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南京市六合區第一幼兒園花語城分園 邱金禎

有老師在講座中說過這樣一句話:沒有親近過泥土的孩子永遠不會真正懂得什么是童年。確實,自然界中無論是大到一朵云,還是小到一棵草,都是幼兒認識、探索和欣賞自然的天然材料,也是幼兒操作和創作的自然材料。
陳鶴琴先生曾說:“大自然、大社會都是活教材。”大自然以勃勃的生機存在于我們的周圍,萬千姿態的樹木、五彩斑斕的花朵、形態各異的石頭、蜿蜒流淌的小河、郁郁蔥蔥的稻田等,都以其特有的魅力吸引著幼兒。
我園坐落在美麗的茉莉花之鄉——南京市六合區,環湖多山、鳥語花香,素有“天然氧吧”之譽,有著極為豐富的自然資源。隨著我園“四季課程”的不斷深入,我們圍繞《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下稱“指南”)精神,帶幼兒接觸大自然,激發其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我們努力尋找、挖掘、利用這些獨特的自然資源來豐富我們的課程,尤其是在美術作品創作中,我們充分發揮自然資源的魅力,激發幼兒美術創作的靈感,讓自然材料賦予幼兒美術作品以生命力。
幼兒園美術活動中,自然材料因其自身的獨特性,充分顯示出其無與倫比的優勢。
幼兒認識周圍事物大多依靠直接感知,所以,只有讓幼兒直接接觸事物,才能激發他們創作的靈感。大自然中的樹葉、樹枝、石塊等,這些隨手可得的材料令幼兒既熟悉又新奇,貼近幼兒的生活,易于喚起幼兒的創作熱情與創作欲望。我們鼓勵幼兒走進大自然,讓幼兒成為自然材料收集的主角。當幼兒走進公園,一顆顆隨風飄擺的狗尾巴草讓他們愛不釋手,小兔子、小草人、草花環等一件件作品在孩子們的玩樂中創作出來。這些作品在成人眼中似乎不是那么精美,但都是幼兒自己的創意。甚至還有幼兒將狗尾巴草帶回了班級,布置在自然角,讓原本小小的自然角又多了幾分靈動和樂趣。這些極為平凡與普通的自然材料在孩子們眼中就是最好的創作源泉。
運用豐富的自然材料進行美術創作,突破以往單一內容的限制與拘束,鼓勵幼兒根據物體的不同特征,充分調動生活經驗,對其進行巧妙改造、組合,把自然材料變成可以游戲、裝飾的各類美術作品。如細沙這種大自然賦予我們的材料,它獨特的流動性與細膩的手感深受幼兒的喜愛。我們將沙子收集來倒入較大的平坦的容器中,均勻地搖平后,引導幼兒用手指或木棒在細沙上畫畫,畫好圖案后輕輕地搖動就可以重新再畫,這樣的可反復操作性讓細沙深受孩子們的喜愛。另外,我們還在飲料瓶、紙盒上涂上乳膠后,將柔軟的沙粒均勻地灑在物體上,可以達到立體、復古的裝飾效果。除此之外,將沙子和水融合后,還可以進行沙雕創作。幼兒在體驗玩沙樂趣的同時,美術創造能力和愉快的情緒體驗得到了充分展示。



有位哲人說過: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樹葉。在“秋天”這一四季課程活動的開展中,我們圍繞“秋葉”這個子主題,讓幼兒和家長共同收集不同的樹葉。當幼兒描述收集來的樹葉時,滿臉的興奮,仿佛手里握著的并不是一片薄薄的樹葉,而是自然界的奧秘。在進行美術創作時,幼兒有的將樹葉涂上了五彩斑斕的顏色,稱它為“多彩的秋天”,有的將樹葉拼貼出翩翩起舞的蝴蝶,稱它為“秋天的精靈”,還有的將樹葉壓平,封膜,稱它為“一葉知秋”。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指出:“充分利用自然資源和社區的教育資源,擴展幼兒生活和學習的空間。引導幼兒接觸周圍環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豐富它們的感性經驗和審美情趣,激發他們表現美、創造美的情趣。”大自然是一個豐富多彩的世界,它為幼兒美術創作提供了天然的素材。我們應該多開展“藍天下”的活動,讓幼兒親身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感受大自然賦予的獨特創作魅力。
