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計算機》評測室
在中高端裝機市場,8核心電腦是非常受關注的一個配置。原因很簡單,隨著10核心以上超多核心處理器的推出,8核心處理器的售價大幅降低,其價格并不算高,不少人都能接受。在技術規格上,8核處理器的核心數不多也不少,既能提供給用戶足夠的多核心性能,也能憑借較高的工作頻率,帶來不錯的單線程性能。那么對于預算有限的用戶而言,如何才能裝出一臺高性價比的8核心電腦呢?
顯然,要組建高性價比8核心電腦最為重要的就是選擇合適的處理器。目前在AMD方面,性價比突出的8核心處理器非銳龍73800X莫屬。這款處理器的基準工作頻率比銳龍73700X高了300MHz,但售價僅高約200元。與最新的銳龍73800XT相比,它的最高加速頻率只低了200MHz,但售價卻便宜了約500元。技術規格方面,這款處理器同樣由TSMC7nm工藝打造,采用Zen2處理器架構,8核心、16線程配置。根據AMD的官方數據,7nm工藝的采用最終將第三代銳龍處理器的晶圓密度提高了2倍,在相同性能下,功耗可以降低一半,在相同功耗下,性能較前代產品可以提升25%。因此盡管銳龍73800X擁有多達8顆核心,但它的基準工作頻率可達3.9GHz,最高加速頻率則能飆升到4.5GHz。Zen2架構則在處理器內部進行了大幅改良,包括使用新的前端架構,加入TAGE分支預測器,更精準的指令預取功能等,令第三代銳龍處理器的IPC提升了15%。
同時第三代銳龍處理器加入了新的緩存指令,使用了較前代處理器翻倍容量的三級緩存。如銳龍73800X的二級與三級緩存容量分別達到4MB、32MB,而上代銳龍72700X相應的緩存容量分別只有4MB、16MB,三級緩存容量只有銳龍73800X的一半。這不僅大幅提高了處理器數據的命中概率,還有效提升了游戲性能,減少了內存訪問延遲。
此外,第三代銳龍處理器內部采用了由12nm工藝打造,集成內存控制器與PCIe4.0控制器的IO芯片。如搭配同樣支持PCIe4.0的X570、B550芯片組,第三代銳龍處理器平臺可以向用戶提供帶寬達32GB/s的PCIe4.0顯卡接口,以及帶寬為8GB/s的PCIe4.0M.2接口。AMD還為銳龍73800X配備了WraithPrismRGB即幽靈PrismRGB風冷散熱器。它采用了四條純銅熱管,加上大面積純銅底座直觸的設計,搭配轉速可調節、噪音僅36dBA的風扇,能為用戶提供兼具靜音與性能的散熱解決方案。同時這款散熱器外部還設計了獨立的RGBLED光環,支持定制化的RGB特效,可以滿足那些對視覺效果比較挑剔的用戶。
英特爾方面,目前主推的8核心處理器主要有酷睿i7-10700K、酷睿i7-9700K兩款。對于后者,我們就不再推薦了,因為它沒有開放HT超線程技術,在多線程性能上與AMD同類產品存在一定差距。而酷睿i7-10700K屬于第十代酷睿產品,在工藝方面它仍然采用14nm++,其主要改進之處在于進一步提升了處理器規格,并小幅改進了處理器內部的物理結構,加強了處理器內部的導熱能力。如酷睿i7-10700K的核心、線程數從酷睿i7-9700K的8核、8線程提升到了8核、16線程,同時最高加速頻率提升到5.1GHz。在其他核心指標上則沒有變化,它仍然只支持到PCIe3.0,三級緩存容量小幅提升到16MB。值得注意的是,英特爾沒有為酷睿i9-10700K配備散熱器。
使用成本差異大
除了技術規格上的差異,兩款處理器在使用成本上其實也有很大的差異。目前用戶裝機時,一般選擇處理器與主板捆綁銷售的板U套裝,因為套裝產品有更高的性價比。當然,對于銳龍73800X、酷睿i7-10700K這樣的中高端處理器還是需要搭配做工優秀、功能豐富的主板才能帶給用戶更好的體驗。由于AMD全面開放主板的超頻功能,因此用戶無需購買昂貴的X570主板,只需采用高性價比B550主板就能享受到支持超頻、高頻內存,PCIe4.0等前沿技術。
