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曰
“從0開始學習視頻剪輯,98元”“學完這28節課,跟老外交流沒問題”“只需9.9手把手教你成為PPT大神”……曾幾何時,知識付費開始嵌入你我的生活。
元年
2016年,一個叫作“知識付費”的概念在中國大地興起。2018年以后,這個詞變得更熱。根據百度百科的定義,所謂知識付費,就是指知識的接收者為所閱覽知識付出資金的現象,本質在于通過互聯網把知識變成產品或服務,以實現商業價值,具有典型的互聯網時代特色。
278億元
知識付費的出現為何瞬間掀起軒然大波?從其體量中可窺見一二:中國知識付費的市場規模從2015年的15.9億元已經增長到2019年的278億元,截至今年3月,知識付費可估算的總體經濟規模為100~150億元左右,于是不少機構預測,2020年這一數字將達到392億元,2021年更是會躍升至675億元。
3.6億人
巨大的行業市場蛋糕離不開龐大付費群體的支撐。2016年,我國有知識付費意愿的公眾人數暴漲了3倍,知識付費用戶達到近5000萬人;2019年,中國知識付費行業用戶規模達3.6億人;截至今年3月,喜馬拉雅FM、知乎、得到和分答等幾大最受關注的知識服務訂閱或分享平臺,日活躍量分別是2554萬、974萬、215萬和52萬。
63.1%
2020年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防控期間,中國線下實體商業受到很大的沖擊,互聯網產業卻透露出許多發展機遇:疫情期間,有63.1%的中國用戶購買過知識付費產品。從用戶層面,喜馬拉雅平臺的用戶有超過65%在30歲以下,45.22%為女性;得到平臺的用戶則有近半數集中在25至30歲,男性占比68.78%。
88.8%
不僅如此,在日趨激烈的社會、職場競爭環境下,利用碎片化的時間來在線學習各種知識、技能的需求越來越明顯——2020年第一季度,在線學習用戶中88.8%購買過知識付費產品;在線學習用戶以80后和90后為主,主要分布在一線和二線城市; 86.1%的人月收入在5000-25000元之間,是知識付費的潛在消費者。
57.2%
從付費內容上看,大部分人選擇知識付費,是為了獲得相關的專業知識,迅速獲取生活或工作所需,該部分占比最大,達57.2%;其次是降低時間成本和擴展社交圈子的內容,占比43.3%和39.8%;再次是提升自我方面,占比為35.2%;而興趣愛好方面的知識付費,僅占8.6%。
500-2000元
相比于過去迅速發展的5年,如今的知識付費熱度雖見冷卻,但其早已嵌入大眾日常,改變著人們的思想和生活。數據顯示,今年第一季度,仍有46.8%的知識付費用戶每月花費500-2000元購買知識付費產品,82.0%的用戶認為其購買過的知識付費產品比較符合或完全符合期望,約九成的用戶表示會再次購買知識付費產品……
數據來源:國家信息中心發布的《中國分享經濟發展報告》、艾媒報告中心《2020年中國知識付費行業運行發展及用戶行為調研分析報告》、企鵝智庫數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