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科貴

韓先楚
解放海南島是黨中央、毛澤東的戰略決策。
1949年12月6日,兩廣戰役勝利結束。12月18日,依據毛澤東電令,第四野戰軍把攻打海南島的任務交給十二兵團的四十軍和十五兵團的四十三軍,并由十五兵團司令員鄧華指揮。
毛澤東特別指出:渡海作戰與過去全軍所有作戰經驗不同,即必須注意潮水與風向,必須集中一次運載至少一個軍的全部兵力與三天以上的食物,于敵前登陸,建立穩固灘頭陣地,而不依靠后援。要在春夏之交解放海南島。
韓先楚時任第十二兵團副司令員兼四十軍軍長。四十軍受領任務之后,迅即向指定地域開進。12月30日,軍指揮所進至海康,一一八師進至徐聞,一一九師進至北海,一二〇師進至安鋪。
在1950年初召開的兵團作戰會議上,關于是立足購買登陸艦進行渡海作戰,還是立足用木帆船(或改造機帆船)渡海作戰;關于渡海登陸作戰是全程采用小型偷渡登陸,還是先經過一兩次小型偷渡登陸,取得經驗后實施主力大規模渡海登陸一舉攻占海南島;關于是在農歷谷雨前季風期主力部隊渡海作戰,還是6月渡海登陸作戰等問題上分歧明顯,爭論激烈。
會議最終確定了積極偷渡,分批小渡與最后登陸相結合的作戰方針,并決定渡海工具以改裝機帆船為主,同時購買登陸艇,并將戰役推遲到6月份。對此,韓先楚持有保留意見。他認為,作戰時間如果推遲到6月,戰備時間延長將會錯過東北風季風期,谷雨一過南風大起,逆風渡海,主力部隊渡海作戰就失去可能性,解放海南島的時間就要推遲到冬季才能進行。“就給敵人喘息的機會,敵人必然加強島上的防御,還會加緊對我瓊崖縱隊的‘清剿,甚至勾結美帝國主義插手海南。那樣,招來的后患將是無窮無盡的。”
兵團作戰會議后,四十軍召開了黨委會。韓先楚在會上說:關于等待去香港、澳門購買登陸艦和6月份渡海登陸的時間不向下傳達。對部隊要強調加緊做好戰備工作,一切準備工作必須在3月份完成。渡海登陸時間只能提前,不能拖延。

戰士進行搖櫓訓練
韓先楚把軍指揮所從海康搬到了海邊的草棚子里,組織指揮部隊展開了一場轟轟烈烈的海上大練兵。
當時四十軍指戰員中除少數人從山東進軍東北時曾渡過一次渤海外,絕大多數指戰員還是第一次見到海,不識水性,不明海情。多數人認為陸軍在海上無用武之地,“這回非革命到(海)底不可了”。根據軍黨委指示,部隊進行了解放海南島的動員教育。韓先楚堅定響亮地提出:“我們要把善于打硬仗的陸軍變成海軍陸戰隊,把‘東北虎變成‘水蛟龍!”
戰士們首先要克服暈船,學會駕船。大家在岸上蕩秋千、走浪橋;在海上練游泳、搖櫓,學撐帆、掌舵,學識別潮汐、風向等,練習渡海登陸。
在練兵熱潮中部隊開展軍事民主,拜群眾為師。干部戰士研究船上射擊要領,討論海上遭遇敵艦、敵機如何應對,夜間航海如何保持船速、隊形,以及搶灘登陸的技戰術等。有的還自制羅盤、指北針,改裝船用抽水機等。
韓先楚把常年在海上生活的老漁民、老船工請到他在海邊的草棚子指揮所里當“顧問”,他還經常登門拜訪老漁民、海上商戶,開一些座談會。從這些老漁民、老船工那里他了解到海南島北部沿海淺灘多、海港少、大型軍艦難靠岸等特點,以及沿海氣象、海情地志等情況。他要軍機關干部到城鎮報攤、書攤搜尋購買有關海洋氣象、地志、海情等材料。連清朝海軍提督的“航海手冊”和“潮汐表”都不放過。
經過近三個月的高強度苦練和高難度演習,部隊培訓了水手近萬名、機帆船駕駛人員近千名。戰士們掌握了航海一般技術,不少人成為渡海搶灘能手。老船工、老漁民見了都為之驚嘆,他們伸出大拇指說:“毛主席的大軍真是神兵!神兵!”

