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 包冬冬

工信部賽迪研究院安全產業研究所所長高宏
今年6 月11 日,工業和信息化部下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工業行業安全生產管理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指導意見》中要求,按照“管行業必須管安全、管業務必須管安全、管生產經營必須管安全”的要求,指導工業行業不斷加強安全生產管理,提升本質安全水平,為工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強有力保障。為此,本刊記者專訪工信部科研支撐單位——工信部賽迪研究院安全產業研究所所長、正高級工程師高宏,請他詳談《指導意見》此時出臺的重要意義,以及文件落實中的關鍵之處。
記者(以下簡稱“記”):高宏所長,您好。請您介紹下,當前,我國工業行業安全生產的現狀。《指導意見》在此時發布重要意義是什么?
高宏(以下簡稱“高”):當前,我國在工業快速發展的情況下,保持了工業行業安全生產總體形勢穩定好轉的態勢。根據工信部發布的數據,2018 年我國的制造業增加值占全世界的份額達到了28%以上,在世界500 多種主要工業產品當中,中國有220 多種全球第一。2018 年我國工業總產值超過了30 萬億元,約是1978 年的75 倍和1998 年的9倍;與此相對應,2018 年全國全年各類生產安全事故共死亡3 萬4 046人,較1998 年相比下降了67.3%,其中2018 年我國工貿領域的安全生產事故死亡人數則較1998 年下降超過了50%。經過多年的努力,我國工業安全生產總體趨勢向好,管理體系日趨完善,法律法規逐步健全,安全生產事故數量表現出明顯的波動下降趨勢。
我認為,發布《指導意見》,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和長遠價值。在互聯網、自動化、信息化技術日新月異的今天,工藝技術裝備不斷革新,兩化融合逐步深化,給工業安全生產工作提供了良好機遇。同時,工業轉型升級、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要求愈加迫切,都對安全生產工作提出新的發展要求。現階段,雖然全國工業安全生產狀況總體樂觀,但是各類安全生產事故和死亡人數總量仍然偏高,與先進工業化國家相比,我國事故和死亡人數絕對數量等指標依然落后。我國目前正在從工業化后期向后工業化時代過渡,帶來工業結構不斷優化,也對工業安全生產管理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因此,出臺《指導意見》,對于適應新形勢、新情況帶來的新變化,推動我國經濟社會和工業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記:請您介紹一下,工信部對哪些行業、領域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責任?具體職責包括哪些?
高:在工業行業中,工信部對民用爆炸物品行業、民用飛機及民用船舶制造業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責任。根據《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條例》,作為民用爆炸物品行業主管部門,工信部依法開展民爆物品生產銷售安全的監管,對民用爆炸物品生產、銷售進行安全監督管理。按照《國務院安全生產委員會成員單位安全生產工作職責分工》(安委〔2015〕5 號)的要求,工信部負責民用飛機、民用船舶制造業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及民用船舶建造質量安全監管,制定相關行業安全生產規章制度、標準規范并組織實施。此外,工信部還對通信業及通信設施建設負有安全生產監管職責,對從事公用電信網新建、改建、擴建及其配套設施建設等活動,以及實施對通信建設工程進行安全生產監督管理。
記:您認為,切實落實安全生產管理責任,需要厘清工業行業安全生產管理和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的哪些關系?厘清后,將解決哪些問題?
高:我認為,厘清的重點是處理好強制性監管執法與導向性行業管理之間的關系。
《指導意見》是深入貫徹2016年底《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推進安全生產領域改革發展的意見》,切實落實安全生產管理責任的重要舉措。《指導意見》明確了工信部門對工業行業中民用爆炸物品行業、民用飛機及民用船舶制造業負有安全生產監管職責。除上述領域外,應急管理部門在其他工業領域依法進行監管,行使生產安全監督與管理執法權,制止違規生產、處罰違法行為。
工信部門雖無監管執法的強制手段,但應在自身職責范圍內,將安全生產管理的要求納入到行業管理的相關工作中,通過綜合利用產業政策、法規標準、技術改造、化解過剩產能等手段,來引導企業防范化解風險隱患,加強源頭治理,來提升工業安全生產管理的質量和水平。
《指導意見》的出臺,有利于從兩個方面解決目前工業安全生產管理和監管存在的問題。
一是解決工業行業主管部門和工業行業安全生產監管部門之間的關系問題。大多數情況下,各級工業領域安全生產監管由應急管理部門負責,加強工業行業安全生產管理,就需要工信部門與應急管理部門之間各司其職、相互配合、相互協作,建立起強有力的管理與協同機制,形成齊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二是要解決工業行業主管部門內部安全生產管理體系建設問題。各級工信部門要按照黨中央和國務院提出的“管行業必須管安全、管業務必須管安全、管生產經營必須管安全”(三管三必須)的要求,盡快建立健全工信部門內部安全生產工作體系,從業務分工、機構設置、安全生產職責等方面入手,責任到人,推動安全生產和工業行業管理工作深度融合,從人、財、物等各方面為有效開展安全生產管理工作提供必要保障。
記:《指導意見》提出,加強對工業行業安全生產工作的指導。指導的主要抓手是什么?旨在實現什么目標?
