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金山

專注力是學習的窗口,也是一切學習能力的根本。因此,孩子的專注力問題是育兒熱點話題之一,也是家長最困惑的問題之一。家長通常會通過聽覺和視覺專注力訓練、親子閱讀、積極傾聽孩子等方法發展孩子專注力。而兒童專注力發展的內在心理機制是什么呢?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對于兒童專注力發展具有重要啟示。
美國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情感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五類,依次由較低層次到較高層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情感需求、尊重需求的滿足促進自我實現。兒童擁有專注力,專注做事時,會體驗到心流的感覺,類似成人的高峰體驗,這就是兒童的自我實現。滿足兒童的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情感需求、尊重需求,對于發展兒童專注力有重要意義。

生理需求是人的最基本的需求,包含水、食物、睡眠、性等內容,只有生理需求得到滿足,才會追求更高層次的需求。所以兒童專注力的發展需要充足的睡眠、健康的飲食和適當的運動,保證基本的精力和能量供應。比如孩子吃太油膩、太飽和不規律的飲食,會影響孩子的專注力。此外,有些家長認為孩子“坐不住”,不太安靜,專注力不太好,就讓孩子少運動,這是一個誤區。研究證明,適當的運動可以促進多巴胺及腎上腺素分泌,孩子在學習和做事時更專注、更有毅力,不容易受到外界影響。
安全需求是人類要求保障自身安全、擺脫事業和喪失財產威脅、接觸嚴酷的監督等方面的需要。對一個孩子來說,保障其身體的安全、物權的安全、關系的安全尤為重要。比如孩子生活在家暴之中,總擔心自身安全,恐懼的情緒難以讓孩子專注做事;當孩子的物權沒有到得尊重和保護,孩子總是擔心自己心愛的玩具被別人拿時,無法全身心投入地玩這個玩具。孩子感覺到心安,才能專注地去探索。有足夠安全感的孩子和父母在一起的時候,是輕松自在的狀態,可以專注地做自己喜歡的事。因此,獲得安全感是孩子擁有專注力的重要基石。
情感需求是指歸屬與愛的需求,也叫社會需求,體現在個人渴望得到家庭、團體、朋友的關懷愛護理解,得到團體的喜歡,建立良好的社交關系,是對友情、信任、愛情的需要。專注力不好的孩子常常會感到很煩躁和焦慮,無法凝神地做事。其焦慮的根源來自各種關系,其中最重要的關系就是親子關系。家長要給孩子足夠的關注、信任和傾聽,在反復的確認后,孩子感覺到被愛、有歸屬感時,才會去探索自己喜歡的事情。比如兩歲的孩子在獨自玩玩具時,他會時不時看看媽媽在不在,當看到媽媽在時他會繼續玩,而當看到媽媽不在時,他可能會去找媽媽,這就是孩子需要的歸屬與愛。孩子心里要住著一個愛他的人、內心有穩穩地愛是專注做事的心理基礎。
尊重需求是在滿足前面幾種基本需求后較高級別的需求,是指希望自己有能力做好事情,有自己的成就,以及渴望得到他人對自己的認可。尊重孩子的探索并給予專注做事的空間,有利于促進孩子專注力的發展。孩子需要有不被打擾的專注空間和環境,尊重孩子,不隨意打斷孩子專注做事,就是對專注力最好的保護。比如電視一直在播放,手機隨時會響起,都會影響孩子專注力;孩子被過多的玩具包圍,選擇過多,當眼前的事物缺乏吸引力或者活動經受挫折時,可能立刻找到其他東西來代替,而不是專注于想辦法解決問題。如今不少孩子處于密集式被關注中,家長打理好一切,讓孩子缺少去感受不同的事物和對一件事進行反復練習的機會,阻礙其專注力的發展。
自我實現的需要是最高層次的需要,是指實現個人理想、抱負,發揮個人的能力到最大程度,完成與自己能力相稱的一切事情的需要。每個孩子的專注力是與生俱來的品質,當保障生理能量、獲得安全感、尊重孩子、滿足情感需求,提供適當的環境,就會發展出專注力。當孩子探索自己喜歡的事情,又擁有專注力時,必然自我實現,并產生高峰體驗。自我實現是專注力發展的體現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