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 趙苡萱
近年來,我國化工安全事故頻發,多起典型化工事故都與一線職工的安全文化素質關系密切。2020年2月26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全面加強危險化學品安全生產工作的意見》,提出了加強專業人才培養的相關內容。現階段,化工行業、企業急需怎樣的專業人才?《意見》為化工人才培養指明了哪些方向?中國化學品安全協會教育培訓部主任房志東,回答了上述問題。
“目前,中國化工行業產值占全球化工產值的40%,居世界第一。我國已經成為真正的化工大國。”中國化學品安全協會教育培訓部主任房志東在接受本刊記者采訪時這樣說道。
化工生產具有易燃易爆、高溫高壓、腐蝕性強、有毒有害等特點,生產工藝、設備、控制系統和公用工程復雜,裝置危險源集中,容易發生事故。近年來,我國化工安全事故頻發,通過分析這些事故,發現化工從業人員安全意識差、安全知識缺乏、安全管理能力不足等,是事故發生的重要原因。
2020 年2 月26 日,中 共 中 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全面加強危險化學品安全生產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正值文件宣貫之機,本刊記者采訪了中國化學品安全協會教育培訓部房志東主任,從化工人才培養的角度闡述文件的重點內容。
雖然我國已經成為化工大國,但化工行業人才依然短缺,談及人才短缺的主要原因,房志東表示,結合我國近年來化工安全方面的發展情況,行業人才短缺具有多方面的原因。
“近年來,我國化工產業的發展速度過快。”房志東對此憂心忡忡。根據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的統計數據,2017 年,我國化工行業的主營收入達到了13.78 萬億,接近 全國GDP 的17%;2018 年,我國化工行業總產值占全國 GDP 的13%。“目前,中國化工行業產值占全球化工產值的40%,居世界第一。我國已經成為一個真正的化工大國。但是,在快速發展的進程中,全國化工產業的發展速度,與整體國民經濟發展還不協調、不匹配,表現在我國化工產業發展粗放、基礎設施和技術裝備落后,以及化工企業的安全管理薄弱等多方面。”化工產業發展過快,導致化工人才缺口變大,同時也對化工從業人員的專業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房志東認為,目前,有些地方政府對化工產業的規劃布局不合理,一些地方政府沒有從源頭進行有效管控。例如,東部沿海發達地區淘汰的落后產能,向西部地區或經濟不發達地區轉移,但在轉移的過程中,一些地方政府沒有從源頭上進行產能管控和科學規劃,造成本地區產業技術發生變化和化工產能的重復建設。部分淘汰的落后產能繼續使用,設備老化、運行風險大,容易導致化工生產安全事故多發,從而使得化工人才從事化工行業的意愿不強,間接引發人才流失。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人命關天,發展決不能以犧牲人的生命為代價。這必須作為一條不可逾越的紅線。但在目前,很多企業的發展理念依然是“重效益、輕安全”。“由于化工產業的利潤比較高,使得一些企業一味地追求利益,培訓投入不足、激勵政策不夠等問題依然嚴重。”對員工的培訓投入不足,必然影響員工的安全技能提升,這也是導致我國化工安全生產事故多發的原因之一。
“從整個化工產業的角度看,我國化工產業工人待遇普遍較低。”房志東說道,現在化工企業按照國家規定,都要進入化工園區,目前有80%~90% 的化工企業都搬入了化工園區,而化工園區的交通、生活設施方面都不太便利,上班往返路途可能需要2 ~3 個小時。化工產業工人工資不高,上下班又比較疲勞,這必然導致工人的工作積極性不高,容易造成化工行業人才流失。
房志東認為,目前我國化工安全生產事故發生后,部分企業、政府層面沒有及時、積極應對輿情,沒有正確引導公眾認識化工安全事故,普通老百姓不了解,事故發生的原因多是由于違章操作或主體責任未落實。人們“談‘化’色變”,認為從事化工行業非常危險。這也是目前化工人才短缺的一個原因。
化工行業涉及化工、機械、儀表、電氣等多個專業,各個專業都是保證化工安全生產的重要條件。而在化工企業中,“懂技術不懂安全,懂安全不懂技術”的大有人在。很多企業管理層的主要成員,雖然學過化工專業知識,但他們在技術引進、工程設計、工藝管理和設備維護等環節,都暴露出知識結構單一、安全管理素質不高等問題。另外,在我國化工產業的發展過程中,尤其在城鎮化建設的過程中,有很多失地的農民轉移到了化工行業。他們多為初中及以下文化水平,文化素質普遍不高。
總之,化工企業管理人員安全管理素質不高,一線工人化工專業知識、安全知識雙重缺乏,這已經成為制約化工行業安全發展的重要因素。所以,只有抓住最根源的“人”的問題,提高人的安全意識、安全知識、安全技能等,才能真正減少及避免事故的發生。
