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張艾寧 攝影|彭若

目前,書業究竟恢復了幾成元氣?通過上海書展或許可以窺一斑而知全豹。
8 月12 日,為期一周的2020 上海書展暨“書香中國”上海周如期在上海展覽中心開幕,現場大小讀者的參與度勝似當日36 攝氏度的高溫,熱情似火。
然而,嚴格的安檢步驟、場館內隨處可見“佩戴口罩,保持距離”的提示牌、展館內擺放著口罩及消毒液等防疫物資、每天定時消毒殺菌八次的工作規范均向我們訴說著此次書展與往年的不同。
受疫情影響,2020 上半年書業在一定程度上陷入市場的低迷狀態,新書品種同比下降27.74%,碼洋下降59%,出版機構將目光與精力更多地集中在下半年發力。上海書展作為全國性的大型書展,在疫情防控常態化的背景下,以“我愛讀書,我愛生活”為主題,對辦展思路、方式等均進行了調整優化。
目前,書業究竟恢復了幾成元氣?通過上海書展或許可以窺一斑而知全豹。
為控制現場人數,今年上海書展首次采取實名預約制購票,以保證現場人數控制在一萬人以下,僅為往年人數的六分之一。共設上海市12 家新華書店門店售票以及大麥網線上售票兩種方式,均售完為止,每日僅有少量放票。


據了解,8 月6 日上午十點各大書店開始售票,有讀者六點便前去排隊購票。而8 月7 日上午十點線上售票通道開放,不久后便售罄,甚至網上出現熱炒門票價格的現象,驚現50 ~150 元不等的票價。上海書展指導委員會辦公室特發表聲明強調,此類門票均為虛假信息,一切損失將由本人承擔。
同時,呼應讀者對于書展的信任,上海書展安檢強度有所提升,入場需佩戴口罩,出示身份證、健康碼,通過人臉識別后掃門票二維碼進入展館,有效避免了黃牛電子票以次充好。安檢篷內裝置了智能人體安檢系統,對每一位讀者進行紅外測溫,入場人員體溫一律不得超過37.3 度。
上海書展一票難求,讀者對于閱讀的熱情不變,對書籍的需求不減。一大早,便有不少讀者進入展場,在各個展位選購圖書。其中,小讀者的熱情最高,或站在展臺前瀏覽圖書,或坐在展廳旁的地板上靜心閱讀。
有家長讀者表示:“孩子是個小書蟲,每年書展都會帶孩子來購書,讓他親身感受現場濃厚的文化氛圍。”“我覺得看書很好玩,還能學到很多知識。”一旁9 歲的小朋友笑瞇瞇地補充道。“線上售票通道一開通,我們就搶到票了。因為是預約制,人流量有所控制,所以今年書展的體驗感比往年好得多,總體來說更舒適了。”現場讀者如是說。
與線下嚴格的人數控制相比,線上所展現的是書展邊界的無限延伸。“上海書展·閱讀的力量”線上平臺中,“云游書展”“云首發”等功能一應俱全。同時,書展現場設有多個專業直播間,方便出版機構在直播間內進行線上活動的發布。線上線下雙軌并行,打破了書展地理限制與人數限制客觀因素,讓更多不在書展現場的讀者也切身感受到了閱讀的力量。
這應證了2020 上海書展兩個“關鍵詞”:安全、出彩。既要確保疫情防控有力有效、活動舉辦安全有序,也要引領閱讀文化風尚,帶動產業經營復蘇,讓市民讀者安全感十足、獲得感滿滿、幸福感充盈。
線上線下聯動、大小活動云集、讀者熱情高漲,在這樣特殊的背景下,閱讀的光芒顯得更加熠熠生輝。
“書展現場的零售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通過書展提高產品的熟知度與曝光率,再進一步引流,最終將讀者拉入到出版社的私域流量當中。”上海譯文出版社社長韓衛東如此看待此次書展于出版社的作用。
上海譯文出版社在展會現場除了傳統圖書產品以外,還布置了豐富的文創產品以及具有游戲性質的扭蛋機,扭蛋機內是上海譯文的原創作家主題印章。
有小朋友抽中了僅在書展現場才有的限量隱藏款印章,“sail to the stars”——知識會帶他航行到星空中去,高興得歡呼雀躍。上海譯文出版社將文創與圖書內容深度融合,精準把握了讀者的喜好與消費心理,現場圈粉無數。
疫情期間,傳統方式受阻,出版社和渠道都在努力求“變”,不斷更新觀念并積極付諸實踐,從短視頻到直播再到私域流量的運營,將一個個挑戰化為機遇,愈發適應5G 時代的發展以及新零售形態的變化。


