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初中作文在描寫某一人物時,強調要突顯人物個性。只有寫出了人物的個性,才能區別于其他人物,才能表現這一個人物在社會上存在的獨特價值,才能讓我們筆下的人物形象更豐滿、更立體。那么中學生如何在平時的寫作中突顯人物的個性特征呢?筆者試著從對部編版初中語文教材九年級《孔乙己》一文的解讀中,獲取描寫人物的技巧,并用以指導學生寫作,以求作文中能突顯人物個性,讓人物更豐滿形象。
【關鍵詞】人物個性;選材;多角度描寫;教材《孔乙己》
【中圖分類號】G633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文章編號】1672-0490(2020)24-0123-02
【本文著錄格式】朱素琴.精選素材 ? 多角度描寫——從《孔乙己》一文淺談作文中如何突顯人物個性[J].課外語文,2020,19(24):123-124.
高爾基說過:“我無論寫誰,即使他是時代最偉大的人物,我一定在他身上找到不一般的,哪怕乍看起來是奇怪的特征,當讀者窺見這些特征時,我會迫使他們內心發出微笑。”也就是說,作文要寫出人物的個性。筆者試著從教材解讀入手,來獲取描寫人物的技巧,用以指導學生寫作,以求作文中能突顯人物個性,讓人物形象更豐滿。
一、人物個性的概念及寫作意義
概念:人物的個性,指一個人的性格、思想、品質、行為、習慣等方面與眾不同的特征。
寫作意義:只有寫出了人物的個性,才能區別于其他人物,才能表現這一個人物在社會上存在的獨特價值,才能讓我們筆下的人物形象更豐滿、更立體。
二、突顯人物個性技巧在教材中的體現
突出人物個性,要具備兩點,恰當獨到的選材和真實生動的描寫。下面,就以部編版初中語文教材九年級《孔乙己》一文為例,來談談突顯人物個性的寫作技巧。
首先,所謂恰當獨到的選材,是為了從不同側面表現人物個性,從而將人物平時的言行恰當地分成幾個方面,精選能彰顯某個人在某方面個性特征的二三事,加以詳細敘述,其他的一律摒除,用來展示人物個性的豐富內涵,這就要求敘事做到有點有面,點面結合。魯迅《孔乙己》就是在有限的空間咸亨酒店,展現人物一生的悲慘遭遇的。首先,作者概說了孔乙己活動的社會環境,這是從面的角度來寫。然后從點的角度具體來寫孔乙己的悲慘遭遇,主要截取了孔乙己在酒店被酒客揭短,取笑偷東西;被酒客譏笑沒有進學;教小伙計識字;分茴香豆給孩子吃,以及孔乙己被打斷腿后到酒店喝酒仍遭取笑五個生活片段來寫,就將一個封建末期備受科舉制度摧殘的下層知識分子形象描摹得淋漓盡致。將人的一生濃縮在一個酒店來展現,不得不說在選材時作者的精到與獨特!
其次,要做到真實生動的描寫,從多種描寫手法中選取最能表現某一人物獨特個性的表現形式,如肖像描寫、語言描寫、動作描寫、心理描寫等。
(1)肖像描寫。肖像描寫,指對人物容貌、神情、體形、衣飾等特征描寫。恰當的肖像描寫能表現人物的外形特征,反映人物思想性格,表達作者愛憎,體現時代特點,加深讀者對人物印象。先生寫孔乙己出場時,有一段肖像描寫,“站著喝酒而穿長衫的唯一的人”表明他特殊身份:窮困潦倒的讀書人。“身材高大”“青白臉色”,是他營養不良和不肯勞動的結果。臉上“時常夾些傷痕”,是他窮困偶然偷點東西被打傷,是他走向死亡的重要標志。“一部亂蓬蓬的花白胡子”既表明他的年齡,又表明他精神頹唐。長衫“又臟又破,似乎十多年沒有補,也沒有洗”,說明他窮酸潦倒、好吃懶做。短短幾句肖像描寫,以形傳神,將孔乙己懶惰而又死要面子的性格特點展現出來。
(2)語言描寫。老舍說“對話就是人物的性格等的自我介紹”。言為心聲,要表現人物的內心世界、思想性格,就要注意寫好人物的語言。我們來看看先生對孔乙己語言的描寫:“滿口之乎者也”,表明他的迂腐不堪、麻木不仁。“竊書不能算偷……竊書!……讀書人的事,能算偷么?”寫出了孔乙己自欺欺人,死要面子。“……回字有四種寫法,你知道么?”寫出了其故作高深,賣弄酸才。“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又寫出了他的窮酸無奈。從文中對孔乙己不多的幾句語言描寫中,我們看到了一個具有自命清高、迂腐不堪、自欺欺人等性格特點的孔乙己。可見,描寫人物個性化的語言,即描寫符合人物身份與個性,并表現出人物性格特點的典型化的語言,是突顯人物個性的很有效的手段之一。
