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復林
林煜是某平臺游戲女主播,擁有近500萬粉絲,自熱門游戲《絕地求生》上線后,就在直播間對該游戲進行演示和講解。
2018年4月,從事網絡游戲評論和解說的顧培文,在B站(嗶哩嗶哩網站)發布了一條視頻,就林煜于2018年1月的游戲直播進行點評。顧培文提到,《絕地求生》中的槍械品種繁多,但是目前人氣最高的武器是M416。這種武器一般有兩種開火模式,分別是單發開火和全自動開火。林煜在不到1秒時間,就打出了14發子彈,而她的手指卻一直按著鼠標不動,把單點打成了全自動,并且用了鼠標宏鏡頭作弊(指用鼠標自動激活一系列動作)。
顧培文對林煜游戲操作的真實性提出質疑后,立即被網友在網絡上大量轉發和評論,甚至有網友到林煜的直播間進行辱罵。
林煜感到十分委屈,便讓其工作室發布視頻回應,證明她具備手動1.6秒打出14發子彈的實力。同時,林煜的工作室還公開發布了《聲明》,否認“不到1秒打出14發子彈”“單點打成全自動”“開掛”。
顧培文觀看了林煜工作室發出的視頻后,覺得自己對林煜的游戲直播進行了誤讀。為了表示誠意,他于4月19日起,連續兩天在微博上轉載了林煜工作室發布的《聲明》,同時聲稱點評林煜“1秒14發”是口誤,并刪除了他在B站上傳的點評視頻。但顧培文堅持認為,從林煜的游戲視頻錄像中看,存在手指按著鼠標不動,單點打成全自動的嫌疑。
看到了顧培文的微博后,林煜認為對方避重就輕,不僅道歉力度不大,還強詞奪理,繼續堅持其誤導性評論,給她的名譽造成影響。她要求顧培文重新通過個人微博澄清事實,賠禮道歉。顧培文并沒有理睬。

林煜委托律師事務所向新浪微博、B站發出律師聲明;對自己的網絡知名度,以及顧培文的博文所引發的評論進行公證。
隨后,林煜向上海市寶山區人民法院遞交了訴狀,要求顧培文在其新浪微博及B站個人主頁的首頁顯著位置,連續三十日發布賠禮道歉的聲明,消除不良影響,并賠償她精神損失費5000元,支付其維權成本律師費和公證費。
林煜訴稱,被告顧培文作為網絡游戲評論、解說的up主(在網站上傳視頻、音頻文件的人),擁有粉絲近5萬人,其視頻播放量也高達200萬。顧培文為了自身的流量,不惜利用網絡環境,在原告所從事的特定游戲領域中,對其提供的直播產品進行極具誤導性的評論,導致他人以為原告在網絡游戲直播中存在作弊行為。該視頻一經發布,即引起網絡自媒體及各大門戶網站注冊用戶轉載,相關評論原告的文章及視頻在未經核實的情況下大肆渲染“原告被實錘開掛”的信息,且閱讀點擊量巨大。此外,因被告的不實言論,還引發了大量網絡用戶對原告進行辱罵。對此,顧培文具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顧培文在法庭上辯解說,被告并無侵犯原告名譽權的故意。作為游戲評論和解說人,對游戲主播在合理的界限內解讀是他的工作內容。他使用原告林煜的直播錄像作為素材,基于對游戲的認識發表客觀評價。就原告于2018年1月在直播間的游戲錄像提出合理的質疑,但被告從未說過原告游戲開掛,至于質疑視頻中被告存在的口誤問題,即說原告1秒打出14發子彈,實際是1.6秒,對此也予以澄清并道歉。
法院經審理認為,本案中,雖然被告在視頻中對原告“1秒14發”的合理性提出質疑,但在原告發布自證視頻之后,被告即刪除了爭議視頻,也在微博中轉發了原告工作室的《聲明》,并對“1秒14發”的口誤向原林煜表示了道歉。顧培文在評論視頻中,在未確認原告14發子彈是用時1秒還是1.6秒的情況下,就質疑林煜的操作是“1秒14發”“單點打成全自動”,雖不嚴謹,但考慮到評論時的語境,該評論仍屬于正常的評論范圍之內,林煜應予以理解與寬容,不能據此認為顧培文存在針對林煜的惡意。
法官當庭指出,本案雖未認定被告侵犯原告名譽權,但相關問題也要引起重視。對原告而言,消除他人質疑的最好辦法是用事實說話,在直播時讓操作鼠標的手更加清晰地暴露在網友面前,當1.6秒或者更短時間打出14發子彈成為原告游戲操作中一種習慣時,他人的質疑必將不攻自破。對被告而言,在今后的游戲評論解說中應本著客觀、嚴謹的態度做節目,切勿為爭流量而博人眼球,避免給他人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上海市寶山區人民法院作出一審判決,駁回原告的全部訴訟請求。
林煜不服一審判決提出上訴稱,林煜和顧培文同為網絡公眾人物,顧培文對其在網絡上的評論或者解說的尺度合理性的法律評價應與普通用戶有所區別;顧培文在發布視頻后,有相當多的轉載和網友評論中,都表達了林煜可能用鼠標宏作弊的質疑,已對林煜造成了不良的影響。
二審法院經審理認為,《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名譽權案件若干問題的解答》因撰寫、發表批評文章引起的名譽權糾紛,人民法院應根據不同情況處理:文章反映的問題基本真實,沒有侮辱他人人格內容的,不應認定為侵害他人名譽權。文章反映的問題雖基本屬實,但有侮辱他人人格的內容,使他人名譽受到侵害的,應認定為侵害他人名譽權。文章的基本內容失實,使他人名譽受到損害的,應認定為侵害他人名譽權。
林煜作為網絡上擁有較高人氣和知名度的當紅游戲主播,屬于網絡公眾人物。網友依據其直播視頻所發表的評論,有自己的認知并由此形成的評論觀點,是網絡時代特有的思維和言論表現,對此林煜作為網絡公眾人物,也應予以接納。同時,林煜認為涉案帖子已侵犯其名譽,造成其社會評價降低的后果,但未提供相應證據證實其粉絲數的變動與帖子之間存在必然關聯,其上訴理由亦難以采納。
2019年11月13日,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終審落槌,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以案說法】
法院認為,公民的人格尊嚴受法律保護,對言論是否構成對他人名譽權的侵犯,應綜合考量發言人的身份、言論指向的對象、具體的議題和內容、上下文語境、言論所引發的后果等加以判斷。本案中,原告林煜作為游戲主播,屬于網絡公眾人物。作為公眾人物,原告對于網友非惡意的批評、質疑有一定的容忍義務,不能簡單地認為一般的質疑和批評就構成侵犯名譽權。如相關言論超出必要限度而損害了公眾人物的人格尊嚴,則言論人應承擔侵權責任。(文中人物均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