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趙宏展 賀曉珍 楊意峰 趙曉寧
本文以中國石油在海外欠發達地區某作業項目為例,在常規職業禁忌證的基礎上,將當地工作人員的身體和心理狀況不適合海外欠發達地區的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中的相關因素予以充分考慮,并結合海外項目職業性有害因素擴展清單,形成欠發達地區海外項目職業禁忌證擴展清單。
在生產經營單位職業健康管理方面,國內主要關注的是職業病防治和職業禁忌證界定及其管理。但對于海外生產運營企業或項目,尤其是處于可依托醫療資源受限的欠發達地區,則會碰到另外一個重要概念與此相關,即健康適崗(“fit to work”, “fitness to work”, etc.)?,F以中國石油在海外欠發達地區某油田項目為例,介紹員工健康適崗管理框架在該油田項目的探索和實踐。
該油田項目處于相對落后的地區,受連年戰亂的影響,當地醫療基礎設施及醫療資源嚴重受限,社會依托差。同時,當地自然環境惡劣,旱季干燥炎熱,高溫可達50℃以上。該油田項目從2010 年3 月開發生產服務合同(DPSC)正式生效到2019 年3 月,日產量從中國石油接管油田時的4 000 桶提升了100倍至40 萬桶,實現了合同承諾的高峰產量。截至2019 年12 月,該油田項目的產能建設包括3 座油氣處理廠、80 多個叢式井生產平臺和20多條油田內部集輸主干線、2 座發電廠、2 座水廠等。高峰建設期間,油田各類生產作業人員超過7 000人。這些人員來自40 多個國家,各自的宗教信仰、生活習慣和所在國家的職業健康管理方式均不相同。

圖1 海外欠發達地區擴展的工作區域
工作區域中存在的各種可能危害工作人員健康和影響勞動能力的不良因素統稱為職業性有害因素,如工作環境中的噪聲、粉塵等。職業性有害因素與工作區域密切相關,工作區域中的活動類型、工作對象和周圍環境決定了該工作區域內工作人員暴露的職業性有害因素不同,如食品加工廠、化工廠和油田的職業性有害因素差別很大。通常生產經營單位對工作區域的理解局限在本單位的周界內,對本單位外界因素的影響考慮較少。

圖2 職業健康安全語境中的危險基本單元模型(一)
該油田項目擴展了常規“工作區域”的概念,充分考慮了海外欠發達地區的自然環境條件、社會安全形勢、醫療衛生基礎設施等因素,如:是否存在全科醫療?是否存在規范化的急診服務?是否可以取得有保障的處方藥品?等問題。即:在擴展的“工作區域”中,該油田項目將所在地區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中的健康威脅、健康風險因素等也予以充分考慮。
該油田項目將擴展的工作區域進一步劃分為若干“子工作區域”,包括醫療條件和后勤支持相對完善的營地、醫療條件和后勤支持相對薄弱的鉆井隊等,并列出每個 “子工作區域”中的 “工作崗位”,如圖1 所示。油田項目針對特定“子工作區域”中的每個“工作崗位”,識別出相應職業性有害因素,進而匯總出“子工作區域”以及整個“擴展的工作區域”中的職業性有害因素清單,形成海外項目職業性有害因素擴展清單,并進行相應的健康風險評估。
通常,職業性有害因素(能量和危險物質類)的危險程度的高低或危險性的大小,需要結合“職業性有害因素的固有危險性及其數量(如特定有毒有害氣體及其濃度)”“控制措施(如技術類和管理類)”“保護對象(如工作崗位)”和“情景或背景(如外部影響因素)”等方面進行綜合衡量。職業健康安全語境中的危險基本單元模型(一)如圖2 所示。

圖3 職業禁忌證的確定因素
圖2 中的“健康影響”需要進行健康風險評估。健康風險評估首先需要進行每一種“職業性有害因素”和每一個“工作崗位”之間的配對,這是將圖2 命名為“危險基本單元”的重要原因。圖2 中“控制措施”的有效性決定了健康風險的最終水平(即剩余風險的影響)。
同一工作崗位的人員,其健康狀況可能差異很大,可能有不同的職業禁忌證。根據GBZ/T 260-2014《 職業禁忌證界定導則》,職業禁忌證是指勞動者從事特定職業或者接觸特定職業病危害因素時,比一般職業人群更易于遭受職業病危害和罹患職業病或者可能導致原有自身疾病病情加重,或者在作業過程中誘發可能導致對他人生命健康構成危險的疾病的個人特殊生理或病理狀態。因此,在危險基本單元模型中僅僅將 “工作崗位”作為“保護對象”顯然是不夠的。
一個工作崗位可能既是需要受到保護的對象,也是“管理類控制措施”的執行者和“技術類控制措施”的操控者,需要滿足實施“控制措施”的要求。因此,“具體工作崗位人員”的職業禁忌證需要同時考慮“職業性有害因素”和“控制措施”對特定“工作崗位”的要求,如圖3 所示。

