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隨著我國有關土壤防治的相關條例與行動的實施,土壤防治工作正逐漸的向前推進。作為環境保護治理環節中的政策指導層,生態環保督查工作落實能夠保證當地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前提下,樹立綠色可持續發展理念從而解決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矛盾中的問題。但是由于工作基礎薄弱、污染因素復雜、地域之間的差異導致對土壤污染防治工作處理不到位。文章主要以生態環境督察為主要因素,促使土壤污染防治的相關制度全面落實,有效解決突出土壤環境問題,奠定堅實的土壤環境為建設美麗中國奠定安全基礎。
關鍵詞: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土壤污染問題;“土十條”;土壤污染防治法
中圖分類號:X5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5922(2020)08-0050-04
Promoting the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of Soil PollutionPrevention Responsibility by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Protection Supervision
YANG Jun-yang
(Shaanxi Technical College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Xianyang Shaanxi 712000.China)
Abstract : With the implementation of relevant regulations and actions on soil prevention and control in China.soilcontrol work is gradually advancing.As the policy guidance layer i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management, theimplementation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upervision can ensure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lo-cal economy,and estahlish the concept of gree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o solve the problems in the contradictionhetween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However.due to the weak foundation,complex pollutionfactors and regional differences,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soil pollution is not in place.The main factor of thispaper is the supervision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which promotes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relevant system of soilpollution control.effectively solves the. outstanding soil environmental problems,and lays a solid foundation for theconstruction of a beautiful China.
Key words : Supervision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tection;soil pollution prohlem;ten soil articles;soil pollutionprevention and control law
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是黨中央為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推動文明建設而采取的一項重大制度安排和改革舉措。繼開展以來的實踐證明,不僅對突出的生態環境推動解決,也促進了地方發展新理念,對推動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有著重要作用[1]。由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于2019年6月17日印刷發行的《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工作規定》,作為第一部法規的生態環境保護領域,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2]。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土壤,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是監測土壤環境的主要內容。生態環境保護督查水平的提高,能夠切實改善土壤產品質量以及我國全體國民的身體健康狀況。因此,在未來我國土壤環境問題呈逐漸惡化趨勢的狀態下,生態環境保護督查機制成為落實土壤防治責任,是切實推動我國經濟體制結構轉型升級的原動力。
