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一峰
上海建工(江蘇)鋼結構有限公司 江蘇 南通 226116
國家會展中心(天津)(圖1)項目東入口大廳結構形式為樹狀鋼框架結構,該部分結構是本項目鋼結構部分的重難點所在。

圖1 天津國展配套區立體效果圖
樹狀鋼框架結構由20棵相同結構的鋼結構大樹構成一片樹林的效果(圖2)。大樹的樹干部位由2個巨形變截面箱體組成“X”的造型,樹干根部尺寸為1.6 m×1.6 m,樹干頂部尺寸為0.86 m×0.86 m,高度為11 m,外形沿著樹干根部向上逐漸收縮,呈錐臺狀。樹冠部位是由4根變截面矩形柱分叉、16根矩形斜柱、水平拉梁、屋面邊框和2圈檢修馬道以及拉桿等組成的倒四棱錐臺結構,頂部最大尺寸為邊長15.3 m的正方形,此部分高度為10.36 m。大樹主體結構材質為Q355B,馬道等輔助結構材質為Q235B,總體高度約21 m。此結構為復雜空間異形結構,加之結構尺寸較大,且板材較薄,給制作、運輸、安裝帶來不少難題,下面分別針對樹干和樹冠兩部分結構的制作展開介紹。

圖2 東入口大廳處樹狀鋼框架結構
對于X形樹干柱而言,根據設計要求,其本體在柱底和柱頂100 mm范圍內設為節點區,要求為全熔透一級焊縫,除此之外其他部位為非節點區,本體要求為部分熔透三級焊縫。柱子本體是下粗上細的漸變結構,箱型柱內部的5個腔體都按照每隔1.5 m沿著柱身通長布置隔板,具體內部隔板形式如圖3所示。

