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珍紅
摘? ? 要:現階段,清水混凝土制造與生產以精細化、生態化、綠色節能等新型理念為原則,其產品質量是保證建筑工程項目性能安全與質量穩定的重要因素。下文中,筆者將結合個人從事清水混凝土配置與質量管理的工作經驗及相關實踐,分析清水混凝土的技術要點與配制策略,總結清水混凝土的質量控制要點及注意事項。希望以此篇論文為同行業者提供有益借鑒和學習參考。
關鍵詞:清水混凝土;質量控制策略;配制技術要點
1? 前言
清水混凝土是一種傳統、常見、應用范圍廣的混凝土類型,具有質樸、天然的屬性,受到人們的歡迎與認可。伴隨市場經濟高速發展,人們認識到建筑工程項目安全與性能穩定的重要意義,對清水混凝土生產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與標準。
2? 清水混凝土的技術要點與配制策略
2.1? 清水混凝土的技術要求與配制標準
結合建筑工程項目的設計圖紙以及對清水混凝土材料的工作性能、力學性能、穩定耐久性能等具體要求,保證清水混凝土的配制技術和生產質量達到國家規范標準,同時滿足工程建設需求。舉例說明,為了提高清水混凝土的耐久性穩定性和配制質量,必須遵循一切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的質量管控原則,結合工程項目的實際情況及環境評測等級,確定清水混凝土的技術要求和配制標準。
首先,明確清水混凝土漿體的技術要求與配制標準,具體需要確定漿體的粘度指標、均質性指標和漿體量的多少——既要避免漿體量太少,降低混凝土的密度,影響清水混凝土質量;也要避免漿體量太多,導致混凝土出現分層的質量問題。其次,要明確清水混凝土骨料密度的技術要求與配制標準。一方面,為了提高清水混凝土的結構穩定性、工作性能和耐久性,產生企業的技術管理人員需要提高清水混凝土的骨料密實度。另一方面,技術人員和質量管理部門應依照國家技術規程的要求與標準,合理控制清水混凝土的外觀、色差、粘度和流動性,滿足客戶需求與工程項目施工要求。
2.2? 清水混凝土的配制策略
在清水混凝土的配制過程中,管理人員應科學調整外加劑用量與類型、砂率、摻合料用量和水膠比等數值,在混凝土攪拌站原有配比數值基礎上,結合客戶要求與工程需求,靈活、多次配制并測試后,得到抗壓性能、耐久性能、工作性能和外觀皆符合項目要求和規范標準的清水混凝土產品。作為生產技術人員可以結合個人在清水混凝土配制工作中的實踐經驗,舉例說明,與普通混凝土的配制相比,清水混凝土配制中的砂率數值較高,達到優化配制方案,提高配制質量與生產效率的目標。
3? 清水混凝土的質量控制要點及注意事項
3.1? 清水混凝土材料的質量管控要點及注意事項
清水混凝土的制作過程中,原材料的選擇從一定程度上決定了配制后混凝土的外觀和使用性能,為了保證清水混凝土產品的生產質量,需要結合工程項目的要求,合理選擇摻合料、碎石、砂子、外加劑和水泥等原材料。具體材料選擇要點及相關注意事項如下。
一是,水泥原材料的選擇與質量控制。為了避免生產出的清水混凝土產品出現色差或者強度達不到要求等問題,應合理選擇配制的水泥原材料品種,并盡量使用同一生產批次的材料。在水泥材料的配制過程中,應避免氣泡的產生,并將溫度控制在60攝氏度以下。二是,外加劑的選擇與質量控制。清水混凝土生產企業應采用性能優良的外加劑,做好對膠體材料、外加劑的融合檢測,同時保證實驗檢測結果達到規范標準與技術要求。為了避免清水混凝土表面出現返霜或者返潮等質量問題,應配合溫度濕度與季節變化,合理控制減水劑的用量與類型,提高清水混凝土產品的各項指標性能,保證減水劑能夠與水泥材料相適應。三是,碎石和砂子的選擇與質量控制。清水混凝土生產企業應保證將砂子的細度模數控制在2.6至3.0數值以內,將碎石的粒徑數值控制在5mm~31.5mm以內,將砂石含泥量數值控制在國家施工規范的要求與標準之內。舉例說明,為了保證清水混凝土配制后達到檢測指標各項標準,可以采用漂浮法檢測砂石材料的含泥量數值。四是,摻合料的選擇與質量控制。為了提高配制質量,清水混凝土生產企業應合理控制粉煤灰等摻合料的用量與配制比例,避免因為用量、配比的不當,導致清水混凝土的含氣量過高或者不足。
