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霞

我曾教過一個二年級的班級。班上有個小男孩叫小博,考試時總會偷眼瞄同座位的答案。我暗示他,但一轉身他還是照舊。一般這個年紀的孩子,對成績的想法還不多,絕大多數的孩子也想不到作弊。也許是我提醒的次數多了,后邊的同學跟我說:“老師,他一直這樣,有時他還偷看書呢。”這個孩子也不反駁,就把頭藏在肘彎里不吭聲。
自由活動時,我看小博的鞋帶散了,就拉著他坐到操場邊上想手把手教他系鞋帶,沒想到剛碰到他的手,他就痛得叫了一聲。我仔細一看,他的手心是紅腫的。經過我再三委婉地探問,原來是因為前一天的數學成績不夠理想,被他媽媽打的。這回我終于明白小博為什么考試偷看了。所以,只把眼睛盯著分數,極可能把孩子引入“歧途”。
還有一種現象也值得注意。這類家長都是對孩子極為關心的,往往非常重視孩子的教育,也自認為懂教育。他們認為孩子一定要管教到位,可是他們的度卻掌握得并不好。平時的事無巨細暫且不提,對待考試這件事,他們更是耐心輔導認真督促,自認在負責任的基礎上做到了理性克制。
但先不說這種包辦樊籠式的指教會束縛孩子的想象力,消磨他們學習的主動性。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家長的強勢還勢必會造成孩子的抵觸心理。久而久之,特別是孩子到了青春逆反期,原先緊張的親子關系也許就成了不可調和的矛盾。試問,這樣的情形下家長還怎么引導孩子?
除此二者,最奇怪的是還有一種比較罕見的對待成績的態度,那就是對孩子的成績徹底漠視,這雖然是個別現象,但對身在其中的孩子,所帶來的影響卻不容小覷。往小里說,孩子的學習習慣得不到改善,成績怎可能提高?往大里說,家長的漫不經心看在孩子眼里,就是對他的漠視,是對父母責任的一種敷衍,孩子也會把這種漠視和不負責帶入自己的生活,回饋給現在的父母和將來的家庭。
總之,如何對待孩子的考試成績,既體現了家長的智慧,也在某種程度上決定了孩子未來的成長方向。因此,家長們切不可過于緊張,亦或自以為是,或者漫不經心。試卷上的分數不僅反映了孩子前一階段的學習收獲,更反映其學習態度和方法。我們必須重視,針對出現的問題加以合理適度的引導。但我們也必須看到,這個分數只代表過去,絕不限定未來,千萬不要采取過激的方式方法,造成孩子畏懼、抵觸等不良情緒,嚴重的甚至厭學。
每一個孩子都是一顆閃亮的星星,都有屬于自己的一片天空。只要我們信任理解孩子,輔之以科學適度的引導和培養,以耐心和寬容看待孩子的成長,想寫必他/她一定回饋你一片燦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