圖3 X形樹干柱隔板焊接要求
此結構制作的難點在于本體板材厚度僅為18 mm,對柱本體尺寸精度要求及板面平整度要求較高;箱體較窄,內側凈間距僅264 mm,焊接內隔板時操作難度較大,加上隔板數量較多,隔板最薄的僅8 mm,無法使用電渣焊,難以滿足四周圍焊的要求;另外,外形尺寸是漸變的,現場接口邊較多,如何控制端口尺寸,避免錯邊,也是個難題[1-9]。
為此,采取如下措施:
1)柱本體各翼腹板在組立前應提前矯平,在專用水平胎架上完成組立,采取整體拼裝和焊接方式,特別要注意本體焊縫的焊接順序,應從中間向兩邊對稱進行分段退焊,防止產生過大變形。
2)關于內隔板焊接問題,經和設計方溝通,對中心腔體的隔板采用三面焊接、后蓋側不焊接的方法;箱體最外側腹板后蓋,采取開槽塞焊的方法,解決了外側4個腔體內隔板四面焊接的問題。
3)在組立、焊接過程中,采用設置若干支撐的方式來控制相鄰翼板間的夾角。對接處的尺寸復核可以采用標準模板法或地樣法進行控制,確保端口尺寸統一,達到通用的目的。對于上節柱下端現場焊接封堵板,應在本體全部制作完成后切割,避免接口尺寸的偏差。
工藝思路是將X形柱的本體拆解為中間目字柱和外側2根U形柱3個部件。
1)對于中間的目字柱,先在水平的胎架上放置目字柱下翼板,以下翼板中心線為基準裝配焊接中間腔體腹板和橫隔板,組裝成U形,最后裝配焊接目字柱的外側隔板和上翼板,目字柱先組裝至此。
2)分別裝配兩側U形柱,這個U形柱應以矯正完成的目字柱為基礎,開設中心線后裝配焊接U形柱的兩側翼板和隔板,裝焊順序類似目字柱,然后以兩側對稱、分段退焊的方式完成兩側U形柱與目字柱的焊接,最后裝焊最外側的四面腹板,完成隔板塞焊。
3)首節柱帶有柱底板時,應先安裝柱底板后再裝配最外側的四面腹板。
X形柱本體翼腹板較薄,而且焊接量較多,變形較大。為此,建議適當增加本體厚度,同時增加內部隔板厚度,拉大隔板間距,減少隔板數量,最外側隔板可以用電渣焊完成與外側腹板的焊接,避免大量開槽塞焊,有利于減少焊接變形,更容易保證端口尺寸。
對于樹冠部分而言,大量桿件在三維空間進行連接,各節點連接桿件必須定位準確。其焊接要求是:組成樹杈結構的各桿件本體為全熔透焊接,各相連接節點采用相貫焊接方式,焊縫質量須達到全熔透二級,各異形箱體桿件內部加勁肋與箱體要求采用開坡口熔透焊接,焊縫質量必須達到全熔透二級,內部加勁肋原則上要求四邊焊接,當無法做到四邊焊接時,可放棄一邊焊接,但是與節點相貫桿件相連接側必須焊接。
樹杈部分制作難點在于各桿件壁厚相對很薄(大部分僅8~14 mm),本體焊接要求高,變形較大,矯正難度高;樹冠部分外形尺寸巨大,受運輸條件限制,無法形成片狀發運,只能采取散件運輸方式,并且大量桿件存在空間連接關系,如何把控好相貫口的制造精度,特別是單一構件的尺寸變得尤為重要。
為此,采取如下措施:
1)關于各異形箱體桿件的加工,由于壁厚薄,除采取加襯墊窄間隙不開坡口形式完成焊接外,還要在箱體內設置若干工藝隔板,以加強箱體剛度,控制箱體外形截面尺寸,外部固定后,采取分段退焊配合外固定的方法來減少焊接變形和矯正收縮量。
2)對于各桿件相貫節點,考慮借助三維建模軟件Tekla進行相貫口放樣,根據放樣數據結果采用數控切割設備切割部分相貫口,以保證切割精度和各相貫節點的定位角度。
3)加工廠對平面結構桿件采用放地樣的方法進行制造和檢驗,確保桿件的尺寸精度。此結構立體部分都是現場焊接,對于這些桿件的就位可采用數字化測量的技術,實測桿件相貫口數據后,通過專用軟件與深化設計模型進行比對,協助吊裝過程中的精準定位,然后用輔助支撐加固后進行焊接,待焊接完成再用此方法進行復驗,保證桿件就位滿足設計要求。
工藝思路為:平面桿件由工廠保證精度,立體桿件在現場精確定位。
1)根據原設計圖紙以及Tekla模型完成翼板、腹板和加勁板等零件的深化放樣,細化桿件圖時應分別包含箱體4個面的平面視圖,便于工人用此圖增加余量后進行放樣,采用數控下料,確保相貫口尺寸精度。
2)下料完成之后,將各箱體本體板在地樣上加設工藝隔板進行組立裝配,并輔以工藝框架固定后完成焊接,待桿件探傷、矯正合格后返回地樣復核尺寸,割除相貫口余量。
3)4個角部的下部分叉和上部四角斜柱是整個樹冠的關鍵,可用平面預裝的方法進行控制。先布置平面胎架,按圖畫出平面組合地樣線,然后將桿件逐個按地樣就位,修正接口間隙,設置定位耳板,驗收整體尺寸,如圖4所示。樹干和下部分叉柱部分也可以用此方法。

圖4 樹冠4個角部平面預裝流程
下部分叉由4根單獨的變截面箱體組成,都要與樹干柱頂部和中間□300 mm×300 mm小立柱焊接,此部分焊接量很大,而且焊縫重疊,內應力較大。建議將下方樹干柱繼續向上延伸至與分叉箱體的上部相交,取消中間小立柱,兩側的分叉箱體直接與樹干柱外側焊接,這樣既減少了小立柱與下方柱頂一圈的4條對接焊縫,也避免了各分叉焊縫重疊的問題,剩余兩側的分叉也按此方法制作。
本文通過對天津國展配套區項目樹狀鋼框架結構的分析,闡述了此類鋼結構制作的重難點以及控制措施,并針對在制作方面存在的問題給出了相應的建議。本文總結的相關技術措施和工藝思路可為同行在鋼結構設計、制作和安裝等方面提供一定的參考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