在新書發布方面,與往年相同,上海書展是各個出版機構最重視的展會活動之一,多部新書將會在上海書展進行發布與簽售,現場優秀作家云集,如康輝讀者見面會、羅翔新書簽售會、白茶簽售會、月關簽售會、八路《精兵少年團》簽售會等活動,讓讀者離作家更近、與書籍更親,達到上海發布,全國熱賣的效果。
同時,書展上隨處可見各個出版機構出版的重點新書,主賓省浙江展團布展面積440 平方米,攜帶近2700種精品圖書參展。當中既包括《升級版動物小說大王沈石溪品藏書系》《五千年良渚王國》等系列深受讀者喜愛的少兒圖書,也不乏《陶藝》《中國插花史》等大眾生活類圖書。中國出版集團則展出8000 余種精品出版物,人民文學出版社新近出版的莫言新作《晚熟的人》、哈利波特20 周年學院紀念版等圖書均在展場重點位置展出,吸引一眾讀者的關注。中華書局也在書展繼續舉辦二十四史讀者見面會,今年是第八年在上海書展舉辦該活動,足以見得出版社對于上海書展的重視程度。
中金易云大數據平臺的實時監控數據也顯示出向好趨勢,從渠道來看,實體書店2 月份銷售跌到底谷,同比下降75.13%。3 月銷售開始抬頭,同比降幅逐漸收窄。6 月份雖然發生局部地區疫情反復,但實體渠道依舊維持了回升的趨勢,7 月部分書店集團的銷售同比已經持平甚至有小幅增長。
正如中華書局執行董事徐俊所言:“希望以上海書展為起點,迎來書業的復蘇。”二十一世紀出版社營銷部主任黃帆認為:“從上海書展現場來看,渴望閱讀的人非常多,上半年受客觀因素影響不可避免,但此次書展向業內外傳達出復蘇的信號,書展過后將迎來一定幅度的增長。”中華書局梁彥對此也持樂觀態度:“通過下半年的努力,今年有望做到與以往營收持平的水準。”
整體來看,上海書展影響力不減,是出版方展示出版成果、讀者了解最新書訊、充分進行出版交流的文化盛會。可以預見,書業未來趨勢向好,各家出版機構在上半年蓄力以待,下半年將會有所爆發。
除了傳統圖書產品的展銷,本次書展還首次設有“未來閱讀館”,入駐樊登讀書、蜻蜓FM 等平臺。
作為“未來閱讀”展區的一個重要展館,樊登讀書打造的“未來自習室”探索“線上線下同步,圈內圈外共享”的未來閱讀新模式,呈現“出版+”的多元業態。蜻蜓FM 則圍繞“聽游”這一概念,展出豐富的有聲文化內容。在此區域,通過對文創產品、數字出版等產業的展示,深度挖掘了從技術形態到IP 開發等內容,有利于出版產業用技術與創意探索更多內容變現的可能,最終實現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統一。
“實體書店品牌館”也是今年上海書展的創新場館,打造沉浸式、場景化的書店街區,展示數十家書店的產品與風貌,呈現“書店+”的融合多元業態。據中共上海市委宣傳部副部長、上海市新聞出版局局長徐炯介紹:“實體書店有自己的特色,比如說咖啡、文創等等。有些還有它自己的‘書店+’模式,比如說有些實體書店這兩年有‘書店+樂器’的培訓模式。所以有更大的場地、更好的布局,可以更充分地展示實體書店的多元化功能。”
下午五點,書展日場結束,工作人員在清場后開始全面消毒殺菌,以保障夜場讀者可以與日場讀者享受同樣安全的空氣與環境。經過一個小時的消毒殺菌,空氣中飄散著令人安心的消毒水味道。下午六點,夜場的讀者開始入場,許多讀者下班后趕來書展現場購書,小朋友在展臺前專注閱讀,書展又恢復到白天熱鬧非凡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