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奎 北京建達道橋咨詢有限公司
抗滑樁又稱錨固樁, 是一種大截面側向受荷樁。近幾十年來已在鐵路、公路、水電和煤礦等部門廣泛采用,它是一種抗滑支擋結構。抗滑樁是樁埋入穩定滑床中,依靠樁與樁周巖(土)體的相互嵌制作用把滑坡推力傳遞到穩定地層,利用穩定地層的錨固作用和被動抗力,使滑坡得到穩定。樁可改善滑坡狀態,促使滑坡向穩定轉化。抗滑樁可與預應力錨索聯合組成抗滑支擋結構,錨索的錨固段應置于穩定巖層內。設計時應保證施加預應力錨索的抗滑樁與預應力錨索的變形協調,不應使錨索在受剪狀態工作。
本項目是貴州某高速公路的挖方邊坡,從開挖面算起到山頂的垂直高差為80m,若采取自然放坡的型式進行邊坡開挖,則開挖邊坡級數至少達到10級,將對自然山體環境造成極大的破壞,且邊坡坡率較陡,邊坡穩定性較差。經過綜合比較分析,采用錨索抗滑樁的支護型式進行收坡,避免對自然山體的破壞開挖。
在鉆孔揭露深度范圍內,地層結構自上而下分述如下:
本區地層主要為古生界二疊系下統飛仙關組(T1f)砂巖,第四系覆蓋層為碎石土。在鉆孔揭露深度范圍內,地層結構自上而下分別如下:
碎石土():褐黃色、灰褐色,稍密狀,碎石主要成分為砂巖,含量約占60%~70%,粒徑3cm~5cm,部分大粒徑8cm~20cm。地表約0.5m為種植土,含較多植物根系。
強風化砂巖(T1f):紫褐色、紫灰色,砂質結構,層狀構造,結構大部分破壞,節理裂隙發育,巖石錘擊聲沙啞,巖質軟,巖芯以塊狀為主,塊徑一般5cm~8cm,少量巖芯呈柱狀,柱長15cm,巖體較破碎。
中風化砂巖(T1f)紫褐色、紫灰色,砂質結構,層狀構造,結構部分破壞,節理裂隙發育,巖石錘擊聲清脆,巖質較硬,巖芯以柱狀為主,節長一般10cm~20cm,少量巖芯呈塊狀,塊徑5cm~8cm,巖體較完整。
挖方邊坡主要位于路線左側,最大開挖高度約80m,坡向216°,邊坡巖土主要為碎石土和強風化砂巖,屬巖土混合邊坡。巖層產狀150°∠63°,巖層傾向與坡向呈大角度斜交(交角56°),屬斜交順向坡,產生順層滑動的可能性大,層面參數可取c=40kPa(暴雨工況c=30kPa),Φ=31°(暴雨工況Φ=25°);砂巖發育兩組裂隙,產狀:311°∠35°、212°∠38°,無順向結構面。
(1)抗滑能力強,圬工數量小,在滑坡推力大、滑動帶深的情況下,能夠克服抗滑擋土墻難以克服的困難;(2)樁位靈活,可以設在滑坡體中最有利抗滑的部位,可以單獨使用,也能與其它建筑物配合使用;(3)可以沿樁長根據彎矩大小合理的布置鋼筋(優于管形樁、打入樁);(4)施工方便,設備簡單,采用混凝土或少量鋼筋混凝土護壁,安全、可靠;(5)間隔開挖樁孔,不易惡化滑坡狀態,利于整治在活動中的滑坡,利于搶修工程;(6)通過開挖樁孔,能夠直接校核地質情況,進而可以檢驗和修改原來的設計,使之更切合實際,發現問題,易于補救。
錨索抗滑樁支護設計所需巖土參數值見表1。

