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朝陽
(惠安縣建設工程質量監督站,福建 泉州 362100)
隨著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房屋建筑市場規模日益壯大,施工技術不斷提高,給工程質量監督機構合理有序地推行監督檢測工作也帶來了新的挑戰。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令(第 5 號)明確規定工程質量監督應對涉及工程主體結構安全和主要使用功能的工程實體質量、工程質量責任主體和質量檢測等單位的工程質量行為進行隨機抽查、抽測。抽測是指監督機構利用檢測設備、便攜式儀器等工具對建筑原材料隨機抽樣檢測或工程實體質量進行原位隨機抽樣檢測或測量,并進行處理的監督執法活動,也稱監督檢測[1]。當前監督機構已不具備檢測資質,監督檢測工作主要由監督機構采取政府購買監督檢測服務方式,委托“社會信譽好、技術力量強、市場服務優”有資質的檢測機構,在監管人員的監督下,公正、獨立地對工程實體質量指標進行現場原位檢測。為確保檢測質量,福建省住建廳組織制定了《福建省房屋建筑工程質量監督檢測與管理規程》,規范、指導本省工程質量監督檢測工作。
當今的建筑市場,建設單位不合理壓縮造價、工期;施工單位為了追逐利潤,在工程建設中偷工減料、弄虛作假的情況經常出現,質量保障失控;超低價的監理費,監理工程師素質低,人員配置不足,對工程監管流于形式,不能有效制止施工單位的質量違規行為;檢測機構眾多、市場競爭激烈、誠信體系不健全、檢測水平低下,檢測機構偽造檢測數據、出具虛假檢測報告等違法違規行為時有發生,檢測結果無法反映真實的工程質量。針對當前建筑市場工程質量的現狀,質量監管力量嚴重不足的監督機構應改變事先預約,階段到位,實體抽查的監督模式,將對主要建筑材料、實體質量實行抽查抽測作為監管的主要手段。監督機構通過實施有效的監督檢測,采取比對檢測,既能夠驗證檢測機構的檢測質量,發現檢測存在的問題,為檢測機構誠信評價提供重要依據,又直接、準確、真實、客觀反映工程實體質量情況,為政府質量管理工作提供準確數據;通過實施有效的監督檢測,可檢驗見證取樣送檢及各方主體實體質量檢測工作的完成情況,對責任主體的質量行為起到極大威懾作用,倒逼各方主體落實質量責任制,規范自己的質量行為,提高質量意識和守法意識,保證工程實體質量始終處于可控狀態。
鑒于實體質量監督檢測的重要性,監督機構應加大工程實體質量監督檢測力度,結合本地區工程建設實際狀況,合理利用有限的監督檢測經費和資源,開展對影響結構安全和使用安全的主要承重結構(柱、墻、梁)實體混凝土強度、受力鋼筋保護層厚度、混凝土結構位置和尺寸偏差、鋼結構工程焊縫質量、飾面磚粘結強度等可操作性強的工程實體質量指標進行不定時、多頻次的現場監督檢測。必要時還可抽測其他工程實體項目。
開展工程實體質量監督檢測盡量結合在監督機構每次“雙隨機”抽查時進行,可以采用對建設單位組織檢測的結果進行現場原位復測,也可由監管人員在圖紙上隨機抽取檢測構件、部位進行現場原位檢測,現場復測部位原則上選取工程檢測機構檢測的同一或相鄰部位的全部或部分構件。為確保監督檢測的公正、準確性,檢測時監管人員應到場監督同時收集檢測原始數據,保證檢測結果真實性,施工和監理單位也應安排相關人員現場見證監督檢測過程,對檢測部位、數據及原始記錄予以簽字確認。檢測機構應在實體檢測構件相應位置做出明顯標識,并根據需要保留一定時間,保證檢測數據的可追溯性。填寫結構實體監督檢測記錄時應詳細寫明單位工程名稱,檢測構件的具體軸線位置,確保能溯源到監督檢測部位[1]。
