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再青
今年是敬愛的叔叔李富春誕辰120周年。富春叔叔雖然已經(jīng)離開我們45年了,可他老人家的音容笑貌總是時時浮現(xiàn)在我眼前。叔叔是一位無私無畏的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也是我們深深敬重愛戴的長輩,他老人家對我們的關(guān)愛和教育始終激勵著我們,讓我們永遠難忘。
富春叔叔在家中排行老二,是我父親的親弟弟。他19歲時就懷著富民強國的抱負,靠著從姑祖母家借的50塊大洋,離開故鄉(xiāng)赴法國勤工儉學、探尋救國救民的真理,從此投身革命。
我1930年出生,3歲時就失去了母親,5歲又遭遇喪父成了孤兒,年幼時由祖父母撫養(yǎng)帶大。在國民黨統(tǒng)治的黑暗年代,家中貧困交迫,我在苦難中度過了童年,12歲就出外做學徒謀生。后來,祖父母和三叔相繼過世,我更加無依無靠。直到1949年4月,黨組織派人把我從家鄉(xiāng)湖南長沙接出(同行的還有李立三的兒子和我的堂兄妹等人),輾轉(zhuǎn)香港等地送到在東北解放區(qū)工作的富春叔叔的身邊。當我見到家中唯一健在的長輩時,心里感到格外的親切。從那時起,叔叔對我的關(guān)心愛護和教育就從沒間斷過。
記得剛見到叔叔不久后,我提出希望能安排個工作,叔叔十分認真地對我說,你剛剛從國民黨統(tǒng)治區(qū)來到解放區(qū),思想上還不能馬上適應(yīng),要經(jīng)過學習才行,要學習社會發(fā)展史,學習為人民服務(wù)的本領(lǐng)。他勉勵我掌握一門專業(yè)技術(shù),做一個建設(shè)新中國的有用人才。在以后的歲月里,我在富春叔叔和蔡暢嬸嬸的關(guān)心教育下不斷學習、進步,逐漸從一個無依無靠的孤兒成長為一名國家干部。在我成長的過程中,叔叔嬸嬸既像慈祥的父母,又像要求嚴格的老師,我的點滴進步都飽含著叔叔嬸嬸的心血,都離不開他們二老的親切關(guān)懷和教誨,是他們教會了我如何做人做事。

李富春、蔡暢夫婦
叔叔嬸嬸是因為共同的信仰結(jié)合的一對革命伴侶,是共產(chǎn)黨人的優(yōu)秀代表,他們不僅嚴于律己,對家人的要求也非常嚴格,從不允許我們這些后代有一絲一毫的優(yōu)越感和特殊化。記得我在華北人民革命大學上學時,叔叔嬸嬸住在東四條,雖然來回路程比較遠,但他們絕對不允許工作人員用車接送,我從學校到家往返都是乘坐公共汽車。每次回家,嬸嬸蔡暢總要關(guān)心地詢問我在學校的表現(xiàn),學習是否用功,有沒有違反紀律的現(xiàn)象等。叔叔嬸嬸對我的零用錢也嚴加控制,不許超支。星期天返校時,只給我往返乘公共汽車買票的三毛錢。
叔叔嬸嬸對我既嚴格要求,又充滿慈愛情懷。當時我睡在家里客廳的土炕上,嬸嬸怕我晚上受涼,時常深夜起來為我蓋好被子;看到天氣涼了,她還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抽時間給我織毛衣;有時為了改善生活,嬸嬸也會買票讓我同他們一起去看京劇。
在工作和學習上,叔叔嬸嬸總是告誡我們,要把個人的成長進步與國家的建設(shè)發(fā)展結(jié)合在一起,要到祖國需要的地方去,鼓勵我們多參加社會實踐,在勞動中虛心向人民群眾學習,好好改造世界觀,克服怕苦怕累的思想,努力為人民服務(wù)。他們經(jīng)常教導(dǎo)我們學會在工作中做調(diào)查研究,還曾讓我利用回湖南的機會去農(nóng)村調(diào)查幾戶農(nóng)民的情況。
1953年我大學畢業(yè)時,叔叔嬸嬸鼓勵我到基層去工作,囑咐我說:“自覺到群眾中去經(jīng)受鍛煉,虛心聽取群眾意見,認真接受別人的批評,注意克服自己身上的缺點,相信你以后終究能夠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共產(chǎn)黨員。”在叔叔嬸嬸的感召和支持下,我被分配到遼寧撫順煤礦后,和工人們一起下井采煤,虛心向工人師傅學習,認真工作,努力實踐,之后又到京西門頭溝煤礦工作,在煤炭系統(tǒng)一干就是幾十年。基層艱苦工作環(huán)境及生活的鍛煉,對我的成長進步產(chǎn)生了重要影響。
在20世紀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初,我的三個孩子相繼出生,恰好趕上三年自然災(zāi)害。由于大女兒李華患小兒麻痹癥需住院治療,岳父母的生活費由我們負擔,我和愛人工資收入不多,家里在經(jīng)濟上就難免比較困難。為此,我曾給叔叔嬸嬸寫信,詳細匯報了家庭經(jīng)濟收支情況,希望叔叔嬸嬸能給予一定的資助。叔叔親筆回信嚴肅批評了我,他指出我的“思想是不正確的,要求是不合理的”,告誡我生活上要克勤克儉,要學會自食其力,不能有依賴長輩的思想,要求我“應(yīng)當注意政治上上進,不要使思想落后,不要只顧著小家庭的生活”等,使我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
叔叔嬸嬸特別關(guān)心我們這些后輩的思想進步。有一段時間我由于入黨的問題一直沒有得到解決而產(chǎn)生了一些思想情緒,他們聽說后就及時找我談話,教導(dǎo)我說:“你暫時入不了黨也不要背思想包袱,全國幾億人不可能都成為共產(chǎn)黨員,但是你一定要以黨員的標準來嚴格要求自己,要到群眾中去聽取意見,在思想上加強對黨的認識。既不要依賴家庭關(guān)系,也不要有自卑感。”在他們的教育勉勵下,我通過努力學習、踏實工作,不斷加強個人思想修養(yǎng),終于實現(xiàn)了入黨的愿望。
叔叔嬸嬸的日歷里幾乎從來沒有假日和休息,每天除了工作還是工作,有時甚至徹夜不眠。每次我們?nèi)タ赐迨鍕饗穑麄兣c我們吃完飯后就又立刻投入工作。即便是在“文革”期間受到迫害無法正常工作的時候,他們也依然時刻心念國家,牽掛著國民經(jīng)濟發(fā)展和社會主義建設(shè)事業(yè)的前途命運。
叔叔嬸嬸一向廉潔奉公,公私分明,而且生活十分儉樸,事事處處注意勤儉節(jié)約,從來沒有因為條件好了、地位高了而講求奢華。他們雖然身居高位,卻從不講究穿著,家里的沙發(fā)套因長期使用磨損破了,本來完全可以再申領(lǐng)新的,但他們讓家人清洗縫補后繼續(xù)用。
“文革”期間,叔叔受到嚴重迫害,生活上也受到了不公平對待。如,冬天家里的暖氣壞了無人過問、無人維修。他們只好找出舊的棉衣棉褲,讓我愛人華金鳳幫著翻改修補后穿著御寒。當時,看到他們身邊已沒有了服務(wù)員和保姆,生活有許多不便,我們就提出去幫助照顧他們,但二老考慮我們都有自己的工作,家中還有三個孩子,為了不影響我們的工作、不增加我們的負擔就沒有同意。