1推動土壤污染防治部署
1.1全面貫徹土壤污染防治
現如今我國人民群眾對白己生活周圍的環境問題非常重視,生態環境問題在人們的生活中指數逐漸上升。習近平總書記在第6次中央政治局的集體學習中提出,要對大氣污染,環境和土壤問題加強防治,集中力量優先解決損害群眾健康的突出問題,著力推進重金屬污染和土壤污染綜合治理。同時,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報告中也相繼提出,對于土壤污染防治要加強。今年來有些地方頻繁發生土壤污染事件,如“毒大米”“毒土地”等,已經引起了國內外的廣發關注[3]。土壤污染已成為全社會廣泛關注的大問題,黨中央也高度重視,根據人大建議和政協提案,土壤污染防治相關法律法規規定要盡快建立。
1.2促進土壤防治立法
當前國家以群眾身體健康為重點,對大氣和土地污染應以預防為主,綜合治理防治,在“十八大”報告中已明確提出,并研究制定土壤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等。2013年1月、3月研究起草土壤環境保護專門法律,要求完善政策法規;并在水和土壤污染嚴重區域采取相應的應對措施,重點加以整治。也正因如此,促使黨中央國務院、對環境保護的重要決策性部署,推動防治立法的具體行動,對綜合治理和土壤保護做到最根本的保障。土壤環境是大事,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通過推動立法的落實,使各級管轄區和政府明確白己的分工以及環境保護、土壤修復的主要責任。在法律條款中將土壤污染防治撰寫進去,保證治理資金;鼓勵社會引入資金投入到土壤保護和治理。形成社會關系,調動各方積極性并明確責任,對土壤污染防治與保護工作開展了積極工作并取得了較好的局面。
2全面實施土壤防治立法
2.1加強土壤污染防治立法,遏制土壤污染
土壤、水、大氣是生態系統的主要因素,是人們工作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資源。當無法保證人民身體健康和農產品的質量安全時,當生態環境質量沒有及時得到整治和修復時,會造成非常嚴重的后果。當前國家經濟發展依靠擴大耕地面積來提高產品總量,土地作為主要消納地,由于污染物排放量的增加,布局和結構不合理,該環境必然會受到污染[4]。我國目前在土壤防治方面期,有著具體對現有環境保護的條例和土壤污染的防治要求。這些對土壤質量的改善和防治,保護有限的土地資源,加快土壤污染防治立法,對保障人民群眾居住環境健康和農產品質量安全有著重要意義。
2.2提高土壤環境保護意識
提高對日常生活環境的保護意識,平常聽到環境保護,人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水,空氣。但是對于土壤方面的保護就有點陌生了。其原因是專門針對土壤環境保護的法律有待完善。使人們對土壤環境問題的隱蔽性和累積性產生的土地變化不易察覺[5]。所以導致環境土壤被污染的同時,人們還不懂得防治,對法律也不了解,更是缺少了這方面的權利和義務,對土壤環境的保護不夠全面。
3全面執行土壤污染防治管理制度
《土壤污染防治法》是在現在的法律上,與其相關的法律條款相結合制定摸索起草的。根據黨中央、國務院的要求抓緊編制下發國家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和戰略部署,應該全面行動。
3.1要確立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總體思路
在土壤污染嚴重,防治形勢險峻的問題下,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應按照“一二三四”的總體思路來開展。如圖1所示“一二三四”思路圖;實現一個目標,突出二個重點,抓住三個環節,夯實四個基礎,抓好土壤環境保護重點T作,共同推進土壤環境保護[6]。
3.2健全土壤污染防治管理體制。
對生態系統的修復和防治工作,建議統籌聯動機制,由一個部門管制保護與修復工作。根據三中全會中的所有相關要求,理清有關部門對土壤污染防治的職責和權限,抓住文明體制改革契機,完善監督管理條例,實現組織統一,環保部門統一,加強推動土壤防治,共同參與環境監督管理體系[7]。
4推動區域突出土壤污染問題逐步根本解決
保障良好的生態環境,提供更多生態產品,加強土壤污染防治,優美生態環境是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也是滿足人民群眾需求的重要任務。在過去的幾年當中,由于一些企業的搬遷和改造,再加上人口比較密集和部分化工污染,導致有大量的土地被污染,一些重金屬也對周邊的農用耕地造成了污染。解決突出區域土壤污染問題,強化生態環境保護,讓生活在周邊的群眾不在為其擔憂。由于部分土壤被污染的原因比較復雜,而且問題嚴重,風險也極難管控。很多有色金屬礦采選及冶煉等導致農用土地被污染的情況很大,尚有部分企業分布比較密集,另有些企業搬遷或關閉時,都會留下污染地。因此,需加大政府的監管度,引起高度重視,通過生態環境督察推動解決土壤環境問題,還可視情況開展專項督察[8]。如圖2所示的開展生態環境保護督察。