鋼筋混凝土結構中主要承重構件實體混凝土強度直接影響到建筑結構安全。在筆者多年的監督實踐中,從沒有接到有關單位混凝土強度檢測不合格的報告,但在本站“雙隨機”抽查及歷次上級主管部門的執法檢查中,卻有多次抽測到混凝土實體強度不合格,國內報道的混凝土實體強度經檢測不合格的事例也比比皆是。監督機構應特別重視、加強對混凝土實體強度的監督檢測工作,把主要承重構件實體混凝土強度列為日常監督中必須重點實施監督檢測的項目。
主要承重構件實體混凝土強度目前最常采用的檢測方法為回彈法。當出現對回彈結果有爭議的或不符合設計要求的,應采用鉆芯法進行驗證。每次回彈抽檢的部位不能在現場指定,應當在檢查之前由監督人員在圖紙上隨機抽取符合受檢條件(抽測構件所對應的標養、同條件試塊應達到規定的齡期)的主要承重構件,每個強度等級都應檢測到,重點抽取在結構中起關鍵受力作用、施工控制差,可能出現安全隱患的、對結構工程質量有懷疑或設計單位特別指定的構件或部位。如果被查單位工程存在混凝土梁板與柱(墻)節點混凝土強度高于梁板混凝土強度 10 MPa 及其以上的,還應在圖紙上抽取不同強度級別的節點進行檢測。回彈測區應按回彈法操作規程要求劃分,用粉筆畫清楚,碳化深度測量點也應有明顯標識,并注明碳化深度數值,在原始記錄中應記錄測區布置示意圖及混疑土外觀質量情況。
鋼筋保護層厚度的控制在施工中很容易被忽視,而鋼筋位置又顯著影響結構構件承載力、耐久性和防火等性能,特別是懸臂構件上部受力鋼筋移位可能嚴重削弱結構件的承載力,每年都有大量因保護層厚度不足引起板底鋼筋外露、銹蝕嚴重、粉刷層掉落的質量投訴件,故應加強對鋼筋保護層厚度特別是板底、懸挑構件受力鋼筋保護層厚度進行監督檢測[2]。保護層厚度監督檢測可采用剔鑿原位檢測法驗證施工單位自檢結果,具體做法是:在已測定保護層厚度的鋼筋位置上垂直于混凝土表面成孔,以鋼筋表面至構件混凝土表面垂直距離作為該測點的保護層厚度測試值[3]。在檢測部位表面上應做明顯的標識(可在構件表面標識出清晰的測試點位置記號,區域掃描則要求標識出掃描邊界,并在原始記錄中清楚描述出測試點或測試面位置)。
樓板厚度檢測時,毎次至少抽取 3 塊樓板進行量測或抽取 3 塊樓板復核施工、監理單位的檢查情況。檢測部位宜選在樓板跨度較大處,分別在房間對角線 1/4、1/2、3/4 位置附近選擇 3 個檢測點,檢測點位置應標識清晰記號(若采取無損檢測的,宜在樓板面、板底均標識清楚),并在原始記錄中記錄實際檢測點離各邊墻體(軸線)的距離。結構位置和尺寸偏差檢測以及采用破損法檢測樓板厚度可由監督人員按規定自行操作。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超高、超大型鋼結構得到采用,這些鋼結構中焊接節點設計非常復雜,如果不嚴格按焊接工藝文件施焊,很有可能出現焊縫裂紋或未焊滿等質量問題,將給焊接結構的安全性帶來較大隱患。有必要挑選外觀質量差或檢測機構檢測過的一、二級焊縫進行監督檢測,驗證施工單位是否嚴格按焊接工藝規程進行全過程質量控制以及檢測機構的檢測結果是否真實,以保證工程焊接質量與結構安全。