高:我認為,將指導安全生產工作與工業安全發展相結合,是《指導意見》的一個亮點。在《指導意見》中,以提升行業標準和規范來保障工業安全發展、通過技術改造提升本質安全水平、強化化工園綠色安全發展等5 個方面為重點,可以發揮工業和信息化管理部門在行業規劃、產業政策、法規標準、行政許可等方面對安全生產工作的推動作用。
做好工業安全生產指導工作,對于工業高質量發展有著重要作用。一方面,安全發展是工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加強對工業安全生產工作的指導,規范工業安全生產,提高工業安全生產的本質安全水平,可以在提升安全保障能力的同時,促進工業高質量發展。另一方面,工業高質量發展也可以為安全生產提供支持。工業高質量發展的核心驅動力就是全要素生產率的提高,“機械化換人”和“自動化減人”等都離不開工業高質量發展;互聯網與物聯網、移動互聯、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廣泛應用,能夠為全社會本質安全水平的提高,注入了強大活力。
記:《指導意見》中提出,持續推動城鎮人口密集區危險化學品生產企業搬遷改造工作,做好這項工作,要掌握好哪些基本原則?《指導意見》中的哪些要求值得注意?
高:持續推動城鎮人口密集區危險化學品生產企業搬遷改造工作,是工業安全生產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2017 年《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進城鎮人口密集區危險化學品生產企業搬遷改造的指導意見》提出了“以人為本,安全發展;統籌規劃,分步實施;市場運作,政策引導”三項原則,做好搬遷工作,仍然要堅持這些原則。《指導意見》中堅持“一企一策”、充分發揮發展規劃和產業政策的引導作用、通過現有資金渠道對符合條件的危險化學品企業搬遷改造項目予以支持等內容,都符合上述原則的要求。
按照《指導意見》,做好持續推動城鎮人口密集區危險化學品生產企業搬遷改造工作,需要注意以下3 個方面:
一是實事求是。要從企業和園區的實際出發,用好異地遷建、就地改造、關閉退出等方式,切實把搬遷改造工作做實做細做好。
二是脫胎換骨。要鼓勵搬遷改造企業抓住機遇,用好國家的支持政策,搬遷改造同兼并重組、轉型升級等有機結合,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
三是多措并舉。企業搬遷改造的資金要充分發揮市場的作用,通過發行企業債、融企對接、土地置換、納入棚改等系列措施,廣泛為化工企業搬遷改造籌措資金。
記:《指導意見》明確,推動安全(應急)產業加快發展。與較早下發的《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應急產業發展的意見》《工業和信息化部 應急管理部 財政部 科技部關于加快安全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相比,《指導意見》是否提出新的要求,哪些工作要求是重點強調的?
高:我們一直從事安全和應急產業的研究,《指導意見》是工信部將兩大產業整合后首次公開相關信息的文件,對安全(應急)產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面對抗擊新冠疫情,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健全統一的應急物資保障體系,把應急物資保障作為國家應急管理體系建設的重要內容”,這是對安全(應急)產業發展提出的新要求。抗擊疫情彰顯了我國工業整體發展對應急保障的重要作用,安全產業和應急產業具有相同屬性,融合發展是大勢所趨,聚焦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社會安全等四類突發事件預防和應急處置需求,是未來安全(應急)產業的目標。
對于安全(應急)產業的發展,《指導意見》強調了3 點工作:
一是推動科技的引領作用。鼓勵企業研發先進、急需的安全(應急)技術、產品和服務,引導社會資源積極參與科研成果轉化與產業化進程,增強科技對風險隱患源頭治理的支撐能力。如針對疫情,在應急醫療物資保障方面補鏈、強鏈、擴鏈工作中,科技創新就必不可少。
二是優化產能保障和區域布局。引導企業集聚發展安全(應急)產業,規劃建設一批國家安全(應急)產業示范基地,支持發展特色鮮明的安全應急產品和服務,提升安全應急產品供給能力是當務之急。支持安全(應急)產業集聚區發展,規范現有安全產業示范園區和應急產業示范基地建設任務緊迫。
三是加快先進安全應急產品的推廣應用。面向四大類突發公共事件的需要,通過實施安全應急裝備和產品應用示范,推動高端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形成產學研用金協同推進安全(應急)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局面。
記:為了落實好《指導意見》,需要做好哪些具體工作?
高:我認為,落實好《指導意見》,應該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深入理解把握《指導意見》內容。《指導意見》提出健全完善工業行業安全生產管理責任體系、加強對工業行業安全生產工作的指導、持續推動城鎮人口密集區危險化學品生產企業搬遷改造工作、推動安全(應急)產業加快發展、持續推動民爆行業安全發展、做好民用飛機和民用船舶制造業安全監管工作等六方面18 條意見,內容豐富,涵蓋面廣,指導性強。
二是加強對《指導意見》的宣貫工作。按照《指導意見》要求,各地工信部門要加強組織領導,加大宣貫力度,指導地方各級工信部門準確把握安全生產管理職責定位,依法履職、正確履責。
三是督促地方部門抓緊研究部署貫徹落實《指導意見》。對照《指導意見》,各地方健全工作制度、細化具體措施、明確工作分工、確保責任到位,層層落實。
四是針對當前疫情,加快《指導意見》相關工作落實。根據《指導意見》,要綜合考慮疫情防控常態化條件下安全生產工作面臨的新形勢,進一步加強指導,為統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營造安全環境,特別是加快安全(應急)產業發展,為應對疫情,為健全統一的應急物資保障體系建設作出應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