戰士進行水上射擊訓練
韓先楚在他指揮的大大小小的戰役戰斗中,特別重視偵查情報。恰在此時,瓊崖縱隊參謀長符振中帶領兩名同志攜帶地圖和電報密碼偷渡海峽到雷州半島,向我軍介紹島上敵我情況及兵要地志。
通過符振中的介紹,韓先楚了解到,島上敵陸軍有:第四軍,第三十二軍,第六十軍,第六十三軍,第六十四軍5個軍、20個師、73個團,另有瓊北、瓊南兩個要塞縱隊,總兵力10萬多人,編為一、二、三、四路軍,進行環島防御和分區守備。重點防御瓊州海峽正面及其兩側。
敵海軍有第三艦隊,共有艦艇50艘,除擔任環島巡邏外,主要用于封鎖海峽。敵空軍有第一、第三、第五、第二十,共4個大隊,有各型飛機40架,主要用于轟炸雷州半島及港口,以妨礙我海上訓練和船只集結,襲擾我海陸運輸,破壞我戰役準備。國民黨軍海南防衛總司令薛岳統一指揮島上海陸空軍,他號稱島上構筑了“海陸空立體防御”的“伯陵防線”,“固若金湯”。我瓊崖縱隊有一、三、五3個總隊(總隊相當于師),一個獨立團和部分地方武裝,共兩萬余人;有三個整縣的大塊根據地和分散在各縣的小塊根據地、游擊區。
為了進一步掌握海南島敵軍情況,四十軍和瓊崖縱隊直接連通了無線電。攻島部隊一一八師偵察連副連長耿文亭潛入島上偵察,查明了海口到臨高一線敵人防御部署和工事設施的基本情況。一一九師派三五六團副團長宋憲孔帶領部分基層干部進行“渡海試航”的抵近偵察,測定航行方位角、潮水流向、海水深度和航行時間等。4月上旬,在部隊主力大舉登陸前,軍部又派偵察科科長鄭需凡帶領偵察分隊在預定登陸的臨高海面進行偵察,并測量了水深、流速、風向,記錄了船速等。幾次偵察為渡海作戰提供了寶貴的準確資料。
與此同時,四十三軍的五個營也先后兩次偷渡登陸成功。
兩批部隊偷渡登陸成功后,韓先楚堅決要求以主力部隊渡海登陸,一舉解放海南島。兵團和四野領導則認為繼續采取“添油戰術”,采取小股部隊偷渡登陸比較穩妥,等登陸艦購置之后再發起進攻。韓先楚認為主力部隊及時大舉渡海登陸最為有利。因為兩個軍的小股部隊分兩批四次偷渡登陸成功后,島上敵我力量對比已明顯有利于我。瓊崖縱隊和登陸部隊的總兵力已達兩萬余人,接應主力渡海登陸的力量比較雄厚。如繼續分批登陸則會分散我主力,不能形成拳頭消滅敵人。而且,經過兩批偷渡登陸之后,守島敵軍已摸清我偷渡規律,已經做好對付我小股部隊偷渡登陸的準備,加強了海岸防御,并已經組建摩托化部隊對我偷渡小股部隊實施堵截“圍剿”。我小股部隊偷渡登陸已失去優勢,偷渡登陸將更加困難。再則,前兩次小股部隊偷渡登陸的船只有去無回,長此以往,部隊登陸船只問題也很難解決。守島敵軍有10多萬人,且有海空優勢,如我坐失先機,敵可能組織力量對我瓊崖縱隊和登陸部隊進行“圍剿”。我島上部隊長期堅持有嚴重困難。

全國戰斗英雄劉梅村率領全營宣誓,決心消滅殘敵,解放海南島
3月31日深夜,韓先楚發了一份較長的電報向十五兵團、四野并中央軍委和毛澤東陳述意見。十五兵團司令鄧華到四十軍視察,聽取了軍領導的情況匯報,同意了韓先楚的意見。

