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欽超
隨著手機多媒體智能化的應用與發展,現在人們的生活中隨時都能了解來自不同媒體的新聞消息,而不用依賴每天抽空去看電視新聞來獲取信息。
在這些新聞中或者與老百姓有直接聯系也是最關心的新聞中,老百姓經常聽到、看到類似×××小區或者大廈業主家窗戶漏水了…,都把屋里家具淹沒了…,等等類似的報導,其實這類問題在雨季沒有到來之前就存在,這也是建設單位每開發完一個項目在與業主交房時最頭疼的問題,因為業主雖然不是專業或者不全是專業人士,但業主能看到明顯存在的問題的,比如:這個地方的縫隙怎么這么大呀,這個地方怎么還透著亮呀,這個地方怎么缺個螺釘呀等等,類似這些明顯的問題建設單位不給一一解決,這個房子是交不出去的,而且往往就是這些問題留下了以后雨季向室內漏水的隱患。
如何解決或根治這類問題,其實并不是什么難事,只要在以下幾個環節中,設計部門和施工安裝管理部門相互配合交代清楚是可以避免類似問題再次出現的。
任何一個項目新建也好、改擴建也好,專業建筑外窗公司在拿到建筑設計圖紙以后,首要工作就是根據建筑圖的窗型要求選擇所用的鋁合金材料系列,根據鋁合金窗的開啟形式去選擇合適的鋁合金材料。
由此一個項目選用的鋁合金材料需要滿足以下要求才能生產出合格的產品:
a)滿足建筑外窗外觀形式要求;
b)滿足建筑外窗所處外界環境要求;
c)滿足建筑外窗構造安全性能要求(防盜、逃生);
d)滿足建筑外窗其他性能要求(水密性、氣密性)。
為了解釋清楚以上幾點,本文參照圖1的建筑外窗立面圖,做詳細說明。

圖1 建筑外窗設計立面圖
由圖1建筑外窗立面圖,按照我國建筑制圖規范表達形式不難看出,這是建筑內平開窗,根據這個立面圖所給出的信息就可以在內平開范圍內去選擇鋁合金型材。
中國是一個鋁合金型材的研發、生產、應用大國,可以說每個省市都有鋁合金型材研發、生產廠家,每個廠家研發、生產的側重點又有些不同,因此在選材的時候首先應看廠家有沒有研發、生產你所想要采用的內平開窗系統的材料。
在找到窗系統滿足建筑設計要求屬于內平開窗以后,就需要進一步從構造上去分析窗系統的合理性,這里的合理性專指“氣密性”、“水密性”、“節能性”、“隔聲性”,這四大特性看似簡單,但從型材構造上還是有不少做法的,這就需要你具備多年的構造設計經驗,并根據實際交付以后所掌握的數據信息反饋的問題加以解決。

圖2 內平開窗材料構造1

圖3 內平開窗材料構造2

圖4 內平開窗開啟構造示意圖
圖2~圖4都屬于內開窗構造,其中不難看出從構造上兩者有不同之處,而且是非常明顯的不同。比如“圖3的內開窗構造中缺少一道圖2中的鴨嘴型密封膠條”、“圖3中玻璃固定安裝扣線材料在建筑室外側”,這兩點即使不去仔細觀察也能看明白其中的不同,除此之外還有一個不同,圖3中相比圖2增加了轉換材料,從成本的角度分析是增加了建筑總成本的投資,用于投標肯定不占價格上的優勢,但關鍵是增加了成本投資,在使用過程中卻提高了滲漏的可能性。
玻璃固定安裝扣線材料設置在建筑外窗的室外側、同時增加了轉換材料,這種構造存在以下缺點:
a)玻璃固定扣線材料之間增加安裝搭接口,使得室外側的水流入到窗構造以內的可能性增大;
b)轉換材料與主框材料之間的轉換拼接縫隙增加了水流入到窗構造以內的可能性;
c)由于玻璃固定扣線是屬于機械性卡扣構造安裝,當玻璃所受荷載(負風壓)較大時,有可能會出現玻璃固定扣線在超過所能承受的荷載時變形或脫落的風險;
d)由于玻璃固定扣線安裝在建筑室外側時,玻璃比較容易拆卸,給盜賊盜竊建筑室內物品提供了便捷可能性。
綜上所述,結合(圖2~圖4)構造圖,圖2內開窗的構造從氣密性、水密性、隔聲性、節能性分析比較合理,而且也滿足建筑外觀要求。

