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 long as we can bring core values to customers, even in the seemingly "darkest moment" of the outbound exhibition industry, companies can still create business revenues.
隨著季節步入盛夏,國內不僅實體展會項目陸續恢復舉辦,業內交流活動也開始頻繁起來。其中,8月21日,“出展論壇”作為第十屆中外會展項目(南京)合作洽談會重力打造的論壇之一,將圍繞“出展力量與外貿基本盤”的主題,邀請知名境外展會主承辦企業代表分享行業趨勢。
對于從今年年初就基本陷于停滯的出展行業而言,這次出展論壇是一場值得關注的活動。放眼海外,各國疫情依然處于水深火熱之中,英國、德國等老牌展覽國家的會展恢復時間尚不明確,而作為中國出展第一目的地的美國更是依然看不見光明。出國參展似乎遙遙無期。在后疫情時代,中國出展行業如何突破阻礙,布局未來?筆者以為,只要能夠為客戶帶來核心價值,即便在眼前的“至暗時刻”,出展企業也一樣能夠引吭高歌,奮勇進取。
出展工作的初心是促進出口。出國參展作為中小企業開拓國際市場的重要渠道,在實現政府工作報告“穩住外貿基本盤”的戰略目標中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對于國內企業而言,赴外參展最核心的目的便是“拿到訂單”。在這一點上,無論白貓黑貓,能抓到老鼠就是好貓。無論名展、小展,東方展還是西方展,能達成貿易成交便是好展。同理,無論是疫情爆發前的實體展,還是目前出展界越辦越火的線上展,只要能讓展商拿到訂單,那就是出展企業可以挖掘的贏利點。
首先,雖然疫情依舊嚴重,但國外很多展覽公司也需要以各種方式開展業務、增加收入。公司要運轉起來,員工要活下去。而在國內,大量出口企業要生產、要銷售。也就是說,對于起到紐帶作用的出展代理機構而言,外有主辦方的招展需求,內有企業的參展需求。只要愿意加強與各方的溝通,就可以用其他形式代替目前尚無法舉辦的線下展。當我們能夠一如既往地為主辦方和參展商帶來核心價值,那么我們就完全有信心會得到回報。
更進一步講,對于買家的采購需求,我們是有信心的。無論在哪一個國家,盡管疫情迫使人們戴上了口罩、減少了外出活動,但基本的生活飲食需求和工業生產需求并不會大幅銳減,更不會消失。換言之,目標市場的采購需求仍在。只要市場在,出口企業參展就會有收獲。因此,組展代理機構需要看到的不是表象的“展會沒法舉辦了”,而是“采購需求仍在,可以通過哪些新渠道對接買賣雙方的需求”。目前,一些企業與國外機構合作,搭建線上平臺或其他平臺,將展商和買家的展覽展示、洽談對接等活動從線下盡可能呈現到線上。我們欣喜地看到,目前國內一些出口業發達地區的政府部門也十分支持此類跨境線上會展,并提供資金補貼來提升企業的參展積極性。
百折不撓、善于應變一貫是出展企業的優質素養。雖然海外疫情看上去波濤洶涌,但是,對于勇于開拓的企業而言,重重迷霧之下,商機依然像金子般熠熠發光。只要行動起來,提供有價值的服務,我們一定會獲得效益!
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