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俊 姚波

摘 要:論文運用SWOT分析法,對重慶市氫能及燃料電池汽車產業發展的優勢、劣勢、機會和威脅等因素進行分析,提出了重慶市發展氫能及燃料電池汽車產業的策略和建議。
關鍵詞:氫能;燃料電池汽車;SWOT分析;發展建議
中圖分類號:U469.79?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1-7988(2020)17-17-04
Suggestions On The Development Of Hydrogen Energy And Fuel Cell Automobile
Industry In Chongqing Based On SWOT Analysis
Wu Jun, Yao Bo
(Chongqing Vehicle Test & Research Institute, Safety evaluation of electric vehicles Chongqing Key Laboratory
of industry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hongqing 401122)
Abstract: The SWOT analysis method is used to analyze the advantages, disadvantages, opportunities and threat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hydrogen energy and fuel cell vehicle industry in Chongqing, and put forward the strategies and sugges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hydrogen energy and fuel cell vehicle industry in Chongqing.
Keywords: Hydrogen energy; Fuel cell vehicle; SWOT analysis; Development suggestions
CLC NO.: U469.79? Document Code: A? Article ID: 1671-7988(2020)17-17-04
引言
氫燃料電池汽車具有零污染、可再生、續航足等諸多優點,是當前解決全球環境污染和能源危機的理想方案。目前,美國、日本、歐洲等發達國家和地區都相繼布局氫能及燃料電池汽車領域,設立專項進行研發與示范推廣,氫能已在部分領域進入商業化應用階段。
1 國內氫能及燃料電池汽車產業發展現狀
我國高度重視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發展,在2012年國務院印發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2-2020年)》中,明確提出“燃料電池汽車、車用氫能源產業與國際同步發展”的戰略目標。近年來,又相繼發布了《關于繼續開展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工作的通知》《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汽車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等一系列政策,初步形成了涵蓋宏觀綜合、財稅政策、行業管理以及科技創新等方面的政策體系[1][2]。
為搶占產業發展先機,我國已有近三十多個省市發布了氫能及氫燃料電池汽車相關政策,進一步推動了氫能及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向商業化發展[3]。江蘇如皋市是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在中國啟動“氫經濟示范城市”項目的首個城市,上海在嘉定打造“氫能港”,已形成較為完善氫燃料電池汽車全產業鏈,此外,山東、北京、佛山、云浮等省市也將氫能及燃料電池汽車產業作為重點予以推進。我國已形成了以北上廣為中心的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主要氫能及燃料電池產業集群[4],產業鏈初步形成并不斷完善,初步掌握氫氣的制備、儲運和加注技術,關鍵零部件、動力系統和整車集成等技術實現突破,燃料電池商用車具有較強的研發制造能力,結合奧運會、世博會等開展了一定規模的示范運行。據中國汽車工程協會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燃料電池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833輛和2737輛,同比分別增長85.5%和79.2%。
2 重慶市氫能及燃料電池汽車產業SWOT分析
2.1 SWOT模型簡介
SWOT分析也稱態勢分析,常被用于企業戰略制定、競爭對手分析等場合,其做法是將與研究對象密切相關的各主要內部優勢(strength)、劣勢(weakness)和外部機會(opportunity)、威脅(threat)等依照表1所示的方式一一列舉出來,然后把各種因素相互匹配起來加以分析,通常會得到四組戰略決策組合,包括發展型戰略(SO)、扭轉型戰略(WO)、調整型戰略(ST)、保守型戰略(WT)[5][6]。
2.2 內部優勢(S)
2.2.1 氫能資源豐富且成本較低
重慶市有工業副產氫、天然氣及頁巖氣制氫等豐富的基礎資源,其中長壽區的化工、鋼鐵行業副產氫年總量達到了10萬噸級,初步測算可滿足1.8萬輛公交車或9萬輛物流車或50萬輛乘用車使用。同時,重慶市天然氣資源儲量富足,2019年產量約110億立方米,約占全國天然氣資源總量的7%,為天然氣重整制氫提供了氫源基礎保障。
2.2.2 良好的汽車產業基礎
重慶是全國重要的汽車制造基地,汽車產業是全市重要的支柱產業。一是整車企業多,全市有整車生產企業40家,年產能達到400萬輛,汽車產業生態良好,有助于氫燃料電池汽車企業成長。二是產品譜系齊全,全市整車產品涵蓋輕、重、客、微、轎全譜系,產業技術積淀深厚、產業技術工人眾多,具備了發展氫燃料電池汽車的基礎技術支撐。三是產業鏈條完善,全市有汽車零部件配套企業近千家,擁有各類較為完善的配套體系,零部件本地配套率超過70%,較低的配套成本可提高氫燃料電池汽車的市場競爭力。