李富春、蔡暢一生為政清廉,身體力行傳承好家風。他們將國內(nèi)外贈送給他們的禮品全部上繳中央辦公廳,圖為中辦將這些禮品移交故宮博物院后給蔡暢及家屬的通知

李富春逝世后,蔡暢將其夫婦的積蓄作為特別黨費上繳黨組織,圖為特別黨費收據(jù)
叔叔嬸嬸平時在生活上對自己可以用苛刻來形容,可是,當身邊的親屬和工作人員遇到生活困難時,他們卻總是伸出援手,力所能及地幫助大家。如,叔叔的侄兒、我的長兄李振文是一個通曉四門外語的優(yōu)秀外貿(mào)人才,他在“文革”中因遭錯誤批斗致死,妻子也受到牽連,四個孩子年紀尚小,家里生活十分困難。叔叔嬸嬸知道這一情況后很難過,特意囑咐秘書每月從他們二老的工資中取出一部分寄給振文家補貼生活,并讓我們轉(zhuǎn)告振文的孩子們要努力刻苦學習、積極上進。
1968年,我和愛人被安排去黑龍江“五七”干校接受改造和鍛煉。臨行前,嬸嬸在秘書陪同下在中南海西門傳達室與我們?nèi)乙娏艘幻妫ó敃r親屬已經(jīng)不能進入中南海叔叔嬸嬸的住處了)。嬸嬸拿出50元錢,囑咐我們說,東北那邊寒冷,你們要準備一些防寒的衣物。嬸嬸還吩咐我們一定要妥善安排好孩子們的生活。
1971年夏季的一天,富春叔叔專門抽時間來看望我們一家,了解我們的生活過得怎么樣。那一天雖然天氣特別炎熱,家里沒有電風扇、也沒有像樣的靠背椅,但叔叔的到來,使我們感到特別親切和溫馨。
1975年1月富春叔叔不幸去世后,蔡暢嬸嬸強忍悲痛,要求我們不要牽掛她,都回到各自的崗位努力工作,繼承叔叔的革命遺志。
叔叔嬸嬸就是這樣在生活上克勤克儉、艱苦樸素,事事處處以工作和事業(yè)為重。詩人趙樸初為他們題寫的詩句“歲寒松與柏,忠貞照千古”,正是他們高尚品格的真實寫照。
在紀念富春叔叔誕辰120周年之際,我們這些后輩回憶兩位革命老人的點滴往事,就是要學習和繼承他們忠于黨忠于人民的堅強黨性和嚴格的組織紀律性,學習他們勤勤懇懇為中國革命和建設(shè)事業(yè)終身不懈奮斗的偉大奉獻精神,學習他們公私分明、公而忘私的高尚品德,教育年輕一代不忘初心,牢記今天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在祖國建設(shè)中砥礪前行,把革命家風世世代代傳承下去。(責任編輯 黃艷)
作者:李富春之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