但該方式對患者造成創傷較大, 且具有一定痛苦, 應用推廣難度較大。為此, 需尋求一種簡單、快速、方便、高特異性的檢測方法對SLE腎損傷進行診斷, 以利于指導疾病治療及患者預后的改善。尿液成分的變化屬于狼瘡腎炎患者的常見表現, 本次研究對SLE腎損害患者的尿α1-MG、mALB及NAG水平進行觀察分析, 以期判斷患者腎損傷程度。
α1-MG屬于分子量為27-33KD的小分子蛋白, 尿α1-MG具有較高的穩定性, 不會受到pH、尿路感染等因素的影響, 對腎小管早期損害的敏感性較高[7]。
正常情況下, 因α1-MG具有較小的分子量, 能夠自由通過腎小球濾過膜, 且在近曲小管幾乎全部被重吸收并降解成氨基酸, 不會再進入血液循環, 在尿中的含量極其微小。而當腎小管發生損害后, 原本正常的低分子蛋白重吸收發生障礙, 導致尿中低分子蛋白水平升高, 尿中α1-MG水平隨之升高。故此, 可將尿α1-MG作為腎近曲小管及腎小管功能受損的指標。本次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患者NAG、α1-MG、mALB水平均高于對照組, 且研究組SLE尿蛋白陽性患者高于陰性,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結果進一步證實了尿α1-MG對SLM腎損害的診斷價值。
mALB是一種大分子蛋白質, 正常情況下, 受腎小球基底膜濾過及近曲小管重吸收功能影響, 正常情況下尿中白蛋白含量很低, 當發生血流動力變化導致腎血流量加大, 腎小球濾過壓增大或因腎臟病病變導致腎小球通透性增高時會導致尿中mALB指標水平升高[8]。由此可知, 尿mALB可反映腎小球毛細血管通透性的損傷, 且與腎小球濾膜的損傷程度具有密切關系。進行尿mALB檢測可對腎小管重吸收、分泌功能及腎小球濾過膜的通透性進行了解, 有利于腎臟損害的早期診斷。本次研究結果提示, 尿mALB有助于SLM腎損害的診斷。
NAG是一種相對分子量約140 KD的酸性水解酶, 主要來自于腎近曲小管上皮細胞, 在近曲小管內具有較高含量, 在腎小球內亦存在低活力分布。尿NAG含量是腎小管損害的最敏感指標, 尤其是近曲小管受到損害后, 尿NAG指標水平呈顯著性增高[9]。原因在于:①腎小球基底膜濾過功能受損導致蛋白質濾出量增大, 促進NAG釋放, 進而導致尿NAG含量升高;②發生腎實質性病變, 實質細胞壞死、變形導致NAG釋放[10]。本次研究結果提示, 尿NAG可作為SLM腎損傷的診斷依據。
綜上所述, 給予SLE腎損害患者尿蛋白定性以及尿NAG、α1-MG、mALB指標等指標檢查有利于判斷患者腎損傷程度, 可作為狼瘡腎損害的判斷指標, 具有臨床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 劉強, 杜民古, 田祥燕. 多項尿檢對系統性紅斑狼瘡腎損害診斷的臨床意義. 中國醫藥指南, 2018, 16(19):44.
[2] 臧立群, 卡布努爾·馬木提. 多項尿檢對系統性紅斑狼瘡腎損害診斷的臨床研究. 現代醫學與健康研究電子雜志, 2017, 1(3):15-16.
[3] 石秀禎, 李琴, 羅瓊, 等. 血清細胞因子和尿液微量白蛋白對慢性腎小球腎炎病情發展的作用. 中國臨床醫生雜志, 2020, 48(3):305-308.
[4] 楊婷婷, 張玲, 吳雪琴. 探討多項尿檢對系統性紅斑狼瘡腎損害診斷的臨床意義.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 2016, 16(54):171.
[5] 方海瑛, 蘇允鳳, 羅瓊, 等. 探討多項尿檢對系統性紅斑狼瘡腎損害診斷的臨床意義. 中國保健營養, 2017, 27(10):128.
[6] 華繼平. 淺析對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進行尿檢的臨床意義. 當代醫藥論叢, 2016, 14(14):6-8.
[7] 劉杰, 陳靜靜. 尿蛋白定量檢測在糖尿病腎損害診斷中的臨床意義. 標記免疫分析與臨床, 2020, 27(1):86-89.
[8] 張家永, 郭進, 陳玉玲, 等. 聯合檢測血清胱抑素C與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指數對SLE早期腎損傷的臨床意義. 當代醫學, 2018, 24(5):1-4.
[9] 阿爾孜古麗·木塔力甫, 劉紅, 王昌敏. 不同檢測指標在狼瘡性腎炎腎損害診斷中的比較及意義. 中國衛生檢驗雜志, 2017, 27(15):2225-2227.
[10] 李欣. 微量白蛋白檢測在臨床中的應用. 泰山醫學院學報, 2016, 37(9):1054-1055.
[收稿日期:2020-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