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宗妍 彭歡歡 潘華福 潘倩 楊香臉



【摘要】目的 探討自制看圖對話工具結合問卷式考核對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術后患者服藥依從性的效果研究。方法 PCI術后患者80例,對照組采用常規的口頭加書面的宣教加口頭反饋評價的方法,實驗組采用自制的看圖對話工具進行藥物知識宣教結合問卷式考核,通過電話隨訪調查的方法,比較兩組患者在出院后1周及1個月內服藥的依從性情況,住院患者對護理服務滿意度及出院后三個月內的再入院情況。結果 實驗組在出院后1周及1個月實驗組服藥依從的患者分別為36例及40例明顯高于對照組29例、34例,P=0.045、P=0.026,實驗組對護理服務滿意度98.07%高于對照組93.26%,P<0.001,出院后三個月內實驗組再入院人數0人(0%)明顯低于對照組6人(15%),P=0.026。結論 看圖對話工具的宣教方式結合問卷式考核能提高患者出院后服藥的依從性,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降低因不遵醫行為而導致的再入院,從而促進心臟康復,值得在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看圖對話工具;冠狀動脈支架植入術;服藥;依從性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20.22..02
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治療手段,具有確切的臨床療效且安全性較高而在臨床廣為普及。藥物治療是冠心病二級預防的重要內容,雙抗治療能有效地防止支架內血栓形成。通過有效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服藥依從性對于患者心臟康復而言顯得尤為重要。看圖對話工具起源用于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管理,能有效地控制患者血糖水平、自我管理能力等,取得的成效顯著[1-3]。本研究通過自制的冠心病看圖對話工具,以護士為主導,發揮其角色在心臟康復中的作用,探討工具對患者服藥依從性的影響,為護理人員進一步開展心臟康復護理提供有力證據,充分發揮護理人員在心臟康復中的作用。現將開展的工作,匯報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2019年2月~12月在廣西梧州某“三甲”醫院心血管內科住院,符合納入標準的行PCI術成功并吸煙的患者,共80例。按手術先后順序隨機(擲硬幣法)分為實驗組與對照組各40例。納入標準:(1)本次住院行冠狀動脈支架植入術,住院時間超過三天;(2)術后病情平穩,意識清楚;(3)無言語溝通及視力障礙,能夠正常看圖及語言交流;(4)年齡在18~70歲之間。(5)同意接受網上或者電話調查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年齡小于18歲,大于70歲的患者;(2)患有嚴重的肝、腎功能不全或惡性腫瘤;(3)術后出現嚴重并發癥(心臟壓塞、惡性心律失常、迷走神經反射等情況);(4)語言及視力障礙;(5)不愿意接受網上及電話調查者。共完成80例,實驗組40例,男31例,女9例,平均年齡(53.19±6.18)歲,對照組40例,男30例,女10例,平均年齡(54.49±6.00)歲,兩組患者在心功能分級、體重指數、左室射血分數(LVEF)等方面比較,P>0.05,兩組無明顯差異,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1.2.1 實驗組:PCI術后第一天由責任護士運用看圖對話工具(本研究只是探討工具中的服藥篇)進行一對一服藥方面的知識宣教。看圖對話工具中,包含多個章節,其中服藥章節,用簡單直接的圖案及文字說明服藥是心臟康復的基石,按時、按量服藥是冠心病二級預防的基礎,自制的看圖對話工具把藥物進行分類,分明說明其作用及用法,堅持服用的時間等,分別進行一一宣教。運用看圖-對話-護患溝通-解答-達成共識五大的邏輯步驟進行。第三天利用問卷星APP二維碼掃描進行相關藥物知識的考核,對不掌握的知識點進行再宣教。
1.2.2 對照組:PCI術后第一天由責任護士采用常規口頭宣教及紙質版宣教加口頭反饋評價。對反饋不掌握的同樣進行再宣教。
1.2.3 責任護士通過電話隨訪及網上在線的方法,由專人通過網上在線收集,評價記錄患者出院后1周及1個月其服藥的依從性情況。
1.2.4 評價方法
(1)通過網上在線及電話隨訪的方法,評價記錄其出院后1周及1個月內按時服藥的例數。
(2)應用醫院統一的《住院患者對護理服務滿意度調查表》,共13項,滿意度總分為65分。
(3)記錄3個月內患者再入院例次。
1.3 統計學分析
采用采用SPSS 23.及0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采用x±s標準差、獨立樣本t檢驗進行描述與統計推斷,計數資料采用頻數、百分比、卡方檢驗進行描述與推斷,所有統計結果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2組患者出院后1周及1個月服藥依從性情況比較,見表1。
2.2 2組患者對護理服務滿意度比較,見表2。
2.3 2組患者出院1個月內再入院率比較,見表3。