瓊崖縱隊司令兼政委馮白駒(中)、副政委黃康(左)、副司令員吳克之(右)合影
4月16日19時30分,韓先楚率領一一八師主力(缺三五二團、三五三團二營),一一九師全部和一二〇師三五八團(歸一一八師指揮),分乘240多艘大小船只,由燈樓角、東場港、南嶺港出征,發起海南島戰役。
“艦隊”分東西兩路成戰斗隊形朝預定登陸點——博鋪港開進。
航行30余海里后,兩架敵機飛臨我艦隊上空,投下照明彈后離去。指揮船判斷敵已發現我船隊,即令各師加強戰斗準備。船隊將要進入主流時突然風停,指揮所令各師掌握方向,搖櫓前進。通過主流時,敵艦向我船隊開炮射擊。敵機也飛臨我船隊上空轟炸掃射。有的船被擊中,篷破桅折。戰士們一面對敵機射擊,一面滅火,修船補漏。
指揮船的桅桿也被炸斷了,韓先楚站在指揮船的臺面上命令輪機手開動馬達。敵艦隊從我船隊后面向右翼迂回,他又指揮炮兵主任黃宇率“土炮艇隊”迎戰,掩護船隊通過主流。令各師加強對空射擊,保持隊形,全力搖櫓劃槳,以最大速度通過主流。
我“土炮艇隊”開足馬力向敵艦沖擊,并猛烈開火。敵旗艦指揮塔被我擊中,頓時濃煙滾滾,倉皇掉頭逃竄,其余敵艦也驚恐地落荒而逃。一陣激戰之后,我船隊駛進了主流,東北風又徐徐吹來,船隊繼續搖櫓劃槳,保持戰斗隊形迅速通過主流。
4月17日2時30分,我船隊逼近海岸,接近我預定登陸點——臨高角。
臨高角距臨高縣城約7公里,是距海口以西約200公里海岸線上的制高點。它是守敵海岸防御的要害陣地,也是我軍必爭要地。
為掩護、接應我主力部隊登陸,瓊崖縱隊一總隊和先期偷渡登陸的三五二團、三五三團二營都按照預定的圍點、打援、奪取要點的部署,準時投入戰斗。接應部隊果斷穿插,出其不意突然發起攻擊,把繳獲的六門野炮對準臨高城守敵及敵灘頭陣地和海上敵艦猛烈轟擊,有力地策應了搶灘登陸作戰。
4月17日3時,我軍先頭船隊分別在新林、臨高角一線突破了守敵一三一師兩個團的防御陣地,強行搶灘登陸。登陸時先頭部隊尚未完全攻下灘頭陣地,韓先楚已跳下了船,同戰士們一起蹚著齊胸的海水撲向灘頭。警衛營長一再勸阻也阻攔不了他。三五五團政委夏其昌見韓先楚登上了灘頭,便命令三營副營長楊立明護衛韓先楚的安全。到6時,四十軍全軍登陸完畢。