幼兒園美術欣賞活動是一種培養幼兒欣賞能力的教育教學活動。在《指南》藝術領域的目標“感受與欣賞”中指出:“喜歡自然界與生活中美的事物,喜歡觀看花草樹木、日月星空等大自然中美的事物;在欣賞自然界和生活環境中美的事物時,關注其色彩、形態等特征;樂于收集美的物品或向別人介紹美的事物。”
我園在四季課程的開展中,把活動開設在就近的鳳凰山公園里。春天,幼兒成群結隊地去尋找春姑娘的痕跡,他們感受柳條的纖細、迎春花的嬌小、河水初化的清澈;夏天,幼兒三三兩兩地拿著放大鏡、提著小籃子在公園里尋找雨后的蝸牛、運糧的螞蟻和熱鬧的知了;秋天,一場秋雨一場寒,幼兒穿上薄薄的外套,打著小傘,漫步在小拱橋上,看雨滴落在泛黃的荷葉上來回打著轉兒;冬天,幼兒在暖陽下回味著昨日銀裝素裹的亭臺樓閣,他們期待地說:“如果雪能慢點化該多好啊?”讓孩子們真正的身臨其境,感受大自然的熏陶,表達對大自然美的認識和觀點,這何嘗不是美術欣賞活動中所需的呢?當一群幼兒沐浴著陽光,呼吸著清新的空氣,找風、聽雨、賞花時,他們被自然界所吸引的感受是任何在教室里開展的美術欣賞活動都無法達到的效果。
幼兒園美術繪畫活動是教師引導幼兒用各種筆、紙等工具和材料,運用線條、造型、色彩、構圖等藝術語言創造出視覺形象,從而表達思想、情感的一種活動。
自然界中的每一種材料都有它獨特的價值,幼兒根據這些自然材料的獨特性,將其運用到自己的繪畫作品中。秋天到了,我們班的班本課程活動圍繞“秋天的樹葉”來開展。幼兒將收集來的樹葉拓印在畫紙上,感受打破常規作畫方式所帶來的奇妙與精彩。當他們看到原本枯黃的樹葉蘸上顏料印在畫紙上,彩色的葉脈清晰可見時,他們驚喜地說:“老師,你看我的葉子變顏色啦!”還一個幼兒興奮地告訴同伴:“你看我的葉子像一個大大的手。”接著,他拿起筆在“手”旁邊添畫了手臂和身體,一個可愛的樹葉小人就出現啦。
幼兒園的美工活動是幼兒徒手或借助簡單工具,運用折疊、切割、組合等加工、變形手段將物質材料形成占有一定空間的具體形象的造型活動。
稻草是我們這里秋天常見的自然材料之一。當我們把經過處理的稻草投放在美工區時,孩子們樂開了花,他們把不起眼的稻草視若珍寶。小班幼兒給稻草涂上顏料插入玻璃瓶中,取名叫“稻草花”;中班幼兒把稻草染上顏色,再用黏土做成小花粘在上面,繞成花環戴在頭上,他們說:“我們是最美麗的稻草人!”;大班幼兒將稻草與彩帶結合,兩個小朋友合作,彩帶和稻草在他們手中來回穿梭,很快一張大大的五彩草席就編好了,他們坐在上面開心地搖晃著身子說:“我們還要做個更大的草席,這樣我們就可以躺在上面睡覺啦!”
生活中的各種自然材料都是孩子們發揮想象、盡情創意的載體,這些材料在孩子們眼中都被賦予了鮮活的生命。
大自然是孕育智慧的源泉。雖然自然材料的有效利用為幼兒美術活動帶來了無窮的樂趣,然而它并不是永恒存在的。近幾年來隨著生活、經濟的發展,人們越來越不重視保護身邊的自然環境,隨地扔垃圾、砍伐樹木,加速了自然材料和資源的消失。所以我倡議:請留給孩子們一片純凈的藍天,珍惜孩子們視若珍寶的一草一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