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顯光 曾銀海 劉子鑌(江蘇德源藥業股份有限公司,江蘇 連云港 222047)
鹽酸吡格列酮(Pioglitazone Hydrochloride)是由日本武田制藥( Takeda) 和美國禮來公司聯合開發的噻唑烷二酮類胰島素增敏劑,FDA 于1999 年7 月批準在美國上市,用于Ⅱ型糖尿病的治療。
鹽酸吡格列酮合成工藝中,關鍵中間體縮合酮往中間體吡格列酮的還原轉化,早期日本武田制藥工藝[1]常采用以Pd/C 為催化劑,進行高壓加氫的方式實現,工業化生產的危險性較高。改進后的工藝常以氯化鈷為催化劑,以還原試劑對縮合酮進行還原,得到吡格列酮,該還原條件溫和,無高壓反應,原材料價格便宜,是較理想的工業化生產方式,可有效降低安全生產風險。但是反應過程中金屬Co 離子的殘留可能導致產品質量的降低,因此對金屬Co 的控制在該藥品中具有重要的意義。
人用藥品注冊技術要求國際協調會(ICH)的元素雜質指導原則(ICH Q3D)中指出,Co 屬于2A 類重金屬,需要對元素雜質潛在來源、攝入途徑進行風險評估,并進行控制。口服固體制劑中Co 的每日允許最大暴露量(PDE)為50μg/d,按照鹽酸吡格列酮每日服用最大劑量45mg 計算,Co 元素的含量限度約為1000μg·g-1,由此可見如此低的含量對于儀器的要求非常高。ICP-MS 由于靈敏度高、抗干擾能力強及分析速度快等優點,逐漸應用于催化劑殘留方面的測定[2-6],本文依據ICH 指導原則的限度要求,建立了ICP-MS 法測定鹽酸吡格列酮原料藥中Co 的殘留量測定方法,該方法靈敏度高,重復性、準確性好,為有效控制產品的質量提供了參考依據。
NexION 300X 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譜儀(美國Perkin Elmer公司);Mars 高壓微波消解儀(美國CEM 公司);BSA224S-CW電子分析天平(德國賽多利斯);Milli-Q Academic 純水機(美國密理博公司)。
Co 單元素標準溶液(1000μg·mL-1,GSB04-1722-2004),購自國家有色金屬及電子材料分析測試中心;Ge 單元素標準溶液(1000μg·mL-1,GSB04-1728-2004),購自國家有色金屬及電子材料分析測試中心;調諧液(含Be、Ce、Fe、In、Li、Mg、Pb、U,均為1μg·L-1,批號Lot17-157GSX1),購自Perkin Elmer 公司。
硝酸(UP 級);水(超純水);鹽酸吡格列酮(江蘇德源藥業股份有限公司,批號分別為11719120901、11719123004、11720010907);聚丙烯容量瓶。
經調諧后的儀器工作參數為:等離子體流量15L·min-1,霧化器流量0.96L·min-1,輔助氣流量1.20L·min-1,ICP 射頻功率1.6kW,脈沖階段電壓1300V,模擬階段電壓-2000V。
2.2.1 內標溶液的制備
精密量取Ge 單元素標準溶液,用2%硝酸溶液稀釋制成每1mL 含各內標元素各200ng 的混合內標溶液,搖勻,即得。
2.2.2 標準溶液的制備
精密量取Co 單元素標準溶液(1000μg·mL-1)適量,用2%硝酸溶液稀釋制成每1mL 含Co 分別為0、1ng、2ng、5ng、10ng、20ng、50ng、100ng 的系列濃度的標準溶液。
取樣品粉末約0.5g,精密稱定于微波消解內罐中,加入10mL 硝酸,加蓋放置1h,旋緊罐蓋,按照微波消解儀操作步驟進行消解。待冷至室溫后,緩慢打開排氣,轉移至50mL 量瓶中,用少量水沖洗內罐3 次,定容至刻度,搖勻,即得。同法制備試劑空白溶液。