人民解放軍在海南島戰斗中進攻國民黨守軍灘頭陣地
韓先楚命令炮兵主任黃宇率領“土炮艇隊”掩護空船返航接應四十三軍后續部隊渡海。
4月18日午夜,我軍正準備圍攻臨高城,卻發現敵一個師只剩下師部及一個團守城。韓先楚和四十軍副軍長解方分析:我軍登陸后未遇敵人大部隊攔阻反擊,敵軍主力在哪里?四十三軍登陸部隊在何處?情況怎么樣?四十軍如何行動?主攻指向哪里?
他們經過嚴密思索后判斷,敵軍可能首先集中其主力于東線海口方向,以阻止和圍攻我四十三軍登陸部隊的兩個團,得逞后再轉向西線,對我實施各個擊破。基于此判斷,他們改變計劃,迅速向東發展,爭取與四十三軍登陸部隊靠攏,以集中優勢兵力,在運動中殲滅敵人。隨后立即向部隊下達戰斗命令,同時報兵團、四野,兵團當即電復批準。
韓先楚當機改變原來部署,以瓊崖縱隊一總隊和三五二團監視和相機圍殲臨高城守敵;一一八師一部進至美臺市阻擊可能來援之敵,師主力及三五八團攻殲美臺地區之敵;一一九師奔襲加來市敵第六十四軍軍部。此時,在才芳嶺、玉包港、雷公島一線登陸的我四十三軍各部正向黃竹、美亭市一線挺進。
4月19日,敵軍調集了第二五二、第一五一、第一五三、第一六三、暫十三師和軍官教導師等共約五個半師的兵力,分別從海口、嘉積市乘汽車向澄邁地區馳援,企圖趁我立足未穩,與我決戰。
20日拂曉,軍部收到十五兵團緊急指示:我四十三軍三個半團和一二八師師部在黃竹、美亭地區包圍了敵二五二師師部及其七五五、七五四團。敵五個半師來增援,在加嶺、那利、潭城、風門嶺、平頂山、茅草山一帶高地對四十三軍三個半團形成了反包圍,我軍遭敵內外夾擊、腹背受敵,處境十分艱險……
韓先楚、解方當即決定以七個團的兵力從澄邁分兩路鉗擊圍攻四十三軍之敵。一一八師及三五八團向美亭市進擊;一一九師向美亭市以東進擊,三五六團向瓊山以南地區發動進攻,斷敵退路。各部隊不顧三天三夜沒休息的極度疲勞及敵機的瘋狂轟炸掃射,以最快速度向美亭戰場出擊。四十軍主力于17時趕到美亭市東西一線,包圍側擊敵人。敵我雙方包圍、反包圍,內線外線犬牙交錯。這是解放海南島戰役中除海上較量外,兩軍主力展開的罕見、復雜、緊張、激烈的真正決戰。
21日7時許,一一九師在美亭以東發現敵人開始向海口方向撤退,即與四十三軍立即轉入追擊。8時,一一八師與四十三軍的一二七師占領海口市,俘敵600余人,繳獲汽車40余輛。國民黨軍步兵學校教導師一團1000余人由少將李湘武、何素凡及團長謝瑞麟率領,22日在瓊山縣起義。
敵機動部隊被我打垮,與我決戰部隊又敗北,4月22日下午,海南島防衛司令薛岳下令全線敗退。第一路軍撤到萬寧、樂會;第二路軍撤到陵水、保亭;第三路軍撤到北黎、八所;第四路軍集結于榆林、三亞。薛岳于22日18時乘飛機逃往臺灣。
4月23日,除一二七師兩個團守備海口外,四十軍與四十三軍一二八師經文昌、嘉積、樂會、萬寧、陵水向榆林追擊。國民黨軍第一六三師四八九團團長李一榮和副團長羅榮彬、李乾元23日率部在涼山塔市區投誠。
敵軍敗逃丟棄了不少汽車,韓先楚命令利用收繳的汽車裝備快速部隊,“追奔逐北”。
4月24日,四十軍部隊乘坐集中繳獲的汽車和臨時動員的社會車輛40多臺,組成快速部隊由海口沿東部環島公路向南展開追擊。同時,15只“土炮艇”由海口沿海島西側向北黎港截擊逃敵,但因風浪太大航行受阻,未達目的。瓊崖縱隊一總隊和三五二團二營從中路經那大向榆林追擊逃敵。海南島保安第一師第四團團長林薈才24日率600余人投誠,保安第三師第一團副團長率380余人于25日起義。
4月25日7時,三五七團追到黃竹市與南逃敵之六十二軍一五一師師部及兩個團遭遇,激戰一個半小時,俘敵中將副軍長兼師長羅懋功以下800余人。三五五團到達嘉積市與一二八師會師后繼續向萬寧追擊。我快速部隊在26日13時到達龍滾以北,與大股逃敵接觸,戰斗不到1個小時,俘敵2000多名。為迅速抓住向烏場港撤退之敵,快速部隊繼續向萬寧追擊,遭敵抵抗,前進受阻。27日3時,三五五團從萬寧城西的柳園繞過,協同快速部隊將敵擊退。快速部隊追到白沙和烏場港海岸,與逃敵和四艘敵艦展開激戰,不到一小時重傷敵艦一艘,輕傷敵艦兩艘,俘敵3300余人。

1950年5月10日,解放海南島戰役結束后,韓先楚與十五兵團、四十軍、四十三軍和瓊崖縱隊領導合影。前排左一至左四:張池明、馮白駒、鄧華、韓先楚
4月28日,一一九師主力與快速部隊及瓊崖縱隊一部在萬寧會師。24時,我部繼續向榆林、三亞追擊。一一九師主力于30日占領榆林和三亞港口,會同一二八師肅清殘敵,把勝利的紅旗插上了海南島最南端的“天涯海角”。至此,海南島戰役勝利結束。5月1日全島解放。
后來,不少人認為,海南島的及時解放,對于祖國的安全,特別是祖國南部的安全和順利開展國家經濟建設以及其他建設都具有重大的意義;對于我志愿軍勝利進行抗美援朝、保家衛國作戰也有著重大的意義。時間越久,對這一英明的戰略決策感受就越深刻。(責任編輯 楊琳)
作者:韓先楚秘書,解放軍國際關系學院原政治委員,少將軍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