(3)行動描寫。行動描寫即表現人物自身在矛盾斗爭中的行為動作。一個人的所作所為,是他思想性格的具體表現。準確的動作描寫能形象地表現人物的內心世界,顯示人物的性格特征、精神面貌和思想感情。孔乙己“便排出九文大錢”,一個“排”字寫出了他拮據窮酸卻愛擺闊氣。“孔乙己著了慌,伸開五指將碟子罩住,彎下腰去說道……直起身又看一看豆,自己搖頭說……”“伸開”“罩住”這兩個連續的動作,寫出了他心地善良卻因窮酸而欲闊不得的性格特點。“他從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錢”,以一“摸”字寫出了孔乙己的極度貧苦落魄。這一系列的動作描寫,精選了動詞,寫出人物的連續動作,符合人物生活真實,做到了準確、形象、生動、具體,也就成功地刻畫了一個具有追求功名的思想、貧苦落魄而又有善良的心地的孔乙己。
(4)心理描寫。心理描寫指對人物在一定環境中思想活動的描寫。人物思想性格的塑造離不開內心世界的描寫。恰當地進行心理描寫能準確地揭示人物的內心世界,從而刻畫人物性格特征,表現人物的思想感情,體現道德品質,深化作品主題。對人物的心理描寫可以直接寫人物的內心活動,也可以間接地借助人物的外部表現如語言、神態來反映人物的內心世界。如魯迅的《孔乙己》,“掌柜仍然同平常一樣,笑著對他說:‘孔乙己,你又偷了東西了。……‘不要取笑‘取笑?要是不偷,怎么會打斷腿?孔乙己低聲說道:‘跌斷,跌,跌……”簡單的幾句語言,便表現了掌柜冷漠的心理狀態,寫出了社會對于不幸者的冷酷的主題。
當然,從教材中還可以提取出更多的突顯人物個性的方法,如細節描寫,正側面描寫,細描和白描,對比和映襯等。我們不要面面俱到,只要能恰到好處地運用好一兩個方面,就是成功的了。
三、突顯人物個性教學例文反饋
來自鄉間田野的你(長沙市北雅中學1301班柳亦婷)。
來到鄉間田野,映入眼簾的是翠綠欲滴的青菜,個個精神抖擻,英氣十足。此時已是傍晚,太陽挨近了西面的大山,顯得格外的紅潤,暉影落在被晚風吹得微微發皺的水面上,泛起斑駁的粼光。
再仔細一點就不難發現有一個消瘦的老人正在菜園中拿著一把老式的破舊的鋤刀不急不慢地收割著蔬菜。他的動作是那樣嫻熟,一看就知道已與鄉間田野為伴多年。那是怎樣的一個老人啊,背已經微微彎曲,穿著一件洗得有些發白的淡藍色襯衫,和他滿頭的白發相互映襯,挽起的褲腿和衣袖下露出的是那瘦得僅剩皮包骨的四肢,皮膚黝黑而又發皺。那張與土地一般顏色的臉上始終浮現著微微的笑意,眼神中也微微泛著光亮,那是對莊稼滿懷的慈愛。這個老人就是我的爺爺,對鄉間田野情有獨鐘的爺爺。(點評:通過對爺爺的一段肖像描寫,寫出了爺爺的勤儉、樸實、慈愛)
那天,爺爺照往常一樣,滔滔不絕地講著他種菜的經驗。但是,大家都在自顧自地聊天,完全忽視了爺爺。爺爺毫不在意,他的臉上洋溢著笑容,那是他勞作后的滿足與欣慰。
隨著年歲增大,病痛也來了,醫生建議少勞作多休息。在城市呆了一個星期,那個能干的爺爺顯得是那樣無助,炯炯有神的眼睛變得暗淡無光,人也顯得更加瘦削與疲勞。
無法,我們只好送爺爺回鄉下。剛回到鄉下,爺爺直接往菜園跑,熟練地拉開菜園的柵欄,挽起衣袖和褲腳,拾起破舊的鐮刀,快速走到田壟旁,手一揮,嫻熟地將雜草攔腰斬斷。手起,手落,手起,手落這幾個動作循環進行。過了一會兒,爺爺嘴里喘著粗氣,臉也微微泛紅,不知是因年紀大了耕作勞累,還是與他的莊稼久別重逢而滿心喜悅。夕陽的余暉籠罩著爺爺勞動的身影,那份魂不守舍早已煙消云散,那份無精打采已被精神抖擻取代,鄉間的田野賦予了爺爺新的生命。(點評:“挽”“拾”“揮”“斬斷”“手起,手落,手起,手落”一系列連續的動作描寫,將一個把自己的生命、精神寄托在土地上的爺爺生動形象地展現于筆端)
如今,我終于明白爺爺為何對田野如此向往執著,只因那種祖輩生命的延續,是他精神的寄托!固執的爺爺啊,愿來自鄉間田野的你繼續執著于田野,繼續奮斗在四季。
又是夕陽之下,余暉灑在爺爺的身上,不知怎么的,我的視線有些模糊了,那原本瘦削的爺爺驟然間變得高大起來。
其實,成功地塑造個性鮮明的人物的關鍵,不僅需要文字表現的技巧,還需要善于捕捉人物的個性特征,我們要擁有發現生活的眼睛,做生活的有心人,這樣寫出來的文章才更真實感人,塑造的人物形象才更立體豐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