2.2.3 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鏈初步形成
一是在工業副產氫提純方面具備較豐富的資源儲備,以揚子江乙酰、金宏氣體為代表的制氫、儲運企業快速在重慶集聚。二是在燃料電池及核心零部件方面,以雪人股份、德燃動力為代表的企業先后落地重慶。三是在整車環節,以長安汽車、慶鈴汽車等為代表的整車企業已推出或在研多款轎車、SUV及貨車產品,整車集成設計及匹配優化能力不斷提升。四是在檢測認證方面,中國汽研和重慶車檢院兩家國家級汽車質量監督檢驗機構都已在開展燃料電池汽車試驗檢測業務,中國汽研正加快建設國家氫能動力質檢中心。總體來看,重慶市正在積極構建燃料電池汽車整車、燃料電池電堆、高純氫氣的制造和儲運等產業鏈,將快速實現燃料電池汽車的全產業鏈發展。
2.3 內部劣勢(W)
2.3.1 發展支撐不足
重慶市經濟發展水平不高,據國家統計局公布數據,2019年重慶市GDP為23605.77億元,在全國31省市區排名17位。氫燃料電池汽車涉及產業環節很多,從氫氣的制備、加氫站的建設、整車的研發制造,需要大量資金和技術投入,且投資周期長、短期效益低,對于經濟實力不是很強的重慶市來講,在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發展資金投入方面和發達城市相比將有所欠缺。
2.3.2 核心競爭力不強
一是產業鏈不健全,重慶市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鏈主要布局于中下游,產業鏈上游的質子交換膜、膜電極等關鍵材料及空氣壓縮機、氫氣循環泵等核心零部件均無布局。二是重慶市燃料電池汽車整車集成設計及匹配優化能力不斷提升,但其核心技術和零部件都依賴國內外供應商,缺乏核心競爭力。三是從人才結構看,相比北上廣及東部沿海城市,重慶的地域特征很難吸引產業領軍人才,導致重大技術瓶頸難以突破,研發成果產業化進程緩慢。
2.3.3 基礎設施建設不完善
一是重慶市還未開展氫燃料電池汽車示范推廣試點工作,加氫站建設緩慢,僅有相關檢測機構建設有撬裝式加氫站,只能滿足日常試驗車的加氫需求。二是重慶市加氫站建設的相關管理辦法、具體審批流程等還未出臺相應政策。
2.4 外部機會(O)
2.4.1 國家戰略發展機遇
一是國家高度重視燃料電池汽車發展,“十五”期間就確定了“三縱三橫”的發展布局,燃料電池汽車作為“三縱”之一得到了重點研發部署。二是從國家到地方紛紛出臺政策推動燃料電池汽車產業發展,在新能源汽車購置補貼紛紛退坡的情況下,燃料電池汽車補貼依然維持原先水平。
2.4.2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機遇
2020年1月3日,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提出建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促進產業、人口及各類生產要素合理流動和高效集聚,推進成渝地區統籌發展,在西部形成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這也是繼京津冀協同發展、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一體化之后又一重大國家戰略,有利于加速推動成渝兩地汽車產業協同發展。
2.4.3 地方政府重視
一是重慶汽車產業亟需轉型升級。近年來受轉型升級相對較慢、創新能力不足等因素影響,重慶市汽車產業發展速度放緩。重慶市政府將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作為重要突破口之一,積極引導推動汽車產業轉型升級發展,打造重慶汽車制造業新的增長極。二是設置專項基金支持產業發展。重慶市2019年新能源補貼政策對加氫站建設最高補貼200萬元,對氫燃料電池汽車購置補貼參照同期國家補貼標準40%進行補助。三是出臺產業發展規劃。2019年11月,重慶市發布《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發展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根據相關規劃,到2025年建成加氫站30座,在區域公交、物流等領域實現批量投放,氫燃料電池汽車運行規模力爭達到2000輛。
2.5 外部威脅(T)
2.5.1 汽車市場競爭加劇
在整車領域,日本豐田汽車在氫燃料電池乘用車領域擁有極大的技術和市場優勢,并且已有較成熟的車型車批量生產與銷售。我國東風汽車、青年汽車、北汽福田、上汽集團分別在燃料電池貨車、客車和乘用車領域占據了先發優勢,這使得重慶市在氫燃料電池汽車競爭中處于非常不利的地位。
2.5.2 項目招引難度加大
各省市高度重視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的發展,對產業鏈相關的企業都針對性的加大了招商引資力度,從用地保障、金融支持、稅收減免、要素保障、給予某些壟斷經營權等方面加大競爭籌碼。重慶市由于產業配套不健全、政策力度和技術人才缺乏等原因,造成重慶市項目招引困難,補鏈、強鏈難度進一步加劇。
2.5.3 加氫站建設管理缺失,成本高
一是歸口管理不清,建設審批部門不明確,審批過程復雜,目前僅武漢、佛山等地出臺了加氫站建設管理辦法。二是用地困難,主要是城市核心區建設加氫站的土地成本高且不易審批。三是成本高,一方面是加氫站建設成本高,目前我國加氫站所需的壓縮機、加氣機等核心設備和關鍵零部件主要依賴進口,國內核心設備生產企業少,自主產品不成熟,造成建設成本高;另一方面是氫氣的制備、儲運成本高。同時,加氫站等基礎設施不完善,直接制約了氫燃料電池汽車的發展、商業化示范運行和大規模應用[7]。
3 重慶市氫能及燃料電池汽車產業發展建議
通過SWOT分析可以看出,雖然重慶市氫能及燃料電池汽車產業發展已具備一定基礎,但仍然存在發展支撐不足、核心競爭力不強、推廣緩慢等問題,為更好利用重慶市現有產業優勢,抓住國家戰略發展機遇和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機遇,克服現存劣勢和威脅,發揮最大效益,具體產業發展建議如下。
3.1 做好頂層規劃設計
結合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建設和汽車產業轉型升級的內在需求,進一步深入分析成渝兩地氫能及燃料電池汽車產業的基礎和優勢,共同規劃,明確發展目標和實現路徑,集中雙方優勢資源,互為配套,共同推進成渝兩地氫能及燃料電池汽車產業快速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