圖4 職業健康安全語境中的危險基本單元模型(二)
因此需要將“具體工作崗位人員”取代圖2 中的“工作崗位”,并引入職業禁忌證的因素,建立如圖4 所示的修正模型——職業健康安全語境中的危險基本單元模型(二)。當作為保護對象的具體工作崗位人員有某種職業禁忌證時,職業性有害因素的健康影響會更嚴重。
在常規職業禁忌證的基礎上,該油田項目將工作人員的身體和心理狀況不適合海外欠發達地區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中的相關因素予以充分考慮,并結合海外項目職業性有害因素擴展清單,形成欠發達地區海外項目職業禁忌證擴展清單。該清單將42 類工作崗位的常規職業禁忌證清單擴展為包括16 大類、82 小類身體狀況的清單。例如,Ⅰ型糖尿病,由于該病往往發病較急,控制不好危及生命,且需要終身注射外來胰島素治療,而胰島素需冷鏈運輸并冷藏保存。結合了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的職業禁忌證擴展清單,適用于海外欠發達地區的企業或項目更全面地管控員工的健康風險。
國際石油天然氣生產商協會(IOGP)認為,“健康適崗”與以下過程相關:保證一個人能安全地完成工作任務,并且對他們自身、雇傭他們的企業或第三方沒有不可接受的風險。從這里可以看出,健康適崗的目的是確保員工適合目前崗位并在工作時不對自己和他人造成風險,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如何實施“健康適崗”是很多生產經營單位面臨的問題。
該油田項目應用危險基本單元模型,探索了一種基于職業性有害因素擴展清單和職業禁忌證擴展清單的健康適崗管理框架模型。該框架模型融合了上崗、轉崗、返崗、在崗和離崗等健康適崗管理的關鍵節點(如圖5 所示),并對員工健康適崗情況實施動態評估和管理。該油田項目健康適崗評估和管理充分考慮了工作崗位要求中對職業性有害因素控制措施的要求。
在上述框架模型下,該油田項目將職業禁忌證與健康適崗管理結合起來,賦予健康適崗三重含義:一是選聘的海外項目人員不能有法定的職業禁忌證;二是選聘的海外項目人員不能有擴展的職業禁忌證;三是在崗項目人員的身體和心理狀況需要滿足崗位工作要求,包括職業性有害因素控制措施的要求等。
該油田項目基于職業禁忌證擴展清單及動態評估管理方法,編制了健康適崗管理方案。自該方案實施以來,先后對2 000 多人在上崗、轉崗、返崗、在崗(年度)、離崗等關鍵節點進行了健康適崗評估,并依據評估結果采取了相應的健康風險應對措施。其中:5 名應聘人員因健康不適崗在招聘過程未被雇用; 2 名在職人員因健康不適崗轉任其他崗位;52 名臨時健康不適崗的在職人員在接受治療后順利返崗。

圖5 健康適崗管理框架模型

圖6 員工在該油田項目健康與醫療服務中心接受健康適崗評估
健康不適崗典型案例包括:2 名應聘人員因色盲不能從事電工作業未被雇用;1 名應聘人員因嚴重肥胖(BMI>40)未被雇用(被列入職業禁忌證擴展清單);1 名國際雇員因Ⅰ型糖尿病未被雇用(被列入職業禁忌證擴展清單,在醫療資源受限的油田現場工作健康風險高);1名國際雇員因腦部腫瘤做過2 次手術未被雇用(被列入職業禁忌證擴展清單,在醫療資源受限的油田現場工作健康風險高);1 名消防員因耳膜穿孔,如暴露于有毒氣體環境存在健康風險而轉崗;1 名消防員因嚴重肥胖(BMI>40)而自愿離職(被列入職業禁忌證擴展清單)。
該方案的實施還幫助超過200名在職人員發現自己未知或未控制的疾病,并得到及時干預和治療。同時,該項目通過專業心理咨詢人員成功干預了7 個心理危機事件,相關員工均在心理狀況滿足崗位要求后返崗。
健康適崗關注工作人員對于工作崗位和工作環境的健康適應性(身體適應性和心理適應性)。海外項目職業性有害因素擴展清單和職業禁忌證擴展清單,是有效管控海外項目人員健康“脆弱性”和職業健康安全事件,進而保障海外項目人員職業健康安全的基礎。危險基本單元模型是搭建基于兩個擴展清單的健康適崗管理框架的有效工具。
基于危險基本單元的員工健康適崗管理框架在該油田項目的探索和實踐,使得健康風險在該項目高速發展中實現了精準和有效防控,該項目在高速發展過程中未發生因健康原因導致的亡人事件和預后不良情況,充分詮釋了該油田項目作業者努力踐行對員工的關照義務。
2019 年6 月初,該油田項目在健康醫療方面經過了8 年的實踐和積淀,入圍2019 年度全球企業“員工關照義務(Duty of Care)”系列獎項的“全球最佳偏遠地區韌性獎(The World Best Remote Resilience Award)”短 名 單,并 在10 月 獲得了頒獎典禮上的壓軸大獎“復雜環境杰出健康管理獎(Superior Health Management in Complex Environ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