舉例來說,在本文截稿時銳龍73800X與華碩TUFGAMINGB550-PLUS主板捆綁銷售的板U套裝價格在3649元左右。而酷睿i7-10700K則只能同Z490主板搭配才能發揮出它支持超頻與高頻內存的能力,但由于Z490主板定位較高,價格不低,因此酷睿i7-10700K搭配Z490主板的售價就要貴不少。如酷睿i7-10700K與華碩TUFGAMINGZ490-PLUS主板的板U套裝銷售價格就達到4599元,價差近1000元。要知道兩款主板都屬于TUFGAMING系列,都擁有豪華的供電設計,TUFGAMINGB550-PLUS主板還提供了2.5G有線網卡,在做工、用料上兩款主板其實差別不大。但由于捆綁處理器,以及主板芯片組的不同,兩款套裝產品就存在不小的價差。其實,如果再把酷睿i7-10700K需要額外購買散熱器的費用加上,兩款處理器的使用成本價差肯定會超過1000元。
價差的存在意味著在有限的預算內,如果你采用的處理器不同,完全可能搭配不同級別的顯卡。舉例來說,如果你購買處理器、主板、顯卡的總預算在8000元以內,如果之前準備采用酷睿i7-10700K搭配GeForceRTX2060Super顯卡這樣的組合,那么在換用銳龍73800X后,完全可以將顯卡更換為更高一級的GeForceRTX2070Super,而且還會降低成本,如下面這張核心硬件成本對比表所示。畢竟現在高性價比GeForceRTX2070Super與GeForceRTX2060Super之間的價差也就在1000元以內,搭配GeForeRTX2070Super顯卡的銳龍73800X配置反而比采用GeForceRTX2060Super的酷睿i7-10700K配置還要便宜300多元,那么哪種裝機方式能帶給用戶更好的體驗呢?接下來我們也進行了實戰測試。
銳龍73800X+高性能顯卡將帶來更好體驗測試點評:首先從處理器性能對比來看,兩款處理器是各有優勢,借助更先進的Zen2架構,銳龍73800X在多線程性能上有一定優勢。在PerformanceTestCPUMark測試中,銳龍73800X領先酷睿i7-10700K多達22.1%,在CPU-Z處理器多線程性能測試、CINEBENCHR20多核心渲染性能測試中,它均小勝對手。同時在實際的Handbrake4K視頻轉1080pH.264視頻、wPrime1024M運算中,銳龍73800X的消耗時間也要更少一些,在7-Zip中,銳龍73800X的壓縮與解壓縮速度比酷睿i7-10700K快了10.5%。而酷睿i7-10700K則借助更高的工作頻率在CPU-Z處理器單線程性能與FLAC音頻轉碼中取得了領先。
游戲測試上,采用銳龍73800X的配置取得了壓倒性的全面勝利。原因很簡單,盡管酷睿i7-10700K+GeForceRTX2060Super的配置價格更高,但從前面的處理器測試來看,相對銳龍73800X,酷睿i7-10700K并沒有明顯的性能優勢,在不少測試上還不如對手,客觀地說兩款處理器在性能上是各有千秋,因此在游戲測試上它自然無法戰勝搭配更高一級顯卡的銳龍73800X。在中高端游戲平臺常用的2K分辨率游戲環境下,由于搭配更高一級的顯卡,銳龍73800X在各款游戲大作中的運行幀速都大勝酷睿i7-10700K+GeForceRTX2060Super的組合。如在《古墓麗影:暗影》《僵尸世界大戰:部落模式》中,基于銳龍73800X的配置游戲運行幀速分別領先22.8%、24.2%。而在對硬件性能要求很高、開啟光追特效的《地鐵:離去》中,兩套配置的游戲性能差距則被徹底拉開。銳龍73800X+GeForceRTX2070Super在如此苛刻的設置環境下,其游戲平均運行幀速仍可保持在50fps以上,性能優勢達77.2%??犷7-10700K+GeForceRTX2060Super的組合在這個游戲中的平均幀速則只能維持在30.24fps,不少場景已出現卡頓現象,游戲體驗感受較差。
銳龍73800X是更好的選擇
顯然采用像銳龍73800X+B550這樣的高性價比板U套裝才能為用戶帶來更好的體驗。它不僅可以給用戶帶來強勁的8核心處理器性能,以及支持PCIe4.0、附送高性能散熱器這樣的實惠,更能憑借較低的售價,在有限的總預算內,讓用戶能將更多的資金用在顯卡上,采用性能強勁的中高端顯卡,具備在2K分辨率、最高畫質設定下流暢運行各類游戲大作的能力,使用戶能獲得一臺兼得處理器性能、游戲性能的高性價比2K游戲電腦。因此我們認為AMD銳龍73800X是目前8核心處理器中更值得考慮的選擇,最后我們也為大家推薦一款搭載GeForceRTX2080Super顯卡、32GBDDR43600內存、2K@155Hz顯示器,售價僅在一萬二千元左右的高性價比8核心電腦,希望能為玩家帶來酣暢淋漓的游戲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