在生活中,經常發生建筑工程外墻飾面磚脫落、傷人毀物的質量事故,加上部分施工單位均在拆外架后才對每個單位工程檢測一組外墻飾面磚粘結強度應付了事(有的甚至僅開單不檢測),檢測頻率遠遠低于國家現行規范 JGJ 110-2017《建筑工程飾面磚粘結強度檢驗標準》的規定,不能真實反應外墻飾面磚粘結強度。為避免飾面磚粘結強度達不到要求帶來的嚴重后果,保證完工后飾面磚安全可靠,必須對完工后的外墻飾面磚粘結強度開展監督檢測。檢測點可選在施工單位見證檢測點相鄰位置,也可隨機抽取代表性強的位置,毎面墻最少抽測一組。
對于監督檢測結果不合格的,監督機構應及時發出責令整改通知書要求有關單位按照有關標準規范規定及時進行處理。當工程被抽查的受力構件混凝土強度經監督檢測和檢測鑒定達不到設計要求時,還應責令工程全面停工改正,并依據《福建省建設工程質量安全動態監管辦法》(2018 年版)的有關規定,分別對有關責任人及單位的違規事實實施記分行政處理,具體按圖1 所示流程進行處理。其它項目經監督檢測不合格的應責令建設單位委托有資質的檢測機構嚴格按國家有關標準的規定進行檢測,必要時可全數檢測。監督檢測不合格及重新檢測不合格部分應提交設計單位作進一步處理。

圖1 結構實體混凝土強度監督檢測不合格處理流程
在監督檢測中,如發現施工、監理、檢測等單位有出現弄虛作假等違規行為的,還應報建設行政主管部門依據有關法律、法規對責任單位和責任人作出嚴肅相應行政處罰。
1)監督機構應制定科學的監督檢測工作管理辦法,增強監督人員的責任意識和法制意識,不斷提高監督人員的業務能力和依法行政水平,合理利用監督檢測費用,嚴格執行既定的抽測項目、數量及頻率,使監督檢測結果能最大程度反映工程實體質量真實狀況。
2)受委托的檢測機構不宜與所監督檢測的工程項目存在檢測合同關系或其它利益關系,以確保監督檢測的公正、準確性。
3)監督機構應與檢測機構簽訂書面委托合同,明確檢測內容、范圍及雙方責任義務等。
4)受委托的檢測機構實施監督檢測工作前,應提前制定具體的檢測實施方案,并經監督機構審批后才可實施。
5)監督機構宜采取招投標等方式確定監督檢測機構,還應定期或不定期組織對受委托的檢測機構就監督檢測工作進行評價,并將評價結果作為通過招投標來選擇合適的監督檢測機構的依據。
6)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監督檢測結果應當場告知有關單位,避免事后說情打招呼,保證檢測結果公正、真實。
7)監督檢測還應執行有關國家、地方現行有關標準的規定。
監督機構還應對存在有以下幾種情況的工程進行監督檢測。
1)工程質量控制資料不完整,對實體質量有懷疑的;涉及結構工程質量的試塊試件以及有關材料檢驗數量不足的。
2)先開工后才按國家有關規定辦理質量監督手續的,對已施工部分進行安全性鑒定。
3)建筑材料、構配件和預拌混凝土使用前未經檢驗或檢驗不合格已使用在工程上的;檢測機構、生產企業被發現偽造檢測數據、出具虛假檢測報告的;留樣經監督檢測不合格的,應對涉及工程的材料或已成型所有混凝土構件實體強度進行跟蹤監督檢測。
4)在正常的監督檢查時如有發現或接到舉報涉及結構安全或重要使用功能的工程建設材料、構配件、實體質量存在嚴重質量問題的。
5)應執行見證取樣送檢而未執行的。
在新形勢下,工程質量監督工作應創新監督模式,在質量監督過程強化監督檢測,積極實施和完善建筑工程質量監督檢測制度,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建立健全質量監督監測信息體系,提升工程質量監督檢測與管理水平,推進工程質量水平的全面提升。