表1 巖土參數值

圖1 錨索抗滑樁總體布置圖
本段高邊坡抗滑樁采用2.0m×3.0m 抗滑樁,樁長24m,間距5m,樁頂有2m 高護壁,內部填土,從樁頂邊緣按照1:0.4 放坡。在樁頂1.5m 與4.5m 處分別設置兩孔錨索,第一級錨索長25m,第二級錨索20m, 錨索深入中風化砂巖中。
樁全長24m,其中受荷段h1=12m,錨固段h2=12m。當樁嵌入的巖層完整時,認為側向地基系數是常數(不隨深度變化),相應的彈性地基梁的計算方法為“K”法。
樁間距(中至中):

樁的混凝土(C30)彈性模量:

屬彈性樁。
樁底邊界條件:按固定端考慮。

圖2 剩余下滑力計算圖示
滑坡剩余下滑力可采用傳遞系數法,按下式計算:

最終,計算的剩余下滑力為1028kN/m。
假定荷載矩形分布:
樁后:上部=331.111kN/m,下部=331.111kN/m。
樁前:上部=0.000kN/m,下部=103.057kN/m。
樁前分布長度=12.000m。
樁身內力計算:
計算方法: K法。
背側——為擋土側;面側——為非擋土側。
背側最大彎矩=39859kN·m,距離樁頂:23.500m。
面側最大彎矩=0.000kN·m,距離樁頂:0.000m。
最大剪力=1810.473kN,距離樁頂:18.000m。
最大位移=23mm。
第1道錨索水平拉力=313.554kN,距離樁頂:1.5m。
第2道錨索水平拉力=275.973kN,距離樁頂:4.5m。

圖3 抗滑樁彎矩分布圖

圖4 抗滑樁剪力分布圖
邊坡重要性系數:

根據《公路鋼筋混凝土及預應力混凝土橋涵設計規范》JTG 3362—2018,受彎構件的一側受拉鋼筋的配筋百分率不應小于45ftd/fsd=45×1.39/330=0.19,同時不應小于0.2。根據最小配筋率計算配筋面積:As=3000×2000×0.2/100=1200mm2。

圖5 抗滑樁配筋圖
抗滑樁內不宜設置斜筋,可采用調整箍筋的直徑、間距和樁身截面尺寸等措施滿足斜截面的抗剪強度,其截面的受剪承載力:

混凝土抗剪滿足要求。
最后,經過配筋計算,主筋采用108Φ36@20,箍筋采用Φ 16@20。
樁側應力:

在嵌固段1.485m處為最大側應力位置。
最大側應力:

通過理正巖土設計軟件輔助計算,計算得到的錨索最大內力標準值為354.44kN。
預應力錨索設計時,錨索截面積應不小于:

根據滑面傾角為35°,取潛在滑動面內的最大長度8.4m為非錨固段長度,大于規范規定自由段長度不得小于5.0m,故錨索自由段長度取8.4m。抗滑樁樁體內錨索長度3.1m。計算錨索長度L=9.2+8.4+3.1=20.7m,取錨索長度為25m。
(1)邊坡開挖至抗滑樁頂標高時進行抗滑樁施工,待抗滑樁施工結束后,才進行路基開挖;(2)抗滑樁的嵌固深度必需達到設計標高,以保證抗滑樁的嵌固深度設計要求;(3)抗滑樁必需進行跳槽施工,以確保施工安全,樁澆筑必須一次完成,以防斷樁;(4)抗滑樁護壁施工從樁頂到樁底,厚30ccm,采用C20號混凝土現澆,為施工開挖安全計,一次現澆深度不得大于100cm;(5)抗滑樁間擋墻開挖必須在抗滑樁、第二級及以上邊坡防護實施完畢后進行,且只能分段跳槽開挖,嚴禁全段開挖,以免在抗滑樁間擋墻砌筑過程中發生坍滑。
綜上所述,錨索抗滑樁具有工程造價高、受力復雜,施工難度大的確定,但在卻具有抗滑能力強,圬工數量小,在滑坡推力大、滑動帶深的情況下,能夠克服抗滑擋土墻難以克服的困難的優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