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華
眾所周知,運動是控制血糖的方法之一,它可以改善機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促進糖代謝,有助于降低血糖。因此,如果沒有運動的禁忌證(如糖尿病足、不穩定型心絞痛、重度高血壓等),糖尿病患者應盡量堅持適當的運動,這對控制好血糖大有裨益。但是,臨床上也有部分糖尿病患者反映,運動之后血糖不僅沒降低,有時甚至比運動前的血糖還高。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何謂有氧運動和無氧運動?
我們說運動可以增加肌肉等外周組織對葡萄糖的攝取及利用,還有助于降低體重,改善機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因而有助于降低血糖,但前提是要選擇有氧運動方式。
有氧運動是指人體在氧氣充分供應的情況下進行的運動(即在運動過程中,人體的氧氣供需平衡),其特點是強度低,有節奏,持續時間較長。有氧運動包括游泳、慢跑、快走、自行車、太極拳、健身操等。無氧運動是指肌肉在缺氧的狀態下進行的劇烈活動,大部分是負荷強度高、瞬間性強的快速運動,所以很難持續長時間,包括短跑、舉重、拳擊、投擲、俯臥撐等。
兩種情況可導致運動后血糖升高
一種情況是無氧運動。這種高強度的劇烈運動會激活交感神經系統,刺激腎上腺分泌大量的兒茶酚胺、糖皮質激素、胰高血糖素等,這些應激激素可促進肝糖原分解及肝糖輸出,以保證機體的能量供應。當葡萄糖輸出量超過了肌肉組織吸收葡萄糖的能力時,血糖就會升高。另一種情況是“低血糖后反跳性高血糖”。這種情況常常發生于長時間連續運動之后,由于體內的葡萄糖及糖原被大量消耗,先是發生低血糖,之后身體會通過反饋調節機制,興奮交感神經,導致升血糖激素分泌增多,從而使血糖反跳性升高。
如何預防運動后血糖升高?
首先要仔細區分究竟是哪種情況引起的血糖升高。
如果是第一種情況,患者應將無氧運動改為有氧運動。年輕糖尿病患者可以選擇慢跑、游泳、球類運動等,中老年糖尿病患者可以選擇快走、騎車、打太極拳等。判斷運動強度是否合適有一個簡單的方法,即運動后心率=170-年齡。例如,一位年齡60歲的糖尿病患者,其運動后心率在110次/分(170-60)就比較合適。
如果是后一種情況,應該酌情縮短運動時間及能量消耗,或是在運動之前或運動過程中適當加餐,以避免低血糖發生,這樣就不會出現低血糖后反跳性高血糖了。
運動要遵循有效性、安全性和個體化的原則。科學運動有助于降低血糖,而運動不當很可能適得其反。糖尿病患者需要在專業人員的指導下制訂運動方案,運動強度要根據自己的年齡、體重、血糖水平、心肺功能等情況而定,運動強度過大血糖會不降反升,甚至誘發心血管事件等嚴重后果,而運動強度不足又達不到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