圖5 內平開窗玻璃與型材槽口構造示意圖
內平開窗玻璃與型材槽口構造示意圖(圖5)告知建設用戶合理的鋁合金窗構造形式,在建筑窗用鋁合金型材的外側型材要有組織排水構造槽,一旦雨水通過玻璃外側密封膠條流入到構造槽內,這部分雨水會沿著設置的排水孔流出構造槽,同時建筑外窗玻璃的外側或者內側不應采取現場打耐候密封膠的方式來解決外窗滲漏的問題,這種方案措施是有問題的,根本解決不了建筑外窗滲漏問題(因為外窗型材所有的連接口都存在雨水滲透到構造槽的隱患),反而給后期更換玻璃帶來較大困難。

圖6 內平開窗玻璃與型材槽口構造錯誤示意圖
如圖6也是一種建筑外窗鋁合金型材,如果不仔細研究你是不會注意其中細節問題所在。這種型材安裝玻璃構造圖缺少型材外有組織的水槽構造,雖然在設計的時候考慮到設置外排水孔,但是卻忽略了一個問題,就是雨水較小時外排水槽會起作用,一旦雨水大而且下雨的時間較長排水孔就不能滿足水量排出的需求,構造槽內的水將會沿著中間的隔熱條縫隙流入,直到流出型材外部。
這是因為構造槽內的玻璃墊塊是在槽內玻璃的角部設置的,有一大部分間隙是沒有玻璃墊塊的,其次隔熱條是穿入設置好的構造槽口內通過擠壓機擠壓構造凸起部位固定的,這種連接方式是不可能100%不存在狹小間隙的。
除型材構造系統選擇時需要特別注意外,剩下的環節就是密封膠條和開啟五金件系統。密封膠條按照常規選擇三元乙丙膠條,要按照設計要求注明是標準的三元乙丙膠條,或者選擇說明硅橡膠膠條;開啟五金要在設計說明中注明材料材質要求以及鎖點數量要求,只有要求明確才能確保開啟窗的密閉性能及承載性能。
因此選擇建筑外窗型材構造與系統的環節是非常重要的,容不得馬虎。

圖7 外窗與建筑主體洞口下端連接構造措施
圖7 、圖8是過去比較普遍的建筑外窗與建筑結構洞口之間的設計連接安裝做法,窗下端室外從構造措施上設計自然外找坡不小于3%的排水;窗上端室外從構造措施上設計自然外找坡不小于3%的外邊檐滴水線,窗上端室外從構造措施上不宜設計出凹槽止水線,因為凹槽止水線會直接影響到抹灰厚度或保溫層段帶問題,由此造成抹灰層容易局部開裂脫落。

圖8 外窗與建筑主體洞口上端連接構造措施
圖9 、圖10是房地產業迅速發展時期應用比較普遍的建筑外窗與結構洞口之間的設計連接安裝做法,不同之處就在于圖9、圖10采用先安裝鋼副框,可以縮短工期,同時避免不同工種之間互相交叉施工協調的弊端。

圖9 外窗與建筑主體洞口下端連接構造措施

圖10 外窗與建筑主體洞口上端連接構造措施
雖然構造措施圖9、圖10相比圖7、圖8效果要好一些,但是許多竣工以后的項目出現滲漏現象證明,這些做法還是處于理論上考慮,無論是增加鋼副框及窗邊框直接與結構洞口安裝間隙的填縫措施都不能完全保證不會產生滲漏現象,因此通過不少項目案例證明,如果在室外收口填縫的外側再增加一道防水雨布(圖11)效果將會更加有效。

