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勝各族自治縣有著極其豐富的民族文化資源和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蘊。苗族、瑤族、侗族、壯族、漢族等民族散落在龍勝的山山水水間。“無山不瑤,無林不苗,無垌不侗,無水不壯”生動地概括了龍勝少數民族的基本分布情況。各族人民在日常生活和勞動過程中留存許多古樸、獨特的民間文化。龍勝各族自治縣教育局依托得天獨厚的地域優勢,將最美、最純、最富民族特色、最具鄉土氣息的民族文化與辦學有機結合,積極開展民族文化進校園活動,把創建民族特色學校作為民族地區辦學思路,旨在實現民族文化大融合、民族大團結。
因地制宜,特色學校建設凸顯民族文化內涵。以引進“學校發展計劃”項目為契機,在挖掘學校歷史及地域與民族文化傳承后,各校制定出特色學校建設方案,如“侗魂立校”的樂江小學在侗魂潤德、侗魂潤校、侗魂啟智三大領域中巧妙地將傳統侗民族文化與現代教育相融合;民族中學編寫完成稻草編教材、民族音樂教材和竹竿舞教材,還將苗族蘆笙舞、侗族大歌、壯族山歌等非遺文化引進課堂,讓優秀的民族文化在課堂得以延續。
教育扶貧,通過感恩勵志教育傳承民族精神。每年開展精準扶貧“感恩與勵志”主題教育活動,把弘揚和傳承勵志、感恩的民族精神具體化,讓全縣學生樹立戰勝貧困的信心和決心。

精耕細作,民族文化進校園碩果累累。通過搭建優秀傳統文化傳播平臺,開展民族文化進校園活動,實現民族文化大融合,民族團結大收獲。實驗中學獲評“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示范單位”;民族中學獲評“廣西壯族自治區民族文化教育示范學校”;民族中學、瓢里小學參加全市中小學生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成績驕人。
龍勝各族自治縣教育局依托豐富的民族文化底蘊,通過開展民族文化進校園活動,有效推進民族學校素質教育的實施,使民族地區特色文化得到更廣泛的傳承和弘揚,讓民族團結進步之花綻放在山區國貧縣。2019年被評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