土壤污染防治的核心目標是讓人民群眾“吃得放心、住的安心”,是對人民群眾的保障。土壤環境監管的兩個重點是建設用地和農業用地。為保障農產品的質量和人民居住環境的安全,對工作推進緩慢的地區通過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盡快實施對污染土地的風險管控和治理修復。分析農業用地土壤污染的原因,并切斷污染物進入農田。完善建設用地的環境監管體系,對工廠企業的關閉搬遷,和密集人口區域劃為重點,以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強化監督,落實生態環境、工業和信息化嚴控污染地塊環境風險,營造安全健康環境。
5土壤污染問題防治防護措施
5.1全面加強環境污染防治
對群眾反映的水,空氣和土壤的污染問題加以防治。對于部分重污染、高能耗、亂排放企業應予以重點關注,把防治計劃有針對性地落實到這類企業的污染治理和排放工作中,堅決打好藍天保衛戰。收集城鎮的污染進行化驗處理,給群眾提供更好的優質水源。堅持“防、控、治”三位一體,對土壤污染詳細調查,對于定點項目的防治和修復工作應予以充分重視。將建設用地和農業用地作為重點,實行分類管控,對建設土壤污染綜合防治先行區有積極推進的作用。
5.2加大生態保護力度
貫徹“山、水、林、草、田、湖是一個生命共同體”的理念,對自然系統的穩定性加以保護,對生態服務功能加以維護。對自然保護區的建設加強管理,盡可能完善動態監測體系,保護生態體系,實現“天地一體化”。并對保護區定期監測與核查。實行多樣性保護,深入實施行動計劃與保護戰略嚴加防控有害物種的入侵,加強相關傳統知識保護與遺傳資源保護。
6啟示與建議
文章同時對西方發達國家有關土壤污染防治的工作情況進行了分析,總結了表1所示的土壤污染防治技術體系的發展趨勢。
6.1推動土壤污染防治法律法規體系建設
《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由國務院2016年5月28日印發并施行)可作為當今一個時期我國土壤污染防治的行動綱領,為土壤管理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了政策性指引[9]。由于土壤污染場地的復雜性和嚴重性,可通過環境介質法律法規的分散式管理實現,但它的約束能力有限。根據相關法律法規明確在污染防治過程中各部門職責與之間的協作機制、信息公開機制、土壤環境調查、責任追溯與市場融資和公眾參與機制等。
6.2完善土壤污染防治技術標準體系
法律法規要做到有效落實,必須要有依法制定的標準、指南等技術規范,作為環境執法和管理的基本依據和主要工具。如果將《土壤環境質量標準》(GB 15618-1995)作為全國通用標準,該標準覆蓋范圍小,污染物類型少。我國現行的土壤污染防治技術標準多數空白或滯后,無法滿足當前土壤環境質量評價的現實需要。
6.3建立基于風險分類分級的可持續管理體系
根據土壤的多樣性和污染的復雜性特點,有關部門制定了按污染程度和土地用途實施風險分類分級管理的基本決策。按照污染程度對農用地實施風險分級管控,控制農作物金屬超標和農田污染情況。對應《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中未污染和輕微污染類別具體表現如圖3所示。
根據企業的生產狀態分別對建設用地以安全再利用,清潔再生產,預防污染并防治污染擴散等作為重點分類管理。實行對建設用地的全程監控和可持續再利用的技術體系[10]。
7結語
文章主要對土壤污染防治工作開展設計進行規劃,并推動土壤污染防治技術體系建設,但是由于污染因素復雜,地域之間的差異導致土地污染防治形勢依然嚴峻,并且城市人口密集,污染場地又多位于其中,導致環境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因我國土壤污染防治管理體系也不夠完善,技術標準配套落后及法律法規的缺少諸多問題,適當借鑒國外一些發達國家的管理經驗,有助于我國對土壤污染防治技術體系的建立,作為土壤污染治理和土壤保護的長期目標。
參考文獻
[1]楊海霞.土壤污染風險評估研究現狀綜述[J].中國資源綜合利用,2020(1):123-125.
[2]幸紅,林鵬程.淺析土壤污染修復治理中的地方政府責任之立法完善[J].政法學刊,2020(1):32-38.
[3]李萌,岳濤.土壤與地下水污染防治的協調策略[J].資源節約與環保,2020(1):24.
[4]王農,劉寶存,孫約兵.我國農業生態環境領域突出問題與未來科技創新的思考[J].農業資源與環境學報,2020(1):1-5.
[5]劉慧婷.土壤重金屬污染修復技術及前景分析[J].云南化工,2019(12):76-77.
[6]李干杰,堅決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以生態環境保護優異成績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J].環境保護,2020(Z1):8-16.
[7]孫寧,張巖坤,丁貞玉,等.土壤污染防治先行區建設進展、問題與對策[J].環境保護科學,2020(1):14-20.
[8]劉青元.我國生態環境保護的新理念、新任務、新舉措[J].清洗世界,2019(12):70-71.
[9]姚夢茵,宋玲玲,武娟妮,等.我國生態環境保護重大工程項目管理制度現狀及存在的問題[J].環境工程學報,2020(05):1137-1145.
[10]張慧,高吉喜,喬亞軍.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形勢和問題及建議[J].環境與可持續發展,2019(5):28-32.
收稿日期:2020-02-03
作者簡介:楊俊樣(1982-),女,陜西戶縣人,大學本科,講師,研究方向:經濟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