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丨張艾寧
人文經典互譯是推動文明互鑒的重要手段,中外出版人、翻譯家需要緊密合作共同促進經典互譯與人文交流。
2020 年8 月25 日,中國—中東歐國家出版聯盟“人文經典互譯與文明互鑒”論壇在北京舉辦。本次論壇由北京外國語大學、中國—中東歐國家出版聯盟主辦,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中國文化譯研網承辦,來自國內外出版界、翻譯界、學術界近300 人參加了本次論壇。
為落實《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杜布羅夫尼克綱要》精神,深化“17+1”出版合作,促進雙向文化交流,實現文明互鑒,雖受到疫情的影響,中國—中東歐國家出版聯盟通過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成功舉辦了此次論壇,討論了出版業和譯者如何推動人文經典互譯出版,促進不同文明互學互鑒。
據悉,中國—中東歐國家出版聯盟自2018 年8 月成立兩年來,在推動版權貿易和出版交流方面成績斐然,目前已有45家成員單位,外方出版社涉及13個中東歐國家。聯盟內部所有單體出版社共計100 余家,已經日益成為具有廣泛影響的國際性行業組織。
外交部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事務特別代表霍玉珍大使在講話中提出,出版聯盟應當在今后的工作中繼續強化對傳統經典作品的互譯工作;原汁原味地做好當代經典著作和文學作品的互譯工作;拓寬互譯領域,豐富互譯內涵;廣泛開展活動,助力譯者水平的提升。
北京外國語大學副校長袁軍在講話中表示,人文經典互譯是實現民心溝通和文明互鑒的重要手段和基礎工程,北京外國語大學以“把世界介紹給中國,把中國介紹給世界”為己任,以服務國家戰略,培養高層次國際化外語人才為目標,為推進中國與世界各國人文經典互譯實施提供學術和智力支持。
新聞出版署進出口管理局合作交流處處長錢樹人高度肯定了中國—中東歐國家出版聯盟在促進版權合作、圖書展覽以及文化互譯方面發揮的重要作用,疫情期間中外出版人守望相助,及時分享抗疫經驗,堪稱典范,希望出版同仁持續深入合作,共同促進文明互鑒。

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總編輯徐建中
“17+1”出版聯盟理事長、外研社總編輯徐建中介紹了聯盟成立兩年來在推動中外出版社溝通信息、分享經驗、版權合作方面的主要成果,特別是2019 年中國與中東歐多個國家以建交70 周年為契機舉辦了豐富多樣的出版交流和產業研討。他呼吁中外出版人面對疫情,加強合作,共克時艱,共同推進人文經典互譯,共同創造產業發展美好明天。
論壇期間,中外出版人、作家、翻譯家、研究者就“文明互鑒:出版業的使命與責任”、“翻譯家:文化交流的擺渡人”這兩個主題進行了熱烈而富有成果的討論。
大家一致認為,文明不分大小,都是世界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文明因其多樣性而豐富精彩。不同文明之間只有加強交流和互鑒才能促進相互理解和彼此尊重。人文經典互譯是推動文明互鑒的重要手段,中外出版人、翻譯家需要緊密合作共同促進經典互譯與人文交流。
在本次論壇上,還舉辦了吉狄馬加“《裂開的星球·遲到的挽歌》多語種出版授權合作簽約儀式”。面對疫情,詩人創作了這兩首長詩,用詩歌呼吁打破壁壘和隔閡,共同抗擊病毒、捍衛人類命運共同體。該詩集將由外研社出版并將在海內外發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