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陸鈺

船舶建造過程中,因其自身結構特點,各類平面上存在著數以千計、規格各異的人孔、管道孔等“工藝孔”。從歷年事故統計數據中可見,因“工藝孔”防護不到位而導致的墜落/跌落事故占比高,是造船生產現場最主要的安全風險點之一。
造船業發展初期,作業者們的安全意識普遍不高,“工藝孔”缺少必要的安全防護,僅以立桿警示(圖1)或腳手板簡易覆蓋(圖2)為主,這種方式雖有一定的警示意義,但墜落/跌落的安全風險依然未能消除。
隨著作業者和管理者安全意識提升與防控風險的需要,作業者們開始思考“工藝孔”的防墜落措施。最常見的就是利用篦子板或網格板進行覆蓋防護(圖3)。由于材料成本低、批量制作快,該類型防墜落網的應用較為廣泛。但一段時間后,由于管線拖拽或人為踢碰,其容易位移導致防護失效的缺點也逐漸顯露。針對此問題,作業者們采取了進一步優化改善,增加“T”型卡口,配合網格板使用,有效解決了防墜落網被隨意偏移的問題(圖4)。

圖1 孔洞無防護或立桿警示

圖3 篦子板或網格板防護
許多安全改善可能就此結束,但筆者所在企業倡導“無責備”安全文化,鼓勵員工不斷創新、持續改善。作業者們充分結合現場生產實際需要,積極挖掘安全改良點,不斷優化防墜落治具的使用功能,進一步提高了“工藝孔”的安全防護系數,同時也顯著提升了工時效率。
例如:針對同類型船舶生產流水線上相同規格的“工藝孔”,反復移動網格板和“T”型卡口費時費力,卡口、馬板或手動工具等落入網格板下方不易取回的問題,作業者們制作了統一規格的封閉式蓋板,配以把手,設置時只需“一提、移動、一放”即可防護到位(圖5)。對于有人員、工具或材料經常出入的“工藝孔”,作業者們制作了鉸鏈式翻轉型防墜網,即使一個人作業也能夠方便、快捷地穿越“工藝孔”(圖6)。部分有通風換氣需要的密閉區域,配以可穿管的防墜網(圖7),既不擠壓通風管道,避免影響通風換氣效率,又可保障“工藝孔”防墜落的基礎要求。

圖4 增加“T”型卡口

圖5 統一規格防護治具

圖6 翻轉型防護治具

圖7 多功能防護治具
“羅馬建成非一日之功”,安全改善也并非一步到位。安全改善應當遵循PDCA(Plan 計劃、Do 執行、Check檢查、Act 處理)持續優化的科學管理規律,通過實踐發現不完善并再次改正,保持改善的持續性、靈活性,直至達成最優的改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