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真
【摘要】失眠已經成為當今社會的一種常見病。近年來,失眠的認知行為療法呈現出了較好的療效。本文主要從失眠認知行為療法的基本概述、具體療法及其在失眠癥應用中的問題及解決辦法等幾方面進行闡述,旨在對失眠認知行為療法近年來的研究進展進行文獻綜述。
【關鍵詞】失眠;CBT-I;臨床效果
【中圖分類號】R74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20.22..01
失眠癥是指個體持續相當長時間對睡眠質和量不滿意的狀況,主要變現為入睡困難、入睡后易驚醒、多夢,早醒,白天精神不佳等癥狀。在臨床上,失眠癥的治療主要包括藥物治療和認知行為治療,但是在過去對藥物治療效果的研究中發現,藥物治療存在許多副作用,并且患者會在使用過程中對藥物產生依賴性。當藥物治療的弊端顯現出來時候,失眠的認知行為治療(CBT-I)開始被人們重視,雖然CBT-I相比于藥物見效慢,但CBT-I治療之后無副作用,效果持續時間長,且具有心理健康教育意義,因此CBT-I已然成為了如今失眠癥治療中當之無愧的一線療法。
1 CBT-I的基本概述
CBT-I的作用機制主要是促進丘腦水平快速有效的神經傳導以發動睡眠,降低患者的整個交感神經系統活動,減弱認知心理“喚醒”,從而輔助誘導睡眠。因此,CBT-I主要是針對失眠癥的病因,重塑失眠癥患者的合理認知模式,緩解各種負性情緒,減弱“喚醒”狀態,打破中介機制,最終建立條件化、程序化的睡眠行為。CBT-I由專業治療師進行治療,一般一周1次會談,一次會談大約40~60 min,治療進行6~8次。經研究表明,若是患者配合治療,按時治療,按時完成家庭作業,療效一般能持續6~12個月。
2 CBT-I的具體療法
2.1 認知療法
認知療法通常運用一些認知技術幫助患者矯正自己對于睡眠的非理性認知,重新形成患者更具適應性的認知與行為,從根本上樹立起合理的思維模式,不再受情緒的困擾,從而達到改善失眠的目的。近年來被廣泛使用的睡眠衛生教育也被視為是失眠的認知行為治療的組成部分,在CBT-I的背景下,睡眠衛生主要包括一些健康行為的養成和良好睡眠環境的營造,健康行為包括按時起床、加強鍛煉,戒煙戒酒等。睡眠衛生療法作為一種簡單易行的療法,主要通過改變不利于睡眠的行為,從而改善睡眠狀況。
2.2 睡眠限制療法
該療法認為限制患者在床上胡思亂想的時間,可以提高患者的睡眠質量。一般情況下患者會被要求遵守時間約定,只能在床上待6 h,并且患者要遵守這個時間約定至少2周,白天不能小睡或者小憩,一旦達到良好的睡眠效率(>85%),他們可以逐漸延長在床上的時間,每周增加15 min,直到他們每晚獲得7~9 h的最佳睡眠時間。這一療法主要以提高睡眠質量為目的,選擇這一療法的患者,只要堅持寫睡眠日記,嚴格遵守睡眠時間,通常都可以在2~4周內提高睡眠質量。
2.3 刺激限制治療
刺激限制療法認為失眠是一種對于睡眠相關的時間(臥床時間)和環境線索(床和臥室)的條件反應。刺激限制治療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則:第一,在床上減少與睡眠無關的活動;第二,有睡意才可以上床,若躺在床上15 min都沒有睡意便起床離開臥室;第三,無論前一天睡覺多晚,第二天都要按時起床;第四,僅僅把床和臥室作為睡覺使用。
2.4 其他療法
除以上提及的幾種常用療法之外,放松療法和矛盾意向法等也作為一種CBT-I療法被大家所關注。放松療法主要針對因持續緊張而遲遲無法入睡的患者,通過減少軀體張力或者睡前傾入性想法,減輕個體在生理和認知方面的過度警覺,從而達到快速入睡的目的。矛盾意向法則刻意讓患者感受自身擔心、害怕的行為,努力加重其癥狀,從而制止患者因為想要入睡而產生的逆反意圖,進而使患者了解這些行為并不會對自己造成損害,減輕患者的身心負擔,改善睡眠質量。
3 CBT-I在應用中的問題及其解決辦法
3.1 CBT-I過程中患者依從性差
與藥物相比,CBT-I早期到治療的4~8周才能見療效,很多失眠癥患者急于尋求解決方案,短時間內發現癥狀沒有顯著改善,便選擇放棄。并且在治療過程中患者需要改變他們的認知方式,在這過程中患者可能要忍受短期的不舒服,這些都是導致患者依從性差的原因。針對這一困難,現在許多研究者提出了將藥物治療與CBT-I相結合,在治療過程中逐漸減少藥物的用量,前期依靠藥物治療使患者對CBT-I產生依存性,后期發揮CBT-I治療效果持續時間長的優勢。現在還有很多研究者提出將中醫治療與CBT-I治療相結合,這樣不僅減少了藥物的不良反應,也極大的改善了睡眠狀況。
3.2 CBT-I經濟成本高,治療周期長,缺乏治療師
其一,CBT-I比藥物治療要花費更多的金錢和時間;其二,目前可實施CBT-I的專業人員數量與睡眠障礙患者的數量不成正比。針對以上問題,遠程式CBT-I可以使其得到部分解決,既可以節省人力資源,也可以緩解患者的經濟壓力。還有一種是自助式CBT-I,該模式主要是向患者發放CBT-I知識手冊,患者通過自主閱讀學習后可根據自身情況進行自我行為及認知的管理。經研究發現自助式CBT-I對于各種不同類型的睡眠問題都能夠起到一定的改善作用。
參考文獻
[1] 丁慶華,梁學軍,甘景梨.失眠癥患者認知行為療法的研究進展[J].中國療養醫學,2018,27(11):1146-1148.
[2] 葉圓圓,劉 娟,李訓軍,等.失眠癥的網絡化認知行為治療療效研究[J].解放軍醫學雜志,2016,41(4):307-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