圖11 防水雨布構造設計節點
防水雨布設計需要注意以下的技術要點:
a)設計安裝順序:(1)先安裝窗洞口下端;(2)再安裝窗洞口兩側;(3)最后安裝窗洞口上端。
b)設計下料尺寸要求:(1)防水雨布的安裝下料尺寸窗洞口下端要比實際洞口寬度兩邊各長出50mm;(2)窗洞口兩個側邊高度各邊要長出100mm;(3)窗洞口上端要比實際洞口寬度兩邊各長出150mm。
c)安裝交叉相壓要求:(1)洞口高度方向兩個側邊防水雨布壓住窗洞口下端防水雨布;(2)窗洞口上端的防水雨布壓住高度方向兩個側邊防水雨布;(3)鍍鋅薄鋼片的長度要大于防水雨布的長度,不應讓防水雨布發生翹邊。
a)檢查窗邊框生產出廠合格證書及檢驗項目記錄。
b)核對窗邊框型材原材料合格證明文件(含性能檢測報告)。
c)核對窗邊框密封材料合格證明文件(含性能檢測報告)。
d)校驗窗邊框生產工藝是否符合設計要求及相關規定。
e)校驗窗邊框生產尺寸是否符合設計要求及相關規定。
f)校驗窗邊框生產接縫平整度及尺寸是否符合設計要求及相關規定。
g)檢查窗邊框密封膠條安裝規格及部位是否符合設計要求。
h)檢查窗邊框接縫隱藏部位是否涂抹耐候密封膠。
i)驗收合格的窗邊框應進行重新包裝并做好標記,嚴禁材料外露。
a)對于驗收合格包裝好的窗邊框應及時搬運到所安裝的建筑樓層內,盡可能減少多次搬運。
b)窗邊框在樓層內應按照不同規格分別擺放。
c)窗邊框在樓層內嚴禁水平堆放,避免造成二次損壞及變形。
d)窗邊框在樓層內與墻體或結構柱應傾斜75°,底部墊上高度不小于100mm的木方擺放,同時木方高度應處于同一水平狀態。
e)擺放好的同一規格窗邊框應采用柔性尼龍繩捆綁牢固。
a)打開窗邊框外包裝(保留型材原有包裝)。
b)在窗邊框室外側型材四周截面構造槽內安裝(圖12)防水雨布(如果設計有)。
c)在窗邊框型材四周安裝固定鋼片(如果設計有)。
d)采用符合設計及工藝要求規格的不銹鋼螺釘與鋼副框固定,鋼副框與窗邊框截面設置柔性橡膠墊(橡膠墊滿鋪)。
e)采用符合設計及工藝要求規格的射釘或其他錨栓將固定鋼片與窗洞口側壁進行固定(設計沒有鋼副框的狀況下)。

圖12 防水雨布安裝位置示意圖
f)窗邊框與結構洞口之間徹底清理干凈,沿洞口側壁噴水達到不低于60%的飽和度。
g)一次性打聚氨酯發泡密封膠或抹抗裂砂漿,嚴禁留有縫隙二次操作。
a)徹底清理窗邊框玻璃安裝槽內的各類垃圾。
b)檢查疏通窗邊框室外側排水槽。
c)檢查窗邊框室外側密封膠膠條,保證膠條順直、高于并與邊框外型材截面咬合,膠條轉角處接頭嚴密有效。
d)固定玻璃下部墊塊應跨越隔熱條搭接在鋁合金型材上部。
e)開啟窗扇玻璃應對角設置定位墊塊且保證墊塊牢固。
f)玻璃扣壓線安裝符合設計要求,壓線密封膠條嚴密填塞牢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