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永軍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決定》指出,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必須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堅持改革創新。這“四個堅持”,既是對新中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建設經驗的科學總結,也是新時代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基本遵循。
堅持以黨的科學理論為指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首先必須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只有堅持以黨的科學理論為指導,才能不斷深化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把開拓正確道路、發展科學理論、建設有效制度有機統一起來。要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全黨、教育人民,把這一思想貫徹和體現到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各個領域、各個方面、各個環節,不斷開創國家治理新局面。
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堅持三者有機統一,是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中一個貫通全局、指導全局的重大指導方針。要堅持把黨的領導作為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根本保證,把人民當家作主作為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特征,把依法治國作為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式。要牢牢把握中國共產黨領導這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不斷改進和完善黨的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健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黨的領導制度體系,把黨的領導落實到國家治理各領域各方面各環節。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國家一切權力屬于人民,堅持和完善人民當家作主制度體系,健全為人民執政、靠人民執政各項制度,把尊重民意、匯集民智、凝聚民力、改善民生貫穿于國家治理的全部工作之中。要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圍繞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加快形成完備的法律規范體系、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加快形成完備的黨內法規體系,進一步實現黨、國家、社會各項事務治理的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
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是我們黨的思想路線的核心內容。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每一步發展,都是堅持黨的思想路線,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結果。改革開放以來,正是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自覺把思想認識從那些不合時宜的觀念、做法和體制束縛中解放出來,從對馬克思主義的錯誤的和教條式的理解中解放出來,從主觀主義和形而上學的桎梏中解放出來,才使當代中國煥發出前所未有的生機和活力。要不斷適應新形勢,根據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新要求,沖破體制機制的障礙、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籬。要堅持解放思想與實事求是相統一,堅持問題導向與目標導向相統一,以我們正在做的事情為中心,推動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隨著實踐發展不斷完善和發展。
堅持改革創新。改革創新是黨和國家事業發展進步的強大動力。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建設的歷史,就是一部以改革創新精神開拓前進的歷史。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改革創新,深刻把握我國發展要求和時代潮流,堅決破除一切不合時宜的思想觀念和體制機制弊端,推出一系列重大改革舉措,特別是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為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了堅強組織保障。要堅持把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把堅定制度自信和不斷改革創新統一起來,著力解決影響經濟社會發展的深層次體制機制問題,加速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把我國制度優勢更好地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
作者: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院務委員,編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