2014 年8 月27 日,教育部、原國家安全監管總局發布《關于加強化工安全人才培養工作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其主要內容是針對高校的復合型高端人才培養、化工安全專業人才培養方面提出了詳細的指導性意見。
“近幾年加入到化工行業的失地農民,其自身安全素質難以勝任工作要求,而他們又不可能去參加職業院校的系統培養,這時候,通過一些企業內部的培訓或其他手段提高產業工人的化工安全知識和技能就很有必要了。”房志東繼續說道。
這次的《意見》,主要從化工產業防范系統性風險的角度上,對人才培養的方向作了調整,使得化工人才的培養更具有適應性和精準性。《意見》提出了實施安全技能提升行動計劃,將化工、危險化學品企業從業人員作為高危行業領域職業技能提升行動的重點群體。這個改變,就抓住了化工企業中最容易出現事故的重點群體——一線產業工人。

房志東(右一)在企業檢查承包商持有的特殊作業票
除了實施安全技能提升行動計劃,《意見》還提出針對危險化學品生產企業管理人員的要求、一線崗位新招入的從業人員的門檻、化工企業專業技術團隊的組建要求、重點區域建設相關職業院校的要求、將化工過程納入高校專業核心課程共5 個方面的人才培養相關要求。《意見》延續了《指導意見》的主要政策,同時結合近幾年化工產業的發展情況,從源頭上更精準地解決了化工人才的培養重點和難點。
房志東表示,《意見》的出臺,首先理清了我國整個化工產業人才培養的結構和層次方向。明確了企業管理層,如主要負責人、安全管理員人員需要具備的素質和經驗;明確了化工企業一線員工需要具備的知識和門檻。其次,《意見》還對化工重點區域(如化工園區)人才培養提出了指導性意見,化工重點地區(如全國53 個危化品重點縣)扶持建設一批化工相關職業院校(含技工院校),依托重點化工企業、化工園區或第三方專業機構建立實習實訓基地。最后,《意見》對化工高校如何更精準地培養復合型化工人才,更好地提高整個化工產業員工的化工和安全技能,設立了一個方向性的突破,即把化工過程安全管理知識納入相關高校化工與制藥類專業核心課程體系。
《意見》出臺后,我們應該如何發力?房志東建議,應該加大宣貫力度,加強政策宣貫,要讓全社會知曉我國現在化工人才培養的重點方向,清楚有哪些人才培養的政策。
同時,房志東期盼應急管理部等相關部門、單位加快制定與《意見》相配套的實施細則,加快設計、制定相關政策標準和配套教材。
“2019 年5 月24 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職業技能提升行動方案(2019—2021 年)》(國辦發〔2019〕24 號)和《指導意見》中都提到了支持高危企業集中的地區建設安全生產和技能實訓基地,但實訓基地的建設依據,到現在還沒有具體的細則和標準。”比如創建“學分銀行”,那么“學分銀行”應該如何互認?這些都還沒有可依據的具體的條件、標準和實施細則。
目前,由于化工產業工人待遇普遍不高,人才流失嚴重,使得本來就有缺口的化工人才更是寥若晨星。房志東建議,政府應該出臺一些激勵政策,引導化工行業、企業能夠提高產業工人的待遇。這是目前制約整個化工產業發展的關鍵因素。
化工行業人才培養,一方發力肯定不如多方聯動,房志東認為,制定、出臺一些發動全行業的社會力量參與化工人才培養的政策,確實解決化工安全人才短缺的問題。他建議,中國化學品安全協會在參與化工行業人才培養方面,可以和大專院校、職業院校合作,編制化工領域相關的一些課程體系,同時聯合部分危化品重點縣建設化工安全方面的實訓基地。還可以發動其他的社會力量,甚至可以把化工安全相關知識灌輸到中學課本中,讓公眾逐漸提高化工安全意識和認知。
房志東建議,盡快出臺更具體、更精準的政策,落實全社會、全行業參與化工人才培養計劃。
引導企業建立員工的職業規劃,提高員工的歸屬感和自我認同感,讓員工對未來工作充滿憧憬和希望,對企業充滿信心,這樣才能更好地致力于企業發展。
針對這個問題,房志東建議,企業可以通過誠信體系的建設達到目的。企業在面對新招入員工時,需要對員工進行職業規劃,并且在一段時間內,考量企業是否按照承諾內容落實員工的職業培訓和職業規劃發展。這樣一來,企業通過誠信體系建設提高產業工人的素質,同時也提高了自身的誠信系數,對企業也具有正激勵作用,達到雙贏的目的。
對于化工安全人才的培養,除了以上問題,房志東認為在化工院校人才培養中還有3 個亟待解決的問題:一是目前化工院校化工安全和化工相關學科知識結合得不好,導致懂學科知識不懂安全,懂安全不懂學科知識的情況出現;二是課本教材與實踐結合得不好,同時教授化工安全知識的教師缺乏實踐經驗,導致學生接受的教育和現實脫節;三是目前化工行業裝置大型化、自動化程度高,工藝復雜化、過程連續性強的特點更加突出,對化工行業特種作業人員的要求越來越高,化工特種作業人員的培養模式如何能更有效地將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值得進一步推敲。這3 個問題希望能夠盡快補充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