3.2? 清水混凝土生產流程的質量管控要點及注意事項
為了保證配制實驗中所選擇的原材料與清水混凝土正式生產中所選擇的原材料相同,應當在準備工作結束后,使用復合取樣的方法,對正式進場的原材料進行校驗檢測,并在檢測結果達標后進行取樣封存,將其他進場的清水混凝土原材料與取樣相比較,及時將有質量問題、有色差的原材料排除、更換,以保證清水混凝土配制質量。管理人員應將骨料材料分類放置,避免骨料混合放置影響混凝土產品的生產質量;同時,還需要科學控制的清水混凝土材料的攪拌時間與水灰比數值,依據實驗檢測結果和配制設計方案,合理安排投料等生產操作。在原材料質量波動比較小且配合比保持不變的條件下,拌合質量會極大地影響清水混凝土的表面顏色,所以要重點加強清水混凝土的拌制管理。此外,清水混凝土本身是一種非均質材料,要注意加強攪拌控制,盡可能地延長一下混凝土的攪拌時間,一般要比普通混凝土多攪拌20s~30s;要對每次原材料的攪拌量進行控制,避免過多或過少,否則均容易影響最終的攪拌效果,確保所拌制清水混凝土的均勻性,避免造成過大的顏色差異,這樣才能從整體上確保清水混凝土拌制的質量。如果外界環境溫度比較低,那么可以靈活運用鍋爐調整水溫,確保攪拌站的溫度滿足實際的生產要求與標準。
4? 清水混凝土的現場施工管理策略
4.1? 脫模劑的選擇
宜選用聚合物類脫模劑,如石蠟乳液脫模劑,在脫模劑中加入一些消泡劑和光亮劑效果較好。不宜采用油類脫模劑,因其粘度大,使貼近模板的氣泡排出較困難,致使混凝土表面出現麻面。也不宜采用乳化油類和水質類引氣性脫模劑。脫模保證不改變混凝土本色,不污染混凝土。
4.2? 模板的選擇
模板除應滿足剛度要求,接縫嚴密不漏漿外,還應表面光滑平整。實踐證明,在木或竹壓制模板內襯一層華麗板效果極好,由于其表面光滑,有利于氣泡排出。
4.3? 混凝土的澆筑和振搗
(1)每層澆筑厚度不大于500mm,以便于混凝土內氣泡排出。(2)振動時要快插,防止引入空氣,慢拔有利于將混凝土中氣泡引出。(3)不可漏振,但也避免過振,過振會引起拌合物離析泌水。(4)宜采取二次復振,即在第一次振搗后20min~30min后再復振一次,有利于改善硬化混凝土的表面質量。
4.4? 混凝土的養護
清水混凝土在模內養護時間一般不少于48h,以保證其有足夠的拆模強度,保證外觀棱角整齊。拆模后應立即用塑料薄膜覆蓋(禁止用草袋鋪蓋,防止混凝土被污染),保水養護,防止微裂縫產生。為保證混凝土質量,請不要讓混凝土在現場待時過長,一般不超過90min為宜。
5? 結束語
綜上所述,作為生產企業的管理者應具備科學的認識理念,加速清水混凝土生產模式的改革與升級,支持技術創新,優化清水混凝土配制策略,嚴格控制清水混凝土產品質量,推動建筑產業健康和諧發展。
參考文獻:
[1] 孫驚濤,趙優俊.清水混凝土配制與生產質量控制[J].建材與裝飾,2019(31):63~64.
[2] 盧霄,王琴,李凱,王子萌.呼和浩特地區橋梁墩柱及蓋梁用高強自密實清水混凝土關鍵技術及質量控制要點[J].商品混凝土,2019(5):61~64.
[3] 周國偉.土建施工中的清水混凝土施工技術要點[J].低碳世界,2018(9):198~199.
[4] 張學宏,黃新菊.淺談清水混凝土配制及施工質量控制[J].廣東建材,2017(8):46~48.
[5] 曹健.超大面積清水混凝土結構清水混凝土配制及施工技術[J].江西建材,2017(3):87+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