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敏


當2017年第一趟“渝桂新”南向通道測試班列開行時,也許很多人不曾料想到它此后能提升到的高度,就像許多人不曾料想到,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以下簡稱“陸海新通道”)的建設會在短短幾年內收獲如此多務實合作的成果。“陸海新通道”就像是一個萬花筒,在每一次合作的“碰撞”中,都有可能“定格”出一份新的驚喜。而由中新雙方共建的中新南寧國際物流園(以下簡稱中新物流園)就是其中的一份驚喜。
中新物流園是廣西推進“陸海新通道”建設的三大重點項目之一,2017年4月,廣西壯族自治區商務廳、南寧市政府與新加坡太平船務有限公司簽署了合作共建中新物流園的框架協議,項目于當年9月在南寧綜合保稅區及配套區正式啟動。由新加坡太平船務集團主要投資的廣西新中產業投資有限公司是園區的運營主體。近期,廣西新中產業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鄭權接受了本刊記者的專訪。
創新發展 快步建設
走進正在建設中的中新物流園,整體灰白色的展示廳令人眼前一亮,從“‘一帶一路新時代”“中新發展新篇章”“西部陸海新通道”“桂新合作新起點”等主題介紹,到“陸海新通道”高效出海的動畫效果演示,再到半環繞式屏幕下讓人身臨其境的宣傳片展映,中新物流園展示廳中極具現代化及科技感的細節,讓人對這個新興的物流園區有了更多的好奇與期待。
據鄭權介紹,中新物流園項目用地約284.8公頃,分三期開發建設:一期以智慧物流、高標食品生鮮冷鏈、醫藥冷鏈、保稅物流等業務為主;二期重點引進供應鏈一體化、高新技術產業、建設中國—東盟多式聯運產業基地、科研創新孵化基地等;三期規劃發展新興產業、高端制造業、加工業等鼓勵類發展產業。總投資超100億元人民幣。
在各級政府及企業的支持下,目前園區一期圍網外與萬緯物流合作開發的新中智慧園項目,已于2020年8月投入運營;與上海復星國藥合作開發的新中信泰中國智能醫藥物流網絡南寧樞紐項目,將于8月底竣工;圍網內的南寧新中保稅智慧園項目計劃在2020年底竣工。
筑得佳巢在,引來金鳳來。隨著園區基礎設施建設的完善,園區吸引了復星國藥、萬緯物流、金科產業、新加坡葉水福物流、百世集團、太古冷鏈等一批知名企業入駐。園區的快步發展也為其在“陸海新通道”建設中發揮自己的作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打造旗艦型項目 助力“陸海新通道”發展
鋪展“陸海新通道”建設的藍圖,沿線并不缺少產業園區,那么中新物流園有哪些獨特的優勢,又將如何參與“陸海新通道”的建設呢?
“中新物流園既處于國家綜合保稅區又處于中國(廣西)自由貿易試驗區南寧片區內,政策優勢、區位優勢和人文優勢等多種有利因素疊加。園區將致力于打造成為‘陸海新通道的旗艦型示范項目、中國新的產業集群高地、面向東盟開放與合作的示范區。”鄭權進一步闡釋道,“作為中外合資企業,我們也將借力新加坡太平船務50多年來在全球船務與集裝箱海運、倉儲物流等方面的合作資源和相關經驗,發揮新加坡在物流與供應鏈管理領域的優勢,為園區發展注入‘新加坡智慧。”
而作為一個物流園區,交通的通達度也至關重要。中新物流園不僅能便捷地連接南寧南貨運站和南寧吳圩國際機場,向北通過蘭渝鐵路及甘肅的主要物流節點連通中亞、南亞、歐洲等地區,向南還能通過廣西北部灣等沿海、沿邊口岸通達新加坡及東盟主要物流節點,為其輻射東盟、中亞及中國內陸地區提供了條件。
依托這些優勢,鄭權希望中新物流園未來能在“陸海新通道”的建設中起到一個樞紐的作用。“特別是對中國—東盟合作而言,目前東盟已經成為中國第一大貿易伙伴,可以預見,未來東盟國家跟中國合作的半徑將更廣。沿著‘陸海新通道,東盟國家的貨物可以一路北上,如果這些貨物能夠在我們這兒進行集拼,再發往重慶等中國西部城市,甚至歐洲,那么中新物流園的樞紐作用將大大提升。”鄭權向記者進一步描繪了他心中的物流樞紐,他認為,如果只是單純做“陸海新通道”上貨物途經的一個節點,那么中新物流園無法形成自己在物流產業中的競爭力,唯有通過貨物集拼、分撥、配送及專業市場的培育把量做上來,才有可能像一個物流樞紐的樣子。
“貨物的集聚、市場樞紐的形成是多方因素促成的,包括安全、效率、效益、服務等。為什么許多貨物會選擇到新加坡集拼,因為你在其他地方可能需要10天才能湊齊一艘船的貨發走,在新加坡可能1~2天就能辦到,效率是物流的生命,企業為了快,自然會去新加坡去集拼。”鄭權說,“同樣的道理,如果東盟國家的貨物在中新物流園能高效率地集拼發貨,那我們這個樞紐就算打造成功了。”
談及實現這一目標的關鍵,鄭權認為最重要的是匯聚更多貨物。“物流物流,沒有貨物何來物流。而貨物從哪兒來呢?”鄭權說,“一個是產業的集聚,有了生產就會有原材料、產品的運輸;另一個是市場的培育,類似沿海的專業商品市場,一個成熟的市場本身就有巨大的物流運輸需求。”而無論是產業的集聚,還是市場的培育,都需要時間去用心耕耘。
迎接挑戰 不負韶華
產業的招商引資,要在近300公頃的園區內放入哪些產業才更有利于促進園區物流業的發展,是擺在鄭權及其團隊面前的問題。“要符合園區的定位,要促進市場的培育和物流集聚,招商引資不是簡單地將園區裝滿,而應該是在招商引資的過程中更清楚自己要什么。”據鄭權介紹,目前中新物流園與智能機器人、物聯網、生物醫療等高精尖產業領域的企業都有接洽。
然而,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給園區建設帶來了一些新的挑戰。“受疫情影響,2020年上半年園區的建設進度較慢,招商工作更出現了一些不確定性。但隨著疫情防控常態化,我們積極克服困難,項目建設及招商不斷提速。”
鄭權表示,接下來,園區將繼續推動項目二期、三期的招商引資工作,梳理精準招商的目標企業,通過創新形式,開拓疫情下的招商新局面。
無論是打造“陸海新通道”的旗艦型示范項目,還是成為“陸海新通道”中重要的物流樞紐,要實現這些目標,對于一個剛建設3年多的園區而言顯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我們會千方百計地朝著這些目標邁進。”鄭權信心滿滿地說道。
·聯系編輯:31346430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