測定時選取的同位素為59Co 以72Ge 為內標,采用碰撞模式,He 為碰撞氣,流速3mL·min-1,掃描20 次,讀取3 次,重復測定1 次,讀數延遲50s,泵速20rpm,掃描模式跳峰,線性過零點。
2.5.1 線性范圍
按照“2.2.2”項下制備系列濃度的標準溶液,按“2.4”項下的條件進行測定,以待測元素濃度為橫坐標(X),以待測元素與內標元素的比值(Y)為縱坐標,儀器自動繪制標準曲線,線性過零點,結果為Y=0.13284X,R=0.999948,說明在濃度0~100ng·mL-1范圍內,Co 元素的線性關系良好。
2.5.2 檢出限和定量限
分別取空白溶液(2%硝酸),按“2.4”項下的條件,連續測定11 次,得到待測元素11 次讀數的強度值,把強度值與內標元素的比值代入線性方程中,經儀器自動計算得出Co 元素濃度值,其標準偏差(δ)3 倍所對應的濃度為檢出限,10 倍對應的濃度為定量限,結果Co 元素的檢出限為0.006μg·L-1,定量限為0.022μg·L-1;按取樣量0.5g,定容至50ml 計算,檢出限為0.0012μg·g-1,遠遠低于限度值。因此,采用ICP-MS 測定Co 的殘留靈敏度完全滿足要求。
2.5.3 精密度
分 別 取“2.2.2”項 下 的 低(1ng·mL-1)、中(20ng·mL-1)、高(100ng·mL-1)濃度的標準溶液及供試品溶液,分別重復進樣6次,記錄測量值,計算RSD。結果RSD 分別為2.9%、0.8%、1.1%,供試品溶液的RSD 為2.1%,均小于3%,說明儀器及方法的精密度均良好。
2.5.4 重復性
取樣品粉末(11719120901 批)分別約0.5g,精密稱定,按“2.3 供試品溶液的制備”項下方法,分別平行制備6 份,按“2.4”項下的條件進行測定,計算平均含量及RSD,結果Co 的平均含量及RSD 分別為:0.942μg·g-1(RSD 為2.7%),說明方法的重復性較好。
2.5.5 回收率
取已知含量的原料藥粉末(11719120901 批)約0.25g,精密稱定,分別加入Co 標準儲備液(2μg·mL-1)0.5mL、1.0mL、1.5mL,每個濃度平行制備3 份,共9 份,然后按照“2.3 供試品溶液的制備”方法制備加標回收供試品溶液。按“2.4”項下的條件進行測定,計算回收率及RSD,結果見表1。從表1 可以看出,回收率位于97.24%~101.67%,平均回收率為98.76%,RSD 小于2%,說明該方法重復性較好。
表1 回收率實驗結果
2.5.6 穩定性
取標準溶液中間濃度(20ng·mL-1)及供試品溶液,分別于0、1、2、3、4、5h 進行測定,計算RSD,結果RSD 小于3%,說明溶液穩定性較好。
取三批鹽酸吡格列酮原料藥(11719120901 批、11719123004批及11720010907 批),按照“2.3 供試品溶液的制備”項下方法制備供試品溶液,按照“2.4”項下的條件進行測定,三批原料藥的結果分別為0.929μg·g-1、0.146μg·g-1及0.343μg·g-1,遠遠低于1000μg·g-1的限度要求。
由上述測定研究可見,以氯化鈷為催化劑的化學試劑還原法制備工藝,基本可以完全清除鈷的殘留,不會對該工藝制備的產品質量造成影響,為該還原工藝在鹽酸吡格列酮原料藥中的工業化應用掃除了障礙。
本文利用ICP-MS 高靈敏、高效率的特點,測定鹽酸吡格列酮原料藥中金屬催化劑Co 的殘留量,建立的方法操作簡便,靈敏度高,重復性好,準確性好,適用于鹽酸吡格列酮原料藥中Co 的測定。測定結果顯示,樣品中鈷的殘留量極小,說明以鈷為催化劑的還原工藝,適用于鹽酸吡格列酮的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