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娜
【摘要】目的 探討關節置換術患者的圍術期護理干預方法,結合術后感染的發生情況,評價其護理效果。方法 將86例關節置換術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預防性護理干預)和對照組(常規護理)各43例,觀察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結果 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患者的術后感染發生率(4.65%<23.26%,x2=4.198)以及焦慮自評量表(SAS)評分[(37.69±2.85)分<(46.02±3.44)分,t=12.227]相對更低(P<0.05),下床活動時間[(2.51±0.64)d<(3.47±0.55)d,t=7.469]和住院時間[(7.05±1.67)d<(11.33±2.35)d,t=9.735]相對更短(P<0.05),護理滿意度(93.02%>74.42%,x2=5.460)相對更高(P<0.05)。結論 預防性護理干預對于降低圍手術期預防關節置換術后感染發生風險有著積極的影響。
【關鍵詞】護理干預;關節置換術;術后感染
【中圖分類號】R47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20.22..01
關節置換術是治療骨關節疾病的有效方法,利用人工假體,置換發生病變、損傷的關節組織,進而修復關節功能,恢復其正常的運動功能。在關節置換術治療期間,圍術期護理工作的開展,應該以保障手術安全和加快術后良好康復為目標。感染是關節置換術后的常見并發癥,同時也是干擾其康復進程的主要因素,并會引起患者身心的不適,應該采取預防性的護理措施,讓患者免受感染癥狀的困擾[1]。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組研究對象為2018年7月~2019年9月期間于我院接受關節置換術治療的86例患者,行分組對照研究(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3例)。觀察組中,男女患者比例為27/16,年齡范圍為51~74歲,平均年齡(62.28±4.09)歲。對照組中,男女患者比例為25/18,年齡范圍為49~76歲,平均年齡(61.94±3.82)歲?;举Y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對照組(常規護理):密切關注患者的診療過程中,做好病情監護、手術指導等工作、疼痛護理等工作,術后使用抗生素藥物。
觀察組(預防性護理干預):以預防術后感染為主要目標,對常規護理內容進行完善和補充,具體措施如下:①術前準備階段:護理人員需要向患者詳細介紹關節置換手術方案,結合患者的實際病情,說明該治療方法在修復關節損傷和改善關節功能等方面的優勢,同時也要了解患者的想法,詢問其感受,并為其答疑解惑,消除患者對于手術的各種顧慮。
②術后康復護理:術后恢復期間,應該加強對手術部位的防護,避免受到壓迫、刺激。護理人員應該執行無菌操作技術,病室內進行空氣消毒,讓患者的手術切口部位及周圍皮膚保持清潔,避免與病菌接觸。檢查傷口敷料是否存在滲液、滲血的情況,妥善予以處理,并及時更換受污染的敷料。早期開展運動功能訓練,有助于加快關節功能的恢復,同時可以達到增強體質和提高免疫力的作用。
2 結 果
2.1 護理效果(見表1)
2.2 術后恢復效果(見表2)
3 討 論
在關節置換手術患者出現術后感染癥狀,多為細菌感染所致,以切口感染較為常見,部分患者還會出現尿路感染、肺部感染癥狀。術后感染的發生,會對患者的術后恢復形成妨礙[2]。而發生術后感染的部位,則會產生明顯的疼痛、不適感,增加患者的身心痛苦。在關節置換手術患者的圍術期護理期間,應該著重加強對術后感染的預防。術前圍繞著術后感染的防治進行指導,術后加強康復護理,為患者提供安全的休息環境,避免與病菌切除。
參考文獻
[1] 王秀華.早期護理干預在預防老年患者人工關節置換術后的應用效果研究[J].心理月刊,2019,14(22):122.
[2] 楊 慶,劉 玲.預防老年患者髖骨關節置換術后并發癥工作中應用護理干預的效果研究[J].當代臨床醫刊,2019,32(05):464-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