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青云,龐 天,韋 喜,李開虎
(1.廣西來賓東糖集團有限公司,廣西 來賓 546100;2.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業科學院甘蔗研究所,廣西 南寧 530007)
甘蔗生產屬于勞動密集型產業,甘蔗種、管、收所需勞動力多、勞動強度大。隨著農村青壯年勞力向城鎮轉移,蔗區參加甘蔗生產的勞動力結構老齡化日益加劇且逐年減少,勞動力成本不斷攀升,種蔗收益縮減,嚴重打擊蔗農的種蔗信心和積極性,不利于甘蔗產業的持續發展。目前甘蔗的種、管已基本實現機械化或半機械,較好釋放勞力,但機收問題仍亟待解決。
廣西來賓東糖遷江糖廠生產能力15000噸/日,于2015年進行壓榨槽改制,為機收創造條件,并于2016年開始引進甘蔗機械收割機。甘蔗機收效率高、成本低,同時也存在較多問題,如含雜率高、損耗多、宿根發株率低等。通過對甘蔗機收經濟效益數據進行調查分析,更清晰、直觀的幫助種植戶算好經濟賬,從而助推機收在東糖集團蔗區的推廣應用,加快實現甘蔗生產全程機械化。
調查時間為2019/2020年榨季;調查地點為來賓遷江糖廠蔗區;調查機型為切斷式收割機。
1.2.1 含雜率
榨季時隨機取部分機收料蔗進行稱重,隨后對所取的料蔗按進廠料蔗質量標準選出雜質,并稱重,計算出料蔗含雜率。
1.2.2 損失率
同一地塊,首先采用三點取樣法,每個點66.7m2,由人工砍蔗,計算人工砍蔗的單產;再用甘蔗收割機收割,測量收割量及收割面積,推算機收單產,根據人工砍蔗單產和機收單產,計算出料蔗損失率。
1.2.3 宿根蔗發株率
通過跟蹤、調查機收后來年甘蔗出苗情況,計算出宿根蔗發株率。
1.2.4 經濟效益分析
分別計算人工砍蔗和機收、損耗的成本,對比分析各自經濟效益。
從表1可以看出,機收含雜率受天氣影響較大,在陰雨天氣蔗葉未干時,機收含雜率較高,比晴好天氣高出10.53%;晴天天氣機收含雜率較低,比糖廠扣雜率平均只高0.78%。

表1 各種機型砍收含雜率與進廠料蔗扣雜率對比表

表2 甘蔗機收損耗率調查表
從表2可知,機收的平均損耗率為13.75%,按520元/噸計,則噸蔗損失達到71.5元,如甘蔗單產4.447噸/畝,每畝甘蔗損失達到311元。損失主要表現在甘蔗基部砍收不到位,未能入土或平土面砍蔗;部分料蔗丟失在地里,無法撿收。

表3 機收宿根蔗發株率調查表
從表3可知,不同機型收獲后,宿根蔗發株率差異較大,中小型甘蔗收割機、無需倒運車跟隨,減少對蔗地和蔗蔸碾壓次數,宿根蔗出苗相對較好。不同甘蔗品種之間,宿根蔗發株率差異較大,桂糖42號和福農41號宿根性強,機收宿根蔗發株率雖然與人工砍蔗的相差較大,但發株率仍能達到100%以上,若上季有效莖足夠多時,即可保證當季足苗。總體上機收宿根蔗發株率較人工砍蔗的低,低42.28個百分點。

表4 甘蔗機收和人工砍收經濟效益對比表
從表4可知,機收單價較低,比傳統人工砍收低45元/噸,但折算扣除砍工費后效益,機收的相對較低。即同一產量情況下,機收較傳統人工砍收的費用較高,且隨著產量減少而縮小,產量增加而增大,但總體相差不大,基本上保持在每畝100元以內。
受甘蔗長勢(是否倒伏、是否剝葉)、機手操作水平、地塊大小類型、培土效果、天氣情況等諸多因素影響,制糖企業扣雜率應根據實際機收含雜率作相應調整。
使用機收,除收割機本身對蔗蔸造成損傷外,切斷式收割機還需運蔗車輛跟機裝蔗,這對蔗地和蔗蔸造成多次碾壓,易造成土壤板結和蔗蔸破損,不利于宿根蔗出苗。如預留宿根蔗的,可選擇宿根性強的品種,如桂糖42號、福農41號、桂糖44號等,并適當擴大行距。
目前蔗區甘蔗種植主要以散戶為主,平時砍蔗時,農戶自發形成砍蔗互助主,如無勞力幫工,將很難請到工人砍蔗。現使用機收主要是沒有勞動力的種植戶或甘蔗種植大戶,雖然機收比人工收獲經濟效益相對較低,但其效率高、省工省時,逐步被種植大戶接受。2019/2020年榨季遷江蔗區有23臺收割機作業,機收量達2.99萬噸,但只占總產量的2.6%,作業量還有較大提升空間,隨著作業量提升,機收費仍有較大降低空間,若機收費降低至85元/噸,則機收和人工收獲經濟效益持平。建議國家在機收補貼方面加大扶持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