3 討 論
3.1 自制的看圖對話工具對提高服藥依從性、促進心臟康復的影響機制
《中國心血管病報告2018》顯示,我國心血管病的防治工作已取得初步成效,但仍面臨著較多嚴峻的問題。較為突出的是,帶病生存的人口急劇增長,通過有效的二級預防,綜合控制多種危險因素,可以顯著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再發生率,提高患者總體的生存率和生活質量[4-5]。而藥物治療是心臟康復的基礎內容,提高患者服藥依從性,對促進心臟康復起到積極作用。眾多針對服藥依從性影響因素的調查結果表明,距離上次住院時間越短、PCI術后、合并其他疾病、男性、喪偶、住院次數多、文化程度高、職業是工人的病人服藥依從性好[6-7]。利用自制的看圖對話工具解決了較多老年患者文化程度低,接受能力差的問題,通過生動形象的各篇章圖片加以互動式溝通,灌輸理論知識使其轉化成患者的觀點,幫助患者真正做到“知、信、行”,從表1可見,實驗組患者在出院后1周服藥依從性的例數都為36例,明顯高于對照組29例,P=0.045。出院后1個月服藥依從性的例數40例,明顯高于對照組34例,P=0.026,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此外,看圖對話工具采用一對一宣教的方式,護患溝通有效到位,緩解患者的心理壓力及負擔,拉近了護患關系,將有助于服務滿意度的提高。從表2可見,實驗組住院患者對護理人員的滿意度為98.07%高于對照組93.26%,P<0.001,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3.2 問卷式考核能提高宣教效果,從而有助于提高患者服藥依從性
郭小玲[8]研究顯示,反饋式健康教育促進了患者對藥物服藥方法的掌握,對于保證患者規律服藥提供了可靠方法。本研究通過利用問卷星APP進行相關藥物知識的考核,二維碼掃描考核,只需要花3~4分鐘完成,對考核不理想的患者,立即再進行宣教,這一方式是更為直接的反饋式健康教育。對患者不掌握的藥物知識點并給予個性化幫助,能夠增加患者康復信心,從而對提高服藥依從性起著十分重要作用。從表1可見,實驗組在出院后1周及1個月實驗組服藥依從的患者分別為36例及40例明顯高于對照組29例、34例,P=0.045、P=0.026,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3.3 規范的冠心病二級預防用藥能減少心血管不良事件的發生率
PCI術后需要長期藥物維持治療和優質護理,以減少血栓產生,保證患者治療有效性。有研究顯示:服藥物依從性是患者發生主要不良心臟事件的獨立危險因素[9]。依從性高,不良心臟事件的發生率隨之降低,本研究結果與董霞等研究結果一致,從表3可見,服藥依從性高的實驗組3個月內再入院的例次為0,而對照組再入院的例次為6(15.0%),P=0.026,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4 小 結
護士在PCI術后心臟康復中扮演著多個重要的角色,是心臟康復措施的監督者、協調者、指導者、宣教者和不良情緒的疏導者。如何解決提高出院后患者服藥成功率低的問題,是醫護人員值得思考的課題。本研究通過科內自制的看圖對話工具,分不同的篇章內容進行一對一宣教,改變傳統的宣教模式,互動式溝通,結合考核評價,及時掌握患者對宣教內容的掌握程度,使宣教效果大大提高,使患者的服藥依從性提高,不良心血管事件發生率降低,值得在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黎春紅,周良斌.看圖對話教育工具對提高糖尿病患者治療依從性研究[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1,19(12):2099-2100.
[2] 張福蓮,邢秋玲,王春梅.授權理論在糖尿病“看圖對話”教育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14,28(16):1943-1945.
[3] 徐向靜,楊 娟,李小峰.應用看圖對話工具對糖尿病伴發抑郁癥患者健康教育的效果評價[J].中國健康教育,2016,32(01):58-60+68.
[4] 孫慧靈,張 琳.他汀類藥物在冠心病患者二級預防用藥依從性調查[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5,7(18):170-172.
[5] 仝其廣,胡大一,王錦文,等.冠心病二級預防藥物長期治療狀況調查[J].中國醫藥導刊,2007,9(3):194-196.
[6] 趙淑娟,趙紅衛,王麗霞,等.冠心病患者服藥依從性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醫院藥學雜志,2015,35(6):543-547.
[7] 韓 娜.冠心病患者PCI術后服用抗血小板藥物依從性研究及影響因素分析[D].太原:山西醫科大學,2010.
[8] 郭小玲.反饋式健康教育對冠心病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術術后服藥依從性的影響.中國藥物與臨床.2019.19(08):1373-1375.
[9] 董 霞,王 紅,劉 成,等.PCI術后1年患者主要不良心臟事件影響因素病例對照研究[